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 2006161 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郭 丹 〔摘要〕 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进行了区分,为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
本文分别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领导党;执政党;多党合作制;西方政党制度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6-0063-04一、政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转型政党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它对一个国家政治过程起着决定作用。
政党政治指政党影响国家政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政治类型。
可以说,民主政治的时代就是政党政治的时代。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上相当普遍的政治现象,没有政党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寥若晨星。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或在具体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和程序,包括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历史所形成的。
具体来说,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的程度、政府体制、选举制度、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党的“十六大”以后,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等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种政党政治实践模式,西方政党制度包含了民主政治的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而区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是探讨如何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前提。
从理论上分析,执政党是产生于西方政党政治的一个概念,意为“统治的党,或组织和控制政府的党”。
世界范围内的执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途径有所不同,大部分是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也有通过政变、暴力革命等方式获得执政地位的。
领导党则是我国特有的政治概念,指中国共产党有权领导我国全部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和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党的领导地位的理论依据,印证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共中央对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的认识,经过了如下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前夕,并没有使用执政党这一概念,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将成为一个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领导党”。
①“八大”对中国①参见毛泽东有关文章《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作者简介〕郭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四川成都 610071。
共产党的定位为“党本身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党已经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三大问题:“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从而开启了人们在理论上对政党角色转型的思考。
“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问题。
从“十四大”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理论认识上逐渐深入,陆续提出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变问题。
“十六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做了一个新的历史定位,即“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1〕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进行了区分,为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
二、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分析“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分为政党基本制度和政党具体制度。
政党基本制度是政党本质规定的总和,指各政党的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政党具体制度指政党基本制度在不同民族国家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中静态的结构形式称为政党体制,动态的运作方式称为政党运行机制。
”〔2〕以下将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政党与代议机构代议制是民主政治的标志。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一般是“议会”或“国会”,我国的代议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
在任何政党制度下,代议机构都是政党活动的主要舞台。
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主要包括:政党在代议机构中的地位和确立方式,以及政党如何在代议机构中活动。
在西方国家,政党是在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制度建立后,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各自利益而创建的,是适应议会政治和选举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
不论是议会制国家还是总统制国家,议会都具有独立的地位,拥有立法、财政、弹劾等权力。
政党一旦进入议会,就拥有了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力。
各政党能否进入议会以及在议会中的地位,完全由选举决定。
选举结果分晓后,政党会在议会中设立议会党团。
议会党团由议会中同一政党或政党联盟的议员组成,是政党在议会中的最高权力机构。
控制议会的多数党可以对国家大政方针起决定性作用,利用议会为本党谋利益。
政党主要通过议会党团把本党或联盟党的议员联合起来,贯彻本党意志,维护本党利益。
一般来说,与总统制国家相比较,议会制国家的议会党团对本党议员的约束力更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在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确立起来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也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作为领导党,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党组织,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进行领导。
作为执政党,,采取广泛推荐和民主协商相结合的方式提名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并通过选举确定人大代表。
这种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选举制度,是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
与西方议会政治最大的差别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以党派组织开展活动,不是各党派竞争的场所。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人大没有西方式的议会党团,其党员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地区代表团中参加人大的各项活动。
2.政党与政府在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是组阁的政党,其执政地位是竞选的结果。
在议会制国家,通过议会大选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是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
以一个政党为执政党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该政党的领袖人物组成;以几个政党为执政党联盟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领袖人物联合组成。
执政党与政府不仅人事上一致,二者的职能也相同。
在英国,人们习惯将执政党直接称之为政府。
在总统制国家,在总统大选中当选的总统所属的政党为掌握行政权的执政党。
在美国,白宫的占据者可以任命3000多人到高级执行部门工作。
执政党直接以政府的名义行使政府的权力,履行政府的职能。
需要强调的是,执政党所直接行使的是政府的行政权,而不是政党的权力。
对于执政党而言,其普通政党的职能已经退至次要地位,主要由其党务机关来履行。
在我国,作为领导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务院的工作。
党对政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领导,如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或直接拟定重要人事任免等;二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干预,如以建议形式就党内对国家发展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交国务院贯彻落实;三是通过领导干部在政府起作用,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职务一般都由①见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党的领导骨干担任,党通过这一干部优势实现其领导。
〔3〕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构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大体相互等同的。
我国执政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全方位掌握和行使全部政府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军事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4〕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并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在政府工作中,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权力是政党权力而非政府权力;而作为执政党所掌握和行使的权力是政府权力。
(二)党际关系的比较在西方政党制度下,各政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各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利益的竞争。
这种竞争关系首先表现在选举上,各政党围绕各种政治选举展开激烈竞争。
选举结果一旦揭晓,政党间便形成了新的政治关系。
在两党制国家,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成为执政党或反对党,没有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就是普通的政党。
执政党与反对党形成特定的关系,它们都不再是国家机器之外的普通政党,而是国家机器的两个特定组成部分。
执政党是正在执政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应对并击败反对党的挑战;反对党是潜在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执政党的职责是行使立法权或行政权,反对党的职责就是监督执政党。
执政党要组织议会通过它的法案,使议会将政府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反对党则要把议会变成论坛,通过这个论坛向公众揭露执政党的错误政策,并鼓动公众反对政府的错误。
在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会基于相似的利益要求而结成执政党联盟,出现政党间的合作现象。
但这种合作是权宜性的,因为,一旦政党间的利益出现分化或冲突,政党间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在政局动荡、社会失序的特殊环境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它们有相同的斗争目标和相近的革命追求,最终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中,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在政权之外,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在政权之内,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
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是决定哪个政党成为执政党,而是决定各个政党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选。
执政党对参政党坦诚相见,与之协商执政。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目标不是要取代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是以不同方式协助共产党的执政活动。
在政权内外,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相互监督关系。
民主监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实现互相监督。
(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途径选举政治对于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把国家完全世俗化,将国家事务由少数等级特权者的垄断变为广大民众的参与,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在西方国家,一个普通政党要成为执政党,必须通过唯一的途径,即赢得选举。
执政党通过赢得竞选而获得选民的授权,这是执政党与选民关系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