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2010•湘西州)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3、(2010•厦门)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4、(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5、(2010•六盘水)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B、C、D、6、(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7、(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8、(2010•安顺)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9、(2009•泉州)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由于()A、手吸收了声音B、锣面振动停止C、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小了D、锣的音色改变了10、(2008•泉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11、(2007•河南)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2、(2006•青岛)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笛子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学生听到的教师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13、吹笛子发声主要是()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C、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D、都不正确1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16、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金鱼B、空气﹣﹣水﹣﹣金鱼C、鱼缸﹣﹣水﹣﹣金鱼D、水﹣﹣金鱼17、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原因是()A、月球上尘埃太多B、月球上温度太低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D、月球上没有空气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考点: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

专题:转换法。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D.点评: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2、(2010•湘西州)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飞行物一般都是由翅膀振动发声的进行分析.解答:解: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因此A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3、(2010•厦门)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转换法。

分析:将纸盒上的小纸片的跳动与音乐即声音联系起来,即可得到实验的目的.解答:解:A、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知A正确.B、要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中应体现人耳与声源之间介质的有无及种类,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B错误.C、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重在体现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C错误.D、要研究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实验中要出现这两种声音,然后加以比较,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将纸片跳动与听到声音这两个实验现象联系是确定实验探究目的的关键.4、(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法正确;B、物体在振动时能够发出声音,然后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耳朵里,这样我们就才能够听到声音,故B 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不同,故C错误;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5、(2010•六盘水)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B、C、D、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吹着哨子是哨子内的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B、响铃的闹钟在振动,所以能够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C、收音机没有打开,没有电流喇叭不振动,就没有声音,符合题意;D、敲击水瓶,水瓶会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6、(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答.7、(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信息给予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由实验现象可知: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而光的传播没有减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解答: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仍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但是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如果需要,随着空气的减少,电铃的振动会看不清楚.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8、(2010•安顺)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转换法。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即表明当音叉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9、(2009•泉州)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由于()A、手吸收了声音B、锣面振动停止C、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小了D、锣的音色改变了考点:声音的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