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检查表-生产制造部
7.1.4过程运行环境
设备及模具生产装配需要的环境要求有哪些(温湿度、光线、清洁度等)?
生产设备的安装运行环境有哪些?
我公司目前配置能否满足需要,有无安全隐患?有何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7.1.6知识
部门知识有哪些?(标准、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先进管理经验、科研成果、专利、产品资料、知识产权)
获取渠道?
管理评审是否有改进项,进度如何?
为了保证装配质量满足验收标准,对哪些过程进行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监控?
8.2.3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是否参与评审,评审内容有哪些?
8.5.1生产和服务提供
从人、机、料、法、环5方面对该过程进行控制:
所有装配人员、特殊过程人员是否有资质?
所需工装、设备的控制状态如何?
装配过程零部件,调试需要原料的控制?
内审检查表
审核部门
生产制造部
负责人
审核日期
审核员
标准条款
审核要点
审核记录
审核结论
4.1组织及其环境
4.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是否对与部门工作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监控并评审(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质量目标、知识、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行业技术状态、国内外市场现状)
2、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部门或机构有哪些,是否对其需求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员工、顾客、监管机构、银行、股东、供应商)
是否针对产品的符合性,在标识、搬运、包装、贮存期间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产品不损坏、不变质、不丢失?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生产现场发现不合格时,是否隔离,如何处置?查相关记录?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部门需要监视哪些数据,什么时候进行监视,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分析的结果是如何应用的?是否用于持续改进?
装配工艺卡、验收标准、设备操作规程、零件加工工艺是否可得到?
生产环境如何维护管理?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凡有区分产品、追溯性要求的场合,产品标识方式是否确定并被实施?所作产品标识是否能达到区分产品或追溯性要求?
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有无使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
8.5.4防护
3、对4.1和4.2分析内容是否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5.3组织的岗位、责和权限7.1.2人员
部门职责、权限?
部门人员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人员构成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部门的质量目标有哪些?
如何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资源、责任人、完成时间、结果评价)
7.1.3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布置是否适宜,有利于确保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7.2能力
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现有人员能力是否满足需要?
不满足要求时是否有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对结果是否评价?
是否有培训记录?
7.3意识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部门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部门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贡献,不符合要求的后果?
7.4沟通
1、部门间沟通内容、沟通时机、沟通方式、负责沟通人员?
1.2、部门内部如何沟通?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部门是否定期地分析与总结本部门的工作?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么效果?
10.3持续改进
部门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持续改进?效果如何?持续改进包含哪些方面?
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改进?
9.2内部审核
上次内审是否开具了不符合项,是否完成整改?
9.3管理评审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作业指导书是否发至使用场所或岗位?文件发放形式或类型?这些文件表现形式或类型是否适当、有效?保存状态?
部门有哪些记录,填写是否真实、及时、清楚、正确?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为了保证生产计划满足生产需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监控?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