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文化文明和艺术的界定

对文化文明和艺术的界定

对文化文明和艺术的界定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文明、艺术三个词见得很多,讲得也不少,似乎不存在什么认识不清的问题。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很少有人自认为不懂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什么艺术,但真要准确地表述这三个词时,却又显得很没把握讲准。

这三个词对于一些高层学者,特别是一些哲学家来讲,又是他们热衷研究的对象。

遗憾的是大家看法纷纭,各执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解读,大家难以取得共识。

笔者是学理工的,虽未从事过专业性的文化工作,但酷爱艺术,自认为自己对这三个词还是略知一二的。

自从1990年当选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后,分工主管文教卫体委员会,连续三届十五年,经常要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有关文化、文明和艺术问题。

随着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后来又提出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新概念,深深使我感到知识的贫乏,许多问题说不清讲不准。

特别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要贯彻践行,自己连什么是文化都说不清,怎么能行。

为此对这三个词进行了长时间地研究,也陆续地写过一些文章,至今仍感到不完整、不准确,仍有探讨的空间。

因近期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较多,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完善,现整理出来,作为近期成果和大家分享。

关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的意识通过行为的表现。

这些表现包括:人的意识反映、智慧表现、情感表达、生存生活形态、美与好的追求及理念的集合。

具体地说人一切有意识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衣食住行)、生产活动、艺术活动、社交活动、祭祀活动、礼仪活动、思维活动及其成果、遗址、遗迹,皆属文化。

文化既具有普世价值的共性,又有时间、地域、民族的差异性。

其共性取决于崇尚科学,追求公平正义的人类特征,其差异性取决于人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所形成的意识差异。

人的意识在头脑中是思维,表现出来的就是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文化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分为广义文化、常义文化、狭义文化和泛狭义文化。

<一> 广义文化:如前所述。

<二> 常义文化:文化经常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划分范畴,后来又将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从精神文明中分离出来。

常义的文化可认为是原来的精神文明部分,故常义文化可将当代物质文明从广义文化中扣除形成。

其中当代物质文明是指当代的生产性、经济性文化。

常义文化从功能上可划分为九种:1、符号文化:是解决人类交流与传承的工具,如语言、文字、标示、标记、国徽、国旗、商标、图标等。

当今地球村、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迫切需要突破语言文字的障碍,世界语成为大家研究的课题,深圳市原信息中心主任林勋准同志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发明了符号语言和互联语。

2、欣赏性文化:主要是各种艺术形式,包括语言的、文字的、影像的、型体的、声音的、图像的、表演的等等。

一方面满足人的休闲享受和美的追求;一方面使人受到启发、熏陶、教育、提高品位,开阔视野、开发智慧、提升素质。

3、参与性文化:是指每个人都可参加的活动,如旅游、体育、社交、祭祀、联欢等。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密切人与人的关系,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还有增进人身心健康的作用。

4、宗教文化:是以教义的形式吸引人、感化人、教导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与人为善、普爱众生,规范做人的准则,以心灵深处的虚拟道德法厅,不断地审示自己的行为,不断反省的观念性文化。

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品德提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邪教除外,邪教的特征是残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和谐、社会发展,充满了欺骗和对人性扭曲的罪恶教化。

5、科技文化:是以寻求客观规律、遵守自然法则,认识自然界的必然关系为基础,利用规律,创造方法以保护人身安全、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

6、教育文化:人类的知识一代一代的创新积累,为了把过去的知识能积累传承给后代,必须把过去形成的有益知识精选、精炼、概化、汇总形成体系,使之成为教材,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渠道传输给后来人的活动。

7、观念性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和社会科学等,是确立方向、建立是非标准的理念,用以正确认识问题,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是非标准,选择发展路径和创新工作方法。

8、规范性文化: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纪律、道德等规范人的行为依据。

用以保证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9、传媒文化:当今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把人们需要知道的信息和有趣味的事件,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已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需求。

目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为传媒提供了诸多的手段与途径,传媒文化是信息时代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三>狭义文化由于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为了促进发展,在行政管理及社会分工上做了领域的划分,如有分管旅游、体育等方面的专管部门,有民族宗教部门分管宗教文化,有教育部门分管教育文化,有科学技术部门分管科技文化,有立法、司法部门分管规范性文化的有关法律、法规部分,有行政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其余方面由宣传、文化部门所分管。

狭义文化就是指宣传、文化部门所分管的业务范围。

<四>泛狭义文化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把旅游、体育纳入其中,为了便于管理,有的地方政府文化部门把体育与旅游合并进来,成立文体旅游局。

即把体育和旅游等部分参与性文化纳入狭义文化中来,形成了泛狭义文化,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三、日常生活中谈到文化的实质内涵文化这个词在不同场合、不同领域被广泛的使用,使用时并非指文化的全部,往往是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文化的内涵非常宽泛,有必要对经常使用的几种情况加以界定,以准确地反映其本意所指的是文化的哪个部分。

