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能力提升练习题一、选择题1.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这里的“两个生产部门”是指()A.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C.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D.农业和工业2.“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体现了①矛盾具有同一性②矛盾具有斗争性③真理是客观的④真理是有条件的A.②④ B.①③C.②③ D.①④3.下列关于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强调社会保障②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相结合③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高④易于形成官商勾结,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关于国民经济发展,不同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根据他们的说法,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甲说“认为对外贸易将为人民带来福祉,给人民带来琳琅满目的商品,使人民免于匮乏,并使政府获得税收,于国于民有利”,他可能是重商主义的学者②乙说“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弱化政府作用”,他可能是新自由主义的学者③丙说“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他可能是凯恩斯主义的学者④丁说“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他可能是供给学派的学者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公元1050年江浙一带发生严重饥荒,时任杭州地方官的范仲淹一方面发放政府府库中的存粮赈济饥民;另一方面修官道、仓库等;还在民间搞赛龙舟等活动。
范仲淹的做法,使杭州率先在江浙地区摆脱饥荒。
范仲淹的做法与下列观点类似的是()A.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B.供给学派的新自由主义C.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D.凯恩斯的凯恩斯主义6.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斯密正确揭示了价值的源泉②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③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④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决定价值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分别是…()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③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④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A. 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B. 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C. 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9.对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模式中,市场作用最大,社会保障水平较高B.日本模式中,政府干预最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C.德国模式中,市场作用中等,社会保障水平较高D.日本模式容易形成官商勾结,美国模式缺乏竞争10.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根据在于()A.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A.市场机制B.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机制C.国家的宏观调控D.价格机制12.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A.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B.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C.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D.改革开放深化的要求13.毛泽东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相联系旧司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这句话表明()A.利用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B.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C.划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D.利用商品生产可以巩固工农联盟14.列宁后来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这表明他A.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都是很重要的B.对商品货币、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C.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D.承认商品的存在,但否认货币的存在15.发展市场经济“商品要适销对路,生产要面向实际”。
这体现的哲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 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C.只有商品适销对路,使用价值才能顺利转化为价值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6.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的标准,要看A.公有制程度的高低B.公有制范围的大小C.是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D.是否适应现实的生产力状况17.许多市场经济的信徒相信“涓滴”理论,即富人消费投资,刺激经济发展,最终惠及穷人,、如水之向下“涓滴”。
里根时期的预算总监大卫·斯托克曼就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维持自由放任将不但使市场中先富起来的人受惠,也最终使最贫困的一群受惠。
由此可见,“涓滴经济学”应当属于( )A.亚当·斯密的主张B.大卫·李嘉图的主张C.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D.新自由主义的主张18.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哲学 B.17世纪英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2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二、简答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有哪些理论创新?2.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扩展、深化的过程。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直到党的十四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计划经济框架的标志及支撑这一标志的理论是什么?并简要说明这一理论创立的意义。
(2)结合经济学常识说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看待计划与市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2、【答案】D3、【答案】A【解】德国市场经济模式,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又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即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相结合,②正确。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市场经济+社会公正”,就是社会福利制度占有重要地位,强调社会保障,①正确。
③④不是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正确说法。
本题选A4、【答案】A【解】①③: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认为对外贸易将为人民带来福祉,并使政府获得税收,于国于民有利”,他可能是重商主义的学者。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①③符合题意。
②: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但不是完全自由放任,②错误。
④: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他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学者,不是供给学派的主张,④错误。
5、【答案】D【解】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即强调了国家的干预。
材料中范仲淹的做法是政府在发挥作用,即干预经济发展,所以选D。
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6、【答案】A【解】题中观点“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指的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故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④两项与题中的观点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7、【答案】B解: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社会共有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8、【答案】D9、【答案】C【解】美国模式中,市场作用最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A错误;日本模式中,政府干预最高,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故B不正确;日本模式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美国模式由于市场作用最大所以竞争更充分,所以D排除;C说法正确。
因此,答案选C。
10、【答案】A解: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解:该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种手段,故选B项。
A、C两项是单方面的手段,D项只是市场信号,故均不选。
12、【答案】B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D17、【答案】D【解】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维持自由放任将不但使市场中先富起来的人受惠,也最终使最贫困的一群受惠。
强调了发挥市场的作用,故“涓滴经济学”应当属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D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D解: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商品的价值则包括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二、简答题1、答案:认识到商品和价值不是永恒的范畴,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2、(1)①标志是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
支撑这一标志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意义: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旧的思想束缚,为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好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