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生物备考指导意见
1.以实际生活背景情景为例的生态学问题(选择题,2017年全国Ⅰ卷第5题,2016年全国Ⅰ卷第5题)
(2016年全国Ⅰ卷-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B
(2017年全国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2.重视语言表述能力,重视答案的逻辑关系
(2017年全国Ⅰ卷-30)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的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仅答出“CO2浓度降低”错误
3.对实验能力考查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实验内容深入思考。

(2017年全国Ⅱ卷-37)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4)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试题科学、新颖,对答题要求更加高。

新颖:①试题设计角度新颖②试题背景为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5.多次强调对知识的深度思考
6.关注考试大纲变化
7.关注核心概念考察(15年高考试题分析有所要求,新课标要求内容聚焦大概念)
(2014年全国Ⅱ卷-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答案】
(1)①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②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