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介绍几种学习理论

第三讲 介绍几种学习理论

完形派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 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而实现的。 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把学习解释为 联系,认为学习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突然 领悟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

实 验

开始先让黑猩猩用一根竹竿(或用箱子垫着)去取食物, 接着要求黑猩猩用两根竹竿套接起来或用两个箱子叠起来 作垫以取得食物。在实验中,黑猩猩在用竹竿、木箱等取 捞取食物时,开始做了许多多余的动作,如用手捞或脚勾 而取不到食物;用一根竹竿,短了,捞不到食物;搬一只 箱,低了,够不着食物……后来,它不再做这些动作了。 蹲下来,仔细观察,忽然之间,豁然贯通,用两根竹竿一 套(或用两只箱子一叠)就取得了食物。这就是黑猩猩在 对环境整体的关系作了仔细了解之后,看出了几根竹竿接 起来与高处的食物的关系,“学会”了用竹竿套起来(或 用两只箱子叠起来)来取食物,苛勒把这种突然“学会” 叫做“顿悟”。
2. 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是凭借知识 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 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学生的学习是在人类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进行的 ③学生的学习是依据一定的课程和教材进行的 ④学生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评 价

上述两种理论的特点是比较重视实验观察,强调研 究的客观性。但它们基本上是从外部来研究人的心 理和行为,对人的内部思维过程不进行探讨,因此, 无法对学习的许多方面作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学习中关系的发现,定理的证明,难题的解 决,并不是靠盲目尝试,碰到偶然的机遇而获得成 功的。 重复练习和强化也无法培养出一个科学家来。所以,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研究学习不能只靠简单地观察 行为变化。要能恰当地说明学习,就必须对学习者 头脑中的心理过程和内部机制加以猜想和分析。这 就是认知观点的基本立场。
2.1.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也称为新行为主义理论 )

斯金纳是当代新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继承 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 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 他指出,在操作性活动条件的场合,强化刺激和 反应的形成是关联的。 如果在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随即呈现强化刺激 物,反应就会增强;如果在操作性活动反应之后, 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反应就会减弱。

③学生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阶段特 点 虽然不同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情感和意 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 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而不同年龄段的 学生在整体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2. 几种学习理论



学习问题,历来为教育、心理学家所重视,在西方, 学习理论的各种学说中,较有影响的有两大学派: 一种是以桑代克(E .L.Thorndike)、斯金纳 (B.T.Skinner)等为代表的刺激——反应联结说的 理论; 另一种是以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为代表的现代认知 理论。 前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 结过程。后者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1.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试误说


桑代克把动物的实验结果推及到人的学习上。但是, 由于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所以他的理论比较机械, 它主要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抹杀了人类学习特 点。尽管如此,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 重要地位,他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 学理论,它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践 意义。 实例证明恒等式(sinA+cosA)(tgA+ctgA)=secA+cscA 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尝试
一、 数学学习的基本概述

学习的涵义 桑代克的联结说认为“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 间形成的联结”; 布鲁纳的认知说则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 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说文》中讲到:“习,数飞也”,意思是鸟 反复地练习飞.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在生活过程种获 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1.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也称为新行为主义理论 )

这个理论认为,强化在一个反应行为以后 出现,就能对反应作出影响,增强这种反 应再发生的可能性或趋势。由此,学习的 本质并不是刺激替代,而是反应的变化。 最先的那个刺激倒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能 够引出反应即可,而强化,即后面的那个 刺激存在着一种动因,对于反应的再发生 起着一种促进作用。它可以改变行为,推 动学习。



Thomdike的理论认为,通过条件反射,特定的刺 激将和特定的反应联系起来,形成“联结”。 Thomdike的实验的结论是:试误(尝试~错误)活 动逐步形成了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学习将联 结刻在了神经系统里。 Thomdike提出了他的三项学习定律:准备律、练 习律、效果律,其中主要强调重复的学习。他说: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练习可以加强情境 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刺激引起的反应重复的次数 愈多,保持的时间也就愈长” 他相信,认识就要通过反复的学习,加强联结的 强度。
2.1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1.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试误说
联结主义试误说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 经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 它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联结” 即学习者对学习情境所引起的反应。他认 为这种反应是学习者在情境中经过不断尝 试、不断舍弃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结果。
2.1.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试误说
2. 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②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 与,而参与的程度则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 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对于学习数学的动 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 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的体验,适度的学 习焦虑情绪,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
2. 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2.2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学 派发展而来的。 它的模式为“输入——加工——输出”, 重点探讨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使用 的过程,研究输入与输出之间各种可变因 素。
2.2.1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这 个学派的创始人由魏特墨(M.Wertheimer)、考 夫卡(K.Koffka)和苛勒(W.Kōhler)等人。

2. 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2)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①数学知识的特点——广泛的应用性,高度的抽象 性以及严格的逻辑性 Ⅰ)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 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 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 Ⅱ)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成为一个互相关联 的、动态的活动系统. Ⅲ)多数知识都具有两种属性,即它们既表现为一 种算法、操作过程,又表现为一种对象、结构. Ⅳ)知识的抽象程度、概括程度表现出层次性


2.1.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也称为新行为主义理论 )


提出:学习应当看作是反应性行为的改变,而不 是刺激代替 认为:学习是一个“刺激一反应一刺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先于反应的刺激, 而是跟在反应后面施加的刺激,他们将这后一个 刺激称为“强化”。它是能够用来改变,控制反 应的要素,逐步形成反应的各个元素,积少成多, 组成一系列的操作。
2.2.1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 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而实现的。
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和条件反射学说把学习解释为 联系,认为学习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突然 领悟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理论,又称为顿悟说。 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要通过组织“格式 塔”(Gestalt)或完形,形成结构上的变化,达到理 解和掌握。学习是否发生,要深入探究学习者对问 题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只看外表的观察到的行为。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的知识、技能的获得和 形成,
几点说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只有积累知 识经验基础上的行为变化,才是学习. (2)学习的结果产生行为变化,但有的行为变化 是外显的,有的行为变化是内隐的.例如,技能 学习,所导致的行为变化就是外显的,就称为 “外显学习”,思想意识的学习大多是内隐的, 叫做“内隐学习”. (3)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4)行为的变化有时表现为行为的矫正或调整. (5)学习后的行为变化不仅包括体现在实际操作 上的行为变化,而且还包括体现在态度、情绪、 智力上的行为变化.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描述学习的关键词是顿悟: 学习就是改变旧顿悟,发展新顿悟。
2.2.1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魏特墨(M.Wertheimer)在四十年代所写的小册 子《创造性思维》(1959)中,具体而生动地陈述了 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其中所讲的“平行四 边形面积,和“高斯童年的故事”等例子体现了 由组织知识结构,掌握内在原理而认识问题、解 决问题的思考原理和方法。
2.1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Watson的学习原理将Pavlov的条件反射实验 的结果解释为:学习是通过一个刺激代替 另一个刺激而建立起条件反射的过程。
评 价



行为主义的理论是所谓的“黑箱”理论,它 认为,头脑里发生了什么情况是黑箱内部的 过程,外面无法了解,也不必去了解。 心理学关心的就是输入、输出黑箱的外部行 为,而不应去分析黑箱里边的心灵问题。意 识、感知、甚至思维等等中介性的、主观性 的概念是不明确的概念,只有外显的,观察 得到的行为才是具有客观性的。 行为主义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实验和观察, 强调研究的客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