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一些理解、思考与建议

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一些理解、思考与建议

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一些理解、思考和建议万校鑫1. 以上评价设计仅供老师们参考、借鉴,希望能减轻老师们的一些工作负担,老师们在自己的教案后面应该有基于校本学期评价方案的校本的评价设计;2. 请二年级的老师们做这两件事情:(1)希望老师们能通读一遍,能有所收获,这里面有些是我的想法,但大部分的原则是市教委的要求和几位专家的要求;(2)请把这份内容转发给你校的一年级老师和教研组长,希望能对学校的“基标评价“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帮助,谢谢大家!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就是把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所要评价的内容,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客观的评价活动。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几项原则1. 评价伴随教学、融入教学,强调日常观察,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表现;2. 关注多维度的评价;3. 多个评价主体共存;4. 强调等地制+评语,关注评价结果的分项呈现;5. 强调评价对学生习惯养成与学习的促进作用。

二、2014学年“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全:一堂课中,评价内容过于全面,面面俱到,阶段重点不突出。

改进方向——聚焦:明确阶段任务,突出主要目标密:一堂课中,评价覆盖全体学生,评价过于频繁。

改进方向——适度:适切、合理、灵活繁:一堂课中,评价过于复杂,操作繁琐改进方向——便捷:简化操作步骤三、学期如何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行动?(流程图)(一)行动1:制定年级组学期评价计划一、二年级教研组请先结合学科教学计划,制定一份学期评价计划。

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好本学期“基于课标的评价”的实施与推进工作,使评价更有效,使评价融入教学,提升教学。

学期评价方案1:(以不同习惯的培养和评价安排作为切入口,制定学期评价方案)在不同的阶段(以module、unit划分或以时间段划分),各阶段侧重不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评价。

I. 如module 1 侧重评价与记录学生的观察习惯与模仿习惯(这个module中,观察、评价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与模仿习惯及学业成果情况);module 2 侧重评价与记录学生的倾听习惯(这个module中,观察、评价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习惯及学业成果情况);module 3 侧重于……module 4 侧重于……II. 如:module 1 unit 1侧重评价与记录学生的观察习惯与模仿习惯(这个unit中,观察、评价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与模仿习惯及学业成果情况);Module 1 unit 2侧重评价与记录学生的倾听习惯(这个unit中,观察、评价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听习惯及学业成果情况);Module 1 Unit 3 侧重于……III. 如:第1周侧重于…, 第2周侧重于……在制定了学期评价计划后,在这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按照学期评价方案,有序、有侧重地在学期的各个阶段,开展针对性的评价设计和评价活动。

在教学中,选择能够表现出所要评价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某个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

如:在module 1的几个课时中侧重于观察与评价学生的观察、模仿习惯,并对部分学生的观察、模仿习惯进行评价与记录,使经过一个module的学习之后,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观察、模仿习惯与学业成果的分项的客观的、表现性的评价。

例:阶段中…习惯课堂观察点(在一个阶段中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倾听习惯开展评价设计)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评价有侧重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但并不是说,我们在这个module中,在一节课中就仅仅针对某个活动开展评价活动,这堂课的其它活动中,就不需要评价伴随了。

也不是说,在这个module中,在一堂课中就仅仅评价学生的某个特定的习惯(如module 1 观察、模仿习惯),而放弃了其它方面的习惯的评价与培养,放弃了对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业成果的评价。

个人认为评价是始终贯穿整堂课的。

“基于课标的评价”不仅仅起到诊断与提升的作用,还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

所以,激励性评价(多维度的激励性评价,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是伴随在一堂课的每个活动之中的,且激励性的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口头激励评价、物品激励评价、肢体激励评价、小组竞赛活动激励评价等等),以提升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习惯、自信,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

所以,个人认为,多维度、多种形式的激励性评价是始终贯穿课堂的,这种评价形式简单易行,不会打断教学过程,不会扰乱教学行为,不会增加老师的教学负担,但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把课堂中所侧重、有针对性开展的评价活动称之为“诊断性”评价(个人的想法,不一定合适),诊断性评价的作用在于,能有侧重地、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在一个小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某一种学习习惯,并对学生在这个小阶段中的某个学习习惯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记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都能知道自己分项的、具体的、客观的评价结果。

所以,我个人认为,“基于课标的评价”应该是:在课堂中,“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诊断性”评价伴随的评价形式。

学期评价方案2:(以阶段有计划、有序的评价安排作为切入口,制定学期评价方案)(1)在不同的阶段(以module或unit划分、以时间段划分),各种习惯的评价并存,同时,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予以实施。

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但建议不要在每堂课中都开展所有习惯的评价活动,这样太全面的安排、太多的诊断性评价活动,会使老师感到疲惫。

学期评价方案3:按照班级中学生表现出的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评价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提倡校本化的设计,因此,欢迎每个学校制定出有自己特色和想法的学期评价方案和计划。

