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转换法:鼓面撒纸屑、音叉击水花、音叉振动乒乓球弹开。
)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的分类:(1)固体声源: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
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2)液体声源:如:哗哗的雨滴声、叮咚的泉水声、咆哮的黄河水声
(3)气体声源:爆胎声、呼呼的西北风、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注: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②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如:在真空中、超声波和次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如:“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古代士兵用箭筒贴紧地面听敌情。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如:“怕得鱼惊不应人”、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3)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如:听老师讲话的声音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如:“敲衣架实验”、医生用听诊器听诊、“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
三、声波和声能
1、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2、声能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如: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 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粉碎胆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四、声速
1、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单位是m/s。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1)介质的种类:V固体>V液体>V气体
如:在装有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声音,就是因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造成的。
(2)温度: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注:时间一般是声音来回的总时间,需要乘以1/2
4、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如:高山的回声、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2)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17米)(教室里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很响亮却听不见回声,原因是: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小于17米,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得到加强。
);
(3)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如: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距离=速度×时间×1/2
四、乐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①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经验:用力越大、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
②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人耳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如:教室前排的学生听课比后排要清楚。
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如:用听诊器听诊可以增大医生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3)描述响度的词语:震耳欲聋、引亢高歌、低声细语、歌声嘹亮
(4)典型实例:响鼓要用重锤敲
(5)典型实验: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经验:发声体越短、越细、越薄越紧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3)描述音调的词语:脆如银铃、尖锐刺耳、低沉浑厚
(4)典型实例:根据热水瓶灌水声音判断是否快满、弦乐器的定弦、管乐器按孔
(5)典型实验: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探究影响弦乐器发声音调的因素。
3、音色:
(1)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
(2)影响音色的因素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描述音色的词语:声纹锁开门、闻其声知其人、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音色、乡音无改鬓毛催
注:音调、响度、音色被称为乐音的三要素,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只有乐音才有三要素,噪声没有。
五、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1)乐音:悦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有规律的.(2)噪声:刺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注: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交通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
(2)工业噪声:机器的轰鸣声
(3)生活噪声:鞭炮声、商贩的吆喝声
3.噪声的等级:
(1)噪声强弱的表示单位:分贝, 符号为dB。
0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40—50dB:安静舒适的环境
注:并不是0dB的环境最舒适
4.噪声的危害:
5.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植树造林。
隔音墙、真空玻璃)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如:戴耳塞、护耳器)
注:在接头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6.材料的隔声性能
(1)声源选能持续发声的物体,如:机械闹钟
(2)采用听声音,量距离的方法,距离越远,隔声性能越好。
(3)隔声性能好的材料的特点:疏松多孔的材料。
六、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2)超声波特点:①方向性好②穿透能力强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3)应用: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用B超诊断病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4)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蝙蝠、海豚
3.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次声波特点:①可以传播很远②很容易绕过障碍物③而且无孔不入。
(3)次声波来源: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及航天器: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
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
(4)应用:预报地震、台风;检测核爆炸
(5)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大象、鲸
注: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和人不同;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时段,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也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