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7-1 平衡微分方程图7-1在物体内的任意一点P ,割取一个微小的平行六面体,它的六面垂直于从标轴,而棱边的长度为dz PC dy PB dx PA ===,,,图7-1。
一般而论,应力分量是位置坐标的函数。
因此,作用在这六面体两对面上的应力分量不完全相同,而具有微小的差量。
例如,作用在后面的正应力是x σ,由于坐标x 改变了dx 作用在前面的正应力应当是dx xxx ∂∂+σσ,余类推。
由于所取的六面体是微小的,因而可以认为体力是均匀分布的。
首先,以连接六面体前后两中心的直线ab 为矩轴,列出力矩的平衡方程0∑=ab M :略去微量以后,得zyyzττ=。
同样可以得出yx xy xz zx ττττ==,只是又一次证明了切应力的互等性。
其次,以x 轴为投影轴,列出投影的平衡方程∑=0xF ,得.0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z y x f yx y x dz zxz x z y yz y z y x x x zx zxzxyx yxyzx xxττττττσσσ由其余2个平衡方程,∑=0y F 和∑=0z F ,可以得出与此相似的2个方程。
将这3个方程约简以后,除以z y x d d d ,得⎪⎪⎪⎪⎭⎪⎪⎪⎪⎬⎫=+∂∂+∂∂+∂∂=+∂∂+∂∂+∂∂=+∂∂+∂∂+∂∂.0,0,0zyzxzzy xyzyyx zxyzxf yxzf x z y f zy x ττσττσττσ (7-1)这就是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7-2 物体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现在,假定物体在任一点P 的6个直角坐标面上的应力分量,,,z y x σσσyx xy xy zx zy yz ττττττ===,,为已知,试求经过P 点的任一斜面上的应力。
为此,在P 点附近取一个平面ABC ,图7-2。
当四面体PABC 无限减小而趋于P 点,平面ABC 上的应力就成为该斜面上的应力。
n命平面ABC 的外法线为n ',其方向余弦为n z n m y n l x n ='='='),cos(,),cos(,),cos(。
设三角形ABC 面积为S d ,则三角形BPC ,CPA ,APB 的面积分别为S l d ,S m d ,S n d 。
四面体PABC 的体积用V d 代表。
三角形ABC 上的全应力p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用z y x p p p ,,代表。
根据四面体的平衡条件∑=0x F ,得:xyzx yzzyxn lm nl mn n m l τττσσσσ222222+++++=。
(7-3)22222n z y x n p p p στ-++=。
(7-4)如果在S 面上作用面力,则面力和应力的关系式为:⎪⎭⎪⎬⎫=++=++=++.)(,)(,)(z s yz xz z y s xy zy y x s zxyxxf m l n f l n m f n m l ττσττσττσ(在σs 上) (7-5)其中s yz s x )(,,)(τσ 是应力分量的边界值。
这就是空间问题的应力边界条件,它表明应力分量的边界值与面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
§7-3 主应力 最大与最小的应力设经过一点P 的某一斜面上的切应力等于零,则该斜面上的正应力称为在P 点的一个主应力,该斜面称为在P 点的一个应力主面,而该斜面的法线方向称为P 点的一个应力主向。
假设在P 点有一个应力主面存在。
这样,由于该面上的切应力等于零,所以该面上的全应力就等于该面上的正应力,也就等于主应力σ。
于是该面上的全应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成为σσσn p m p l p z y x ===,,。
将式(7-2)代入,即得⎪⎭⎪⎬⎫=++=++=++.,σττσσττσσττσn m l n m l n m l n m l yzxzzxy zyyzx yx x(a )此外还有方向余弦的关系式1222=++n m l。
(b )如果将式(a )与(b )联立求解,能够得出n m l ,,,σ的一组解答,就得到P 点的一个主应力以及与之对应的应力主面和应力主向。
用下述方法求解,比较方便。
将式(a )改写为⎪⎭⎪⎬⎫=-++=+-+=++-.0)(,0)(,0)(n m l n m l n m l z yz xz zy y xy zxyxxσστττσστττσσ(c)这是n m l ,,的3个齐次线性方程。
因为由式(b )可见n m l ,,不能全等于零,所以这三个方程的系数的行列式式等于零,即.0=---σστττσστττσσzyzxzzy y xy zxyxx用式xy zx yz τττ,,代替yx xz zy τττ,,,将行列式展开,得σ的三次方程.0)2()()(222223=+-----+++++-xyzx yz xy y yzx zy x xyyzyx xz zy z yx ττττστσσσσσττσσσσσσσσσσσ(7-6)证明:在受力物体内的任意一点,一定存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应力主面以及对应的三个主应力。
0))()((321=---σσσσσσ。
z yxσσσσσσ++=++321。
1、体内的任意一点,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的正应力之和是不变量(不随坐标系而变的量),并且等于该点的三个主应力之和。
