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都谈不完的话题,现在教学方法多如牛毛,有的方法对于某些专家或学生认可,但对另外的专家或学生就不一定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千万种不同的观点,对于不同的人倡导的方法各不一样,实施的步骤也千变万化,,本文以加强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矫正课等,以达到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使自己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本文就《优化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提供给大家,以相互学习。
关键词:兴趣教学;魅力教学;生理心理教学
我们初中生物组对此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育人,育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
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这种人才,课堂教学的优化就势在必行。
一项调查表明,学生要学好一门知识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形①:①当学生有兴趣时;②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③当教学内容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时;④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⑤当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个人意义时;⑥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⑦当学生被鼓励或被信任做某件重要事情时;⑧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⑨当学生能够学以自用时;⑩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
热爱时。
第一种情形充分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情形就是提醒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使学生的听课状态达到最佳或较好水准。
第三种情形提醒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材教法,第四种情形要求更高,要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理智的问题,让学生感觉以具有挑战性又紧扣教材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不仅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和突破方法了然地心,更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第五种、第七种和第八种情形是从心理角度出发的,第六种情形是从新课改的方面论述的,第九种情形要求教师从讲练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第十种情形是教师的个人魅力问题,如何让学生喜欢、爱戴你。
要想真正实现这十种情形所提出的效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以及课后的反思过程中若能不断对照这些情形并反躬自问,必然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那么,如何实现呢?
一、加强预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有机的结合,有效的教学必须坚持学的核心地位。
一堂新授课中要想让学生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必须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作好课前预习。
由于学生的本身素质和能力有所差距,可以采取个体学习之后小组交流的方式提高预习效果。
具体做法可以是: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采取分层组合的方式,优、中、弱学生都有,选最好的为组长,在
负责检查个人自学情况的基础上,能提出更多的自学任务,并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集体突破问题,能更好的发挥优秀学生的指导和带动作用,切实起到以优带中帮差的作用。
为有效的进行课堂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能做到有备而来,重点突破,带疑求解的作用。
通过这样,就可以达到前言中提到的第一、四、六、八、九种情形,从而有效的回避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强新授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你给他提供多大的空间,他就会有多大的发展。
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给他一个方向,他就会能找到许多捷径。
新授课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最好时间,传统的新授课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总在教师思维的牵制下活动。
所以要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广泛的思维点,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套餐,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为此,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架子,用民主、平等的心态实施课堂教学,用教学相长思想来组织学习过程,以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课堂。
让学生感觉师生之间是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这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其次,要给学生一个独立探讨和思考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学生只有学会思考、学会质
疑,才会学会创新,才会进步。
经常独立的去思考质疑,学生就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更学会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去科学的思维,这正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方式完成课堂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更好的完成课堂目标,并且可以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攻破新知的成就感和课堂的主人感。
学生们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和自豪。
通过加强新授课中的这些方法,以抓住学生的第三、第五、第七种情形,从而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
三、加强复习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复习就是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回顾和梳理,以达到更好的综合应用能力。
复习除了能加强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外,更重要的是能在复习中悟新,悟法并抽取规律,在复习中会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不妨采取以下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复习中的自主能力②:
(1)自画知识树。
理请基本的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点,能将主要的知识点熟记于心。
(2)自找训练题。
对应知识点找到相应的练习,对自己进行强化训练。
能在熟记的基础上达到会用。
(3)小组交流成果。
学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选择的训练的题目就不一样,想表达和突破的重点就不一样,以此环节达到相互吸
收,资源共享的结果。
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会起到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功效。
复习课中的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第三、第七种情形。
四、加强矫正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的学科教学离不开矫正,可矫正的方法不当会出现屡错屡不改的情况。
经常听老师们有这样的感慨:这个题讲了多次了,也让学生改了多次了,甚至都积累在了错题本上。
认为这下可该会了吧,可往往还是事与愿违。
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讲在面上,改在表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脑子里和心上。
也就是说所有的过程学生都是在被动接受的,而非主动探究和自悟的。
创新教育注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就要转变观念。
而每一个教师担心的就是学生学不会、学不深,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编制“自学指导材料”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途径。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对矫正课的实施,提高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从而达到学生学好,教师教好的目的。
五、结束语,本文中提到的十种情形,说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但要真正实现这十种情形的效果,不是上述说的那么简单,具体操作中还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曾经在教学中用同一种方法在几个班中实施,结果有的班效果特好,但有的班就差得太远,就是在
同一个班,有的学生很能接受,但有的学生就根本不理会,此时我会停下课对某些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所以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会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
[2] 《生物学教学》 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