以上三个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仅供各学校参考、借鉴。

但不论学校制定什么样的学期评价方案,我们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问题:1. 评价方案肯定是有计划、有安排的,不能随性、随意;(不能想到什么评什么);2. 评价设计肯定是融入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学习表现,多个维度的;(不要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维度,需关注兴趣、习惯维度,不要在学期末仅凭印象来给学生一个多维的评价)3. 评价结果肯定是具体、分项的,而不是笼统、模糊的;(学生知道自己每个维度的阶段评价结果,而不是仅仅笼统地得到一个等第)4. 评价结果肯定是学生知晓的,而不是只停留于纸面的;(以评价促进学生兴趣、习惯的养成,推动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思考评价的实施手段和结果处理,思考使评价的功能落到实处,使评价能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5. 学期评价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为学期各阶段评价工作起到规划和指导作用。

(二)行动2:根据学期评价计划,制定每堂课的评价设计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就是把评价融入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所要评价的内容,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客观的评价活动。

(1)可在一堂课的一个语言活动中,开展多个维度的评价,如:task: 用新授词汇吟唱儿歌(2)可在一堂课的一个语言活动中,针对一个维度开展评价,如:task: 用新授词汇吟唱儿歌(3)可在一堂课的多个活动中,开展多个维度的评价儿歌吟唱在这个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模仿习惯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倾听习惯(4)可以是课外作业结合课堂反馈的综合(5)……这个例子是说,我们可以在一堂课的一个活动或几个活动中开展“诊断性“的评价,但并不是说,在这堂课中,仅仅在一个或两个语言活动中,仅仅开展某个习惯的评价活动,而放弃了这堂课中其它活动中的评价行为,而不对其它习惯做评价,我还是这样认为:“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诊断性“评价伴随,两者是共存于一堂课中的。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提倡校本化的设计,因此,欢迎每个学校设计出有自己特色和想法的课堂评价设计。

以上几点仅供各学校参考、借鉴。

但不论设计什么样的“诊断性”评价活动,我们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问题:1. 评价融于教学、伴随教学;以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为主;2. 评价设计不要仅涉及学业成果,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3. 评价主体不要总是教师,多个评价主体共存;4. 评价设计不要总是过繁、过全,需适度、有侧重、易操作;5. 评价结果应分项呈现,以等第和评语的形式存在;6. 学业成果的评价应基于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评价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起到真实的、积极的作用,不为评价而评价,思考评价实施手段和结果处理,使评价的功能落到实处。

同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作为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如笑脸,花朵等等。

关注评价结果与其它活动的结合,如:争章、下午茶、红毯秀等等。

在一堂课后,请根据评价设计上的评价者,开发好相应的评价辅助工具,如:学生自评表,学生互评表,教师的话语表等,并实施相应的评价活动。

学生自评与互评,老师的话语的评价形式的频率请不要过多,在一个时间单位内开展,而不是每天开展,以免增加太多工作负担。

(三)行动3:根据学期评价计划,制定阶段的单项评价在制定学期评价方案时,应关注学生阶段综合语言活动和阶段单项测试的安排与设计。

如:在一个Unit或Module的学习之后,可针对教学主题,开展综合的语言评价活动,如基于主题,开展情境语言活动,如:基于认读核心词汇的游戏、儿歌吟唱、歌曲的吟唱、看图说话、简单的话题说话等综合语言活动。

如: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之后,可考虑开展听力或口头的阶段单项测试。

……但是,我们必须避免分数形式的评价,避免综合的、书面的考试形式,这是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底线。

(四)行动4:以学生的阶段多维评价,作为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提供老师们几分评价辅助工具,老师们也可以自行开发,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语设计在“评价指南”“促进学生的评价”两本书中有大量的例子,老师们请在评价活动后自行设计。

1. 学生阶段评价记录表(1)(教师评价结果记录表)2. 学生阶段评价记录表(2)3. 阶段…习惯课堂观察点(在一个阶段中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倾听习惯开展评价设计)4. 阶段…习惯等第评价标准5. 学生课堂活动自评表(例)6. 自评、师评与老师评语示例7. 学生自评示例四、基于“实证”的评价活动记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是上海市区县“综改”重点推进的8大改革任务之一,是近几年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各级各层调研、学校工作的成绩、教师工作的评价等方面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所以老师们应拥有“实证”意识,如:(1)教案的后面请附上这个课时的评价设计;(2)开发的辅助工具,如:评价方案、评价量规、观察量表、学生问卷、评价记录单、学生自评互评表、教师评语等内容,请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归档;(3)课时中的“诊断性”评价情况,请在评价记录工具上予以记录和呈现;(4)课时的评价设计应与学期的评价计划相符、一致;(5)课时评价设计中如有教师的话语、学生的自评、互评的评价设计,那么请注意这些资料的收集,作为评价工作的实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