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卉产业经营现状及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花卉产业经营现状及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花卉产业经营现状及发展研究前言花卉业是随着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而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10大行业中,花卉业被列为第2位。

在我国,花卉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新的历史时期,已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并逐渐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许多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我国花卉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发展花卉业,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花卉产业是一项高科技农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门性研究,相关文献丰富多样,但主要集中与对中国、印度、日本、美国、荷兰等花卉种植大国的研究。

多数学者是从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研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国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吴青君在论文《我国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中,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其论文指出,花卉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

近10多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

1989年全球花卉消费额只有300亿美元,1994年已达到1300亿美元,2000年消费总额高达1800亿美元,呈明显刚性增长趋势[1]。

2000年世界花卉栽培面积达到22.2万公顷,栽培面积比较大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美国、荷兰等,在国际市场上,花卉产量和出口量排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丹麦和泰国。

花卉的消费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欧共体、美国和日本形成3个花卉消费中心,其进口量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99%。

但随着世界花卉生产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都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全球花卉价格下降,生产成本提高,能源支出越来越大等。

因此,伴随着世界花卉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花卉的发展出现了八大发展趋势。

即生产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操作管理工厂化、自动化;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产品质量规格化、标准化;消费需求多样化、高档次、优质化;销售和流通的全球化;高新技术应用的广泛化。

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改进产业发展策略,才能使花卉产业在良好的环境下迅速成长。

二、对国内外花卉产业的研究情况(一)对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的研究周可,李红霞在《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研究》一文中,以“花卉王国”——荷兰的花卉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花卉产业价值链的运作体系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四大特色:一是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上的各利益主体具有“共生”的特点。

二是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是以花卉种植者合作社为主体的拍卖市场。

三是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扣谐运行的保证是发达的花卉业物流服务。

四是荷兰花卉产业价值链的整体链条环节中起了重要的监督、协调和服务作用的是政府和花卉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2]。

这四大特色是其他国家不曾具有的。

对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的分析,旨在从中吸取经验、获得启示,对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赵梦在其论文《种植者日记--从衰败中走出的日本花卉产业》中,对日本花卉进行了研究,文中提到国外进口花卉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使日本的花卉生产者正在试图寻找一条提高自身产品需求量的途径,以对抗进口花卉的威胁[3]。

但是在寻找过程中,日本花卉走入了高质量高成本,低收益低竞争的产业劣势当中,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花卉生产者的焦点过多的放在了科研和创新上,而未统筹考虑花卉生产和实验的高成本。

发现此问题后,日本花卉进行了成本压缩,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显现出科研与创新优势。

对日本花卉发展历程的分析,反映出产业发展过程中,科研和创新要统筹于其他的发展因素,只有统筹于整个产业发展,才能以优于行业的势头处于领军地位,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有前车之鉴的作用。

海蒂以园艺服务业的角度研究了美国两大花卉零售业-超市和园艺中心,并从中国花卉零售业发展现状出发,在论文《超市与园艺中心——美国的两大花卉零售形式》提出中国花卉零售业不能模仿美国形式[4]。

中国花卉产业的销售体系应在遵循本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其他的特色之路。

(二)对国内花卉产业发展的研究1、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丰富多样,主要集中于对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研究。

王嘉祥在论文《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中,对优势地区的花卉产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六大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效益较差;二是科学化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较差;三是产品出口量少;四是科研与生产脱节;五是经营管理落后;六是消费观念滞后[5]。

其中对产品出口量少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品种老化,不能在品种种植上体现本国优势;第二,采后保鲜处理技术落后,受制于采摘品处理时间上;第三,物流系统不健全,成品在此环节上停滞时间过长;第四,缺乏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无法应对国外对农产品的不合理性抵制;第五,包装技术落后,对产品形象的提升帮助甚小;第六,花卉经营实体少,无法应对突发性产品结构的调整。

这些均为我国产业自身存在的缺点,无一例外的成为制约花卉产业国际化发展。

曾必荣,朱廷朴,张兵,李涛四人在《成都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中一致认为,花卉产业是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全国农业经济中处于重要位置,花卉产业的产业化程度、单位面积效益、自身土地上解决劳动就业、土地流转面积以及人均收入等所存在的优势,必将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的产业支柱[6]。

另外,花卉苗木产业现已在部分地区成功实现一、三产业的互动,促进和带动了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成绩优异,但也存在众多问题,主要是:1).生产上存在盲目性,难以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和标准的需求。

2).没有前瞻性的生产和商品标准,不能适应市场的多种需求。

3).科技创新能力弱,严重影响花卉经济效益的提升。

4).花卉市场不健全,对省内外巨大消费能力辐射力度不够。

5).设施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花卉的产业化发展。

吴青君在其论文中还提到,我国花卉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新的历史时期条件下已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并逐渐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许多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

但我国花卉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发展花卉业,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有:1).体制不顺,管理无序。

2).科研投入少,技术推广力度小。

3).发展盲目性大,重复建设严重。

4).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效益差。

5).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方式落后。

6).产品质量差,国际竞争力弱。

7).市场与流通体系不健全。

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产业化进程中,市场管理体制与产业发展实力的不相适应造成的,因此,如何使花卉产业管理体制与产业发展实力做到有力的配合,就成为了未来花卉产业改革的新任务。

以上可知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投入、种植技术、管理体制、市场营销上,针对这些问题,诸多学者进一步展开了解决对策的探索。

2、花卉产业发展对策针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费的解决对策,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花卉产业资本投入王立成认为当前资金短缺、中介服务不健全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7]。

其在论文《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本地、外地资金,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聚集,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

2).花卉产业的技术投入蔡东宏曾经在论文《提高农民信息化接受程度的信息机制探析——以海南为例》中提到,建立合理的花卉科研体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是推动花卉生产的动力因素;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我国花卉产业向前发展的源泉[8]。

目前,我国花卉科研主要依靠国家下拨经费,科研的目的是完成课题,科研成果不是面向市场需求。

这种科研与生产、市场严重脱节,许多的科研成果不能服务于产业,造成极大浪费。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家应重点集中资金投资基础研究,大量的应用研究及科技开发应主要由市场主体(花卉企业)承担。

这样既减少了资金的浪费,又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从而提高我国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强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花卉产业营销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朱淑新纵观我国花卉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花卉营销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我国现阶段综合性花卉市场的发展状况[9],并在《我国花卉产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出了花卉的产品策略、花卉销售的促销策略、花卉的网络销售策略三方面的营销策略。

这对我国综合性花卉市场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徐孝勇,赖景生以我国西南地区花卉产业为研究对象,在论文《西南地区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认为花卉产业属于农业的次产业,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0]。

花卉经济是典型的生态经济,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和新兴产业,一般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后,花卉产业具有相对的优势。

花卉业的发展不仅为城乡绿化美化、生态环境改善、观光旅游发展和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当前,花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支柱产业经济之一。

西南地区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其花卉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同时,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亦是该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区域花卉产业的综合性研究,对花卉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5).花卉产业的链式发展曹芳和王凯在《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一文中,主要站在整个农业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链中的价值链部分[11]。

农业产业链管理是市场化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产业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的具体运用。

对于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来说,产业链管理模式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采用产业链管理可以显著地降低农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成长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