2、三个主应力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该点的最大正应力,而三个主应力中最小的一个就是该点的最小正应力。
3、又可见,在三个主应力相等的特殊情况下,所有各截面上的正应力都相同(也就等于主应力),而切应力都等于零。
4、最大与最小的切应力,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的一半,作用在通过中间主应力并且“平分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误码力的夹角”的平面上。
§7-4 几何方程及物理方程1 几何方程现在来考虑空间问题的几何学方面。
在空间问题中,形变分量与位移分量应当满足下列六个方程,即空间问题的几何方程:⎪⎪⎭⎪⎪⎬⎫∂∂+∂∂=∂∂+∂∂=∂∂+∂∂=∂∂=∂∂=∂∂=y u x x z u z y z y x u xy zx yz z y x υγωγυωγωευεε,,,,(7-8)其中的第一式、第二式和第六式已在§2-4中导出,其余三式可用同样的方法导出。
此外,在物体的给定约束位移的边界u s 上,位移分量还应当满足下列三个位移边界条件,即空间问题的位移边界条件:.)(,)(,)(ωωυυ===s s s u u (在u s 上) (7-9)此三式的等号左边是位移分量的边界值,等号右边是该边界上的约束位移分量的已知值。
2、几个重要概念。
设有微小的正平行六面体,其棱边的长度为z y x d ,d ,d 。
在变形之前,它的体积是x y x d d d ;在变形之后,它的体积将成为)d d )(d d )(d d (z z y y x x z y x εεε+++。
其公式为.1)1)(1)(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z y x yx z z z y z yx z y x z y x zy x zy x z z y y x x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θ++++++=-+++=-+++=由位移和形变量是微小的假定,可略去线应变的乘积项(更高阶的微量),则上式简化为z y x εεεθ++=。
(7-10)将几何方程(7-8)中的前三式代入,得zyxu ∂∂+∂∂+∂∂=ωυθ。
(7-11)它表明体应变与位移分量之间的简单微分关系。
物理方程:⎪⎪⎪⎪⎪⎪⎪⎭⎪⎪⎪⎪⎪⎪⎪⎬⎫+=+=+=+-=+-=+-=.)1(2,)1(2,)1(2)],([1)],([1)],([1xy xy zx zx yz yz y x z z x z y y z y x x EE E E EEγμγτμγτμγσσμσεσσμσεσσμσε (7-14)将上式的三个应变分量相加得:)(21z yx z y x Eσσσμεεε++-=++设 )(z yx σσσ++=Θ 为一个不变量得空间问题的虎克定律: Θ-=Eμθ21上式的Θ就称为 μ21-E 称为第五节 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在空间问题中,如果弹性体的几何形状、约束情况,以及所受的外力作用,都是对称于某一轴(通过这个轴的任一平面都是对称面),则所有的应力、形变和位移也对称于一轴。
这就问题称为空间轴对称问题。
首先来导出对称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
用相距ρd 的两个圆柱,互成ϕd 角的两个沿直面及相距z d 的两个水平面,从弹性全割取一个微小六面体PABC ,图7-4。
沿ρ方向的正应力,称为径向正向应力,用ρσ代表;沿ϕ方各听正应力,称为环向正应力,用ϕσ代表;沿z 方向的正应力,称为轴向正应力,代然用z σ代表;作用在圆柱面上而沿z 方向作用的切应力用z ρτ代表,作用在水平面上而沿ρ方向作用的切应力用ρτz 代表。
根据切应力的互等性,z z ρρττ=。
由于对称性,ϕρρϕττ=及ϕϕττz z =都不存在。
这样,总共只有四个应力分量:z z z ρρϕρττσσσ=,,,,一般都是ρ和z的函数。
ρd图7-4将六面体所受的各力投影到六面体中心的径向轴上,取2d sin ϕ及2d cos ϕ分别近似地等于2d ϕ及1,得平衡方程.0d d d d d d d )(2d d d 2d d d d )d )(d (=+-∂∂++--+∂∂+z f zzz z z z z ρϕρρϕρτρϕρττϕρσϕρσϕρρρρσσρρρρϕρρρZx中得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如下:⎪⎪⎭⎪⎪⎬⎫=++∂∂+∂∂=+-+∂∂+∂∂.0,0zzz zz f zf z ρτρτσρσστρσρρρϕρρρ (7-15) 现在来导出轴对称问题的几何方程。
沿ρ方向的线应变,称为径向线应变,用ρε代表;沿ϕ方向的线应变,称为环向线应,用ϕε代表;沿z方向的线应变,称为轴向线应变,仍然用z ε代表;ρ方向与z 方向之间的直角的改变用ργz 代表。
由于对称,ρϕγ及ϕργ都等于零。
沿ρ方向的位移分量称为径向位移,用ρu 代表;沿z 方向的位移分量称为轴向位移,用z u 代表。
由于对称,环向位移0=ϕu 。
通过与§2-4及§4-2中同样的分析,可见,由于径向位移ρu 引起的形变是ργρερερρρϕρρ∂∂==∂∂=u u u z ,,。
将以上两组形变相叠加,得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几何方程ργερερερρρϕρρ∂∂+∂∂=∂∂==∂∂=z z z z u zu zu u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