<一> 用文化来评价人的具体含义说此人文化水平很高或很有文化时的文化含义,是指他的学问很大或学历很高;说此人没文化是指他没上过什么学。

这里文化的含义是学问或学历。

还有是说某某人是文化人,多属说他很懂艺术,有时也有知书达理,很通情理的意思。

<二> 用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文化含义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此时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些文化内涵的核心是理念、规范和价值取向。

其他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为这个核心服务的表现形式。

如企业文化的核心第一是本着什么精神,以什么态度经营企业的理念;第二是为了体现这个理念提出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第三是价值取向,是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奋斗的目标的什么。

至于企业一系列活动,如读书学习活动是为了提高员工素质来体现上述核心,开展文体旅游活动是为了满足员工的精神生活需要,表现自己、增强自信、促进友谊、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保持旺盛的精力去实现上述核心要求。

另外还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全面关心,因为人除了工作和领取报酬外,还有其他各种文化需求,企业主动去满足这些需求,使员工更有归属感。

<三>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是哪些部分文化产业的文化并非指文化的全部内容,如果是文化全部内容的话,所有产业均可称为文化产业了。

这里的文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般是指各种艺术类别、体育、旅游、传媒、出版、广电、生产创意的产业和专为上述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

<四> 文化兴国、文化立市等说法的文化内涵不是任何文化均能取得兴国、立市的效果,这里讲的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应包括四个部分,即观念性文化、规范性文化、教育文化和科技文化。

由于科教兴国战略早已单独提出,现又加上文化兴国并列,此时的文化就是指观念性文化和规范性文化了。

另外还有的语法不严谨,如文化强国的强字的动词还是形容词,词性不同其文化的内涵完全不同,作为动词时文化的内涵是强国的原因;作为形容词的强字是状态,是指这个国家有哪些文化很强。

<五> 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及相类似的其他文化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吃的学问、有关酒与茶的学问,这个学问包括制作工艺、历史沿革、营养价值、食(饮)用方法、使用的器皿、寓意象征、食(饮)用的礼仪和在社交活动中地位与作用等。

<六> 对于产品、作品及物品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含义产品、作品及物品的文化内涵概括起来有:科技含量、美学价值、历史依托、时尚元素、民族地域风格、意寓象征及想像空间等七个方面。

要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就要从这些方面下功夫。

<七> 其他方面不甚明确地使用文化的实例很多,如艺术、体育院校经常讲要上好文化课,难道艺术、体育本身不属文化?这里的文化课实质上是指普教课;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文化加金融、文化加创意……举不胜举,“加”字前后皆属文化。

上述一系列的加字前的文化实质上指的是文化中的另一部分,加文化的后一部分,后边明确,前边表述不清。

如文化加科技主要是指艺术类文化,加科技类文化,而且用加字也不恰当。

这里说的是用科技手段来提升艺术效果,还有游戏软件以及用电脑来替人绘制动漫等;文化加旅游实质上是讲人文景观和旅游中的民俗、民风成分,即使自然景观也要有神话、传说等故事加以衬托,增加趣味;文化加金融实质上是讲运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并把优秀的作品作为金融产品保值增值,来提高艺术品价值,提高艺术家的地位,进一步繁荣艺术发展;文化加创意更是对创意的误解,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必须有创意的支撑,创意是指思路创新,即方法、途径、程序、切入点、关键环节等框架思路,过去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常用构思、策划等就是此意。

关于文明一、什么是文明文明是相对野蛮、粗暴、混乱、无序而言的,符合人性需要和时代需求的观念、理念、规范和秩序,属于文化中的观念性文化和规范性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中观念、理念是基础,如公平正义,反对歧视与偏袒,尊重人权,遵循人性、遵守人道;规范、秩序是观念和理念的体现和准则,保证观念、理念的实现。

一切不文明举动皆属不依照规范和不遵守秩序的行为。

二、为什么文明与文化有时通用我们常说五千年文化、五千年文明和西方文化、西方文明,此时文明与文化是同一个意思没有区别。

因为在文化中最能反映社会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就是观念性文化和规范性文化,与文明完全一致。

三、为什么有时文明与文化不能相互取代文化部不能称为文明部,因为文化部不仅分管文明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内容。

文明生产不能称为文化生产,因为文明生产是指规范有序地生产,而文化生产是生产文化的过程。

此人没什么文化,是讲他没上过什么学,不能讲此人没什么文明。

由于在这些领域使用文化这个词时的具体内涵,不是观念性文化和规范性文化,两者并不等同,故不能相互取代。

四、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一个人群的文明程度如何判断,是我们不断提升文明程度的标尺。

衡量的标准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 尊重人权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主要有生存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医保权、知情权、发言权、居住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