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
二、善于运用“互见法” 善于运用“互见法”
李笠《史记订补 叙例 叙例》 史臣叙事, 李笠《史记订补·叙例》:“史臣叙事,有缺于本传而详于他 传者,是曰‘互见’ 史公则以属辞比事而互见焉。 传者,是曰‘互见’。史公则以属辞比事而互见焉。以避讳 与嫉恶,不敢明言其非,不忍隐蔽其事,而互见焉。 与嫉恶,不敢明言其非,不忍隐蔽其事,而互见焉。《游侠 不详朱家之事,而述于《季布传》 高祖纪》 传》不详朱家之事,而述于《季布传》;《高祖纪》不言过 鲁祀孔子,而著之《孔子世家》 鲁祀孔子,而著之《孔子世家》,此皆引物连类而举遗漏者 封禅书》盛推鬼神之异, 大宛传》 也。《封禅书》盛推鬼神之异,而《大宛传》云:‘张骞通 大夏,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 又云: 所有怪物, 大夏,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又云:‘所有怪物,余不 敢言之也。 高祖纪》谓高祖豁达大度, 佞幸传》 敢言之也。’《高祖纪》谓高祖豁达大度,而《佞幸传》云: 汉兴,高祖至暴抗也。 此皆恐犯忌讳, ‘汉兴,高祖至暴抗也。’此皆恐犯忌讳,以杂见错出而见 正论也。 正论也。
李陵之祸: 司马迁38岁时做了太史令 , 岁时做了太史令, 三 、 李陵之祸 : 司马迁 岁时做了太史令 42岁时 , 武帝下令实行太初历 , 即改秦历 岁时, 岁时 武帝下令实行太初历, 为夏历。司马迁认为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为夏历。司马迁认为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便在这一年开始编写《 史记》 便在这一年开始编写 《 史记 》 。 天汉二年 ( 前 99年 ) 发生了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 年 的事件, 天汉三年, 遭受宫刑。 的事件 , 天汉三年 , 遭受宫刑 。 太始元年 ( 前 96年 ) 遇赦出狱 。 出狱后担任中书令 年 遇赦出狱。 相当于皇帝的近旁秘书) (相当于皇帝的近旁秘书)。
“李陵之祸”经过 李陵之祸” 李陵之祸
公元前99年 汉武帝派李广利带三万骑兵攻击匈奴, 公元前 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带三万骑兵攻击匈奴,李陵带五千骑 兵分头进攻匈奴,李陵兵步行30天到达蒙古与匈奴兵相遇 天到达蒙古与匈奴兵相遇, 兵分头进攻匈奴,李陵兵步行 天到达蒙古与匈奴兵相遇,被匈奴 三万兵包围,与敌交战,万箭齐发,杀敌数千人,匈奴王大吃一惊, 三万兵包围,与敌交战,万箭齐发,杀敌数千人,匈奴王大吃一惊, 随即又调8万骑兵 众寡相差太悬殊,边战边走,战士死伤过半, 万骑兵, 随即又调 万骑兵,众寡相差太悬殊,边战边走,战士死伤过半,被 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食不甘味,让群臣共议, 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食不甘味,让群臣共议,大臣门以为 埋怨李陵,而司马迁却认为李陵不是真投降(平时的李陵为人), ),会 埋怨李陵,而司马迁却认为李陵不是真投降(平时的李陵为人),会 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汉武帝问到司马迁,司马迁和盘说出, 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汉武帝问到司马迁,司马迁和盘说出,触怒汉 武帝,因李广利是宠妃李夫人的兄长, 武帝,因李广利是宠妃李夫人的兄长,故汉武帝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 有责怪李广利之意。因此,汉武帝把司马迁打下狱, 护,有责怪李广利之意。因此,汉武帝把司马迁打下狱,让人审理此 审案人严厉审问,并判重刑。按照汉朝法律可拿钱来赎罪, 案。审案人严厉审问,并判重刑。按照汉朝法律可拿钱来赎罪,而无 又无人为他说情,所以以宫刑论处。 钱,又无人为他说情,所以以宫刑论处。这对司马迁精神上是极大摧 残和耻辱,曾想到自杀,然而为了责任没死,他认为: 人故有一死, 残和耻辱,曾想到自杀,然而为了责任没死,他认为:“人故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因此决定忍辱苟活写《史记》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决定忍辱苟活写《史记》。从古代 现任中各到启发,决心献身于自己的事业。 现任中各到启发,决心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判处宫刑四年后司马迁大 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遇祸后认识到世态炎凉。 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遇祸后认识到世态炎凉。
写《史记》重要三点:
一、司马迁的家世和家庭影响:司马迁的先代, 司马迁的家世和家庭影响:司马迁的先代, 世典周史” “世典周史”,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曾任太 史令,他写过《论六家要旨》 史令,他写过《论六家要旨》,曾想修著一部 史书。但未能如愿,临死时, 史书。但未能如愿,临死时,就将这一理想留 给了司马迁,他在遗嘱中说: 余死, 给了司马迁,他在遗嘱中说:“余死,汝必为 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矣。 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矣。”司马迁流 着眼泪对父亲说: 小子不敏, 着眼泪对父亲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 次旧闻,弗敢阙” 太史公自序》)。司马 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司马 谈死后三年,司马迁继父为太史令, 谈死后三年,司马迁继父为太史令,开始搜集 材料,做写作上的准备。武帝太初元年, 材料,做写作上的准备。武帝太初元年,着手 起草。 起草。
二、《史记》创作的目的: 史记》创作的目的: 1、究天人之际: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 、究天人之际: 系。司马迁继承了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 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 主义传统,他反对以天道干预人事,认为社 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会现象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天属于自然现 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象,与人事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种观点 与汉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正宗的所谓 “天人 感应”学说相对立。 感应”学说相对立。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书影 司马迁像
司马迁祠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述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述
