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设计

7、各组汇报交流本组实验的结果。
三、归纳建构
1、形成共识:加盖并放在泡沫盒中的水凉得最慢,保温效果最好。
2、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保温杯能否保持水的温度永远不变?
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实践应用
1、观察、分析生活中热水瓶的保温秘密。
出示热水瓶结构示意图,揭开热水瓶的保温的秘密。(1)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阻隔热水与空气对流传热;
(3)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4)空气是一种热的( )导体。
3、选择。选择:
(1)以下三种材料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
A、铜条 B、木条 C、塑料条
(2)下列物体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 ) A、铁 B、铜 C、泡沫塑料
(3)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塑料杯,铁杯,瓷杯倒入同温度的热水,几分钟后( )内的水最凉。
(2)用玻璃和塑料制成:不良导体热传导速度慢;
(3)内胆真空:阻隔热传导传热;
(4)银色涂层:减缓热辐射传递热量的速度;
2、填空:
(1)热总是从( )的一端传向( )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 )。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 )导体,像塑料、 木头 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 )导体
A、铁杯 B、塑料杯C、瓷杯
(4)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是因为()。
A、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
B、内胆是双层的
3、判断:(对“√”,错“×”)
(1)凡是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家用的保温水壶保温效果非常好,能让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 )
(3)制作保温杯还是用不易传导热的材料好。( )。
……
4.究竟哪种保温措施最好?我们该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哪种保温的效果最好?(实验时要注意控制那些实验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议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பைடு நூலகம்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6.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记录表格)。
4、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保藏冰块能不能叫保温杯,你怎么理解?——保温是指保持原有的温度)
制作要求: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
杯子外面的保温层厚度不超过3cm。
评价标准:在杯子中放入等量冰块,以完全融化的时间长短判断成绩。
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保温杯设计和制作,下节课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探究发现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金属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使热水凉得慢一些的方法,并说明你的理由。(各种方法)
①加盖:减缓空气对流传递热量。
②用毛巾包起来;放在泡沫盒中: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向外传递的速度。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不锈钢杯子、陶瓷杯、塑料杯各一、热水等
学生准备
每组学生:不锈钢杯子、陶瓷杯、塑料杯若干、热水等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铺垫设疑
1、今天老带来这么多杯子,你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第二,做一个保温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和比较,明白制作保温杯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更合适。
第三,按要求选择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并通过保藏冰块的比赛活动,检测研究制作保温杯的效果。
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杯也是这个单元一个嵌入式的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也要检测学生控制变量的能力,以及对数据整理分析的水平。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更注重单元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对热传递的综合认识。所涉及的知识点并非热传导一个内容,在保温杯的设计过程中还设计热对流、热辐射等其它的传热方式。在课堂中更注重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认识两个关键:一是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差的时候,热量一定会发生传递现象;二是各种保温措施的目的是减缓或阻隔热传递的途径。为了能让学生综合运用关于热传递的概念,增加了对热水瓶保温效果特别好的分析,为最后做一个保温杯铺垫。最后制作一个保温杯保存冰块的活动不太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因此可作为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完成,制作成果作为本单元考核的一个内容在后面一节课中评价和交流。
3、《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xxx中心小学责任教师:xxx
学科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8课科教版
课题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②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③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②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③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热传递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突破重点
3、推测:过几分钟后,这三杯水的温度还会一样吗?哪杯水凉得慢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4、我们实际测量一下,看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杯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
难点设想
1通过实验,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②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教材中有三项活动:
第一,将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倒入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杯中,观察哪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到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