司马迁( 字子长,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生于龙门 前 年),字子长 陕西韩城县)芝川镇。( 。(按 (陕西韩城县)芝川镇。(按:汉武帝于公元前 140年16岁时即位,与司马迁相始终)。 岁时即位, 年 岁时即位 与司马迁相始终)。 祖父司马喜,是有爵无官的五大夫。 祖父司马喜,是有爵无官的五大夫。司马迁十岁以 耕牧河山之阳” 前,“耕牧河山之阳”,十岁随父亲司马谈移居京 师长安, 年十岁则诵古文” 向孔安国学《 师长安,“年十岁则诵古文”,向孔安国学《尚 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 他的一生, 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他的一生,据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推断,当是“ 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推断,当是“与武帝相始 终”。
如:项羽烹刘邦父,刘邦说的话:“吾翁即若翁”等,都放在《项羽 项羽烹刘邦父,刘邦说的话: 吾翁即若翁” 都放在《 本纪》中写,而不放在《高祖本纪》中写。 其事在《商君》语中” 本纪》中写,而不放在《高祖本纪》中写。“其事在《商君》语中”, 语在《淮阴》事中” 罪犯魏其逃到魏公子信陵君府上, “语在《淮阴》事中”等。罪犯魏其逃到魏公子信陵君府上,信不敢 收,其怒自杀,于《信陵君传》中未写,放于《范雎列传》中写。 其怒自杀, 信陵君传》中未写,放于《范雎列传》中写。
2、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 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王朝兴衰成败之理。司马迁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政治 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在研究历史时, 改革,总是采取称赞的态度;在研究历史时,注意 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 3、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 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 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 治思想。司马迁写《史记》 窃比《春秋》 治思想。司马迁写《史记》,窃比《春秋》寄寓理 想于其中, 想于其中,他的理想也是靠历史事实的叙述来体现 的。
本纪: 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 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专史 世家: 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 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艺文志》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 《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 汉书 艺文志 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建藏书之策,置写书 建藏书之策, 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 建藏书之策 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实秘府。 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实秘府。” 刘歆《七略》 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 刘歆《七略》“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 百年之间,书积如山。 而且按照当时的制度, 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而且按照当时的制度, 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 “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即都掌握在 史官的手里, 史官的手里,这就为编纂大规模的历史著作准备了 极其便利的条件。 极其便利的条件。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 还有著名的《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著名的《报任安 悲士不遇赋》 书》、《悲士不遇赋》。
三、《史记》的思想倾向 史记》 揭露统治者的暴行、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 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
一、 《史记》大部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 史记》大部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 向读者战现了丰富多彩的的历史人物, 向读者战现了丰富多彩的的历史人物,其中有性格 的任务有八九十个,有一部分是有典型意义的, 的任务有八九十个,有一部分是有典型意义的,如: 项羽、李广、刘邦、陈涉、张良、韩信、廉颇、 项羽、李广、刘邦、陈涉、张良、韩信、廉颇、蔺 相如等。 相如等。作者能抓住带本质意义的典型性重大历史 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 事件,选取这些事件,写出人物在当时的作用,也 表现了人物性格。 表现了人物性格。 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世家》 留侯) 《史记 留侯世家》:“(留侯)所与上从容言天 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史记 项羽本纪》对项羽性格刻画重点写了三大 事件: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事件: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1)第一次20岁左右。到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河南、山东。到 过湖南沅、湘水(到过江西庐山)。写出《屈原列传》,是 保存最早的屈原资料,到过九巍山,舜埋葬之处;到过会稽 山,探禹穴;到过山东曲阜,参观孔子庙堂;到过淮阴韩信 故乡;大梁访察信陵君;到过徐州(当时楚汉相争战场)。 回来后任为郎中。 (2)第二次,汉武帝派他去西南,“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 邓、 、昆明”。在这些地方真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对后来 写列传大有帮助,如《西南夷列传》《货殖列传》,回来后 父亲病重,赶回洛阳。 (3)第三次(公元前110年)随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并“率师 巡边”,到了呼和浩特、辽西碣石等地。 出游活动大大丰实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所到 之处考察了风土人情、经济状况和物产强棵,访问了各地的 名胜古迹和旧故老,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文物史料,从 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为重要的是,他接触了广 大人民的实际生活,体会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 他后来著述《史记》和他的政治见解都有极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