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十一章 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十一章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背景
领会: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P270~P273待补)
1)心脏易发疾病
i.心肌病:扩展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ii.心律失常:心脏内的神经冲动起源或传导不正常,引起的心脏整体搏动或部分搏动变得不规则,活动顺序或节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
变化。

iii.心绞痛:冠状动脉受阻致使心肌供养和氧气消耗失衡,所引起的。

iv.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冠心病:①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导致心脏肌肉的氧气供应不能满足其需求,这就是心肌缺血。

②心肌梗死是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缺血
区域心肌细胞坏死③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
或心肌梗死等病症的统称。

2)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疾病,是由于血液中过多的脂肪球团粘附与动
脉内壁,形成动脉斑块,影响动脉舒张,因而导致血液受到阻碍,进而引起血压升
高。

3)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运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主要由①血容量和外周
血管阻力两个因素直接影响血压。

②体内的本体感受器参与调解血压。

③激素和神
经系统活动影响血压变化。

④身体生化环境也会影响血压变化。

识记:
1.心脏的正常生理特征:心脏是一个有四个腔室的器官。

(详见P268)
2.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风湿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
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等。

3.心房:位于心脏上部,其功能是接受回流到心脏的血液。

4.心室:下部两个是负责将血液泵出,成为心室。

5.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个瓣膜(功能是使得血液可以从心房流到心室,但不能从心
室回流的心房。


6.动脉瓣:在心室和动脉相连的部位的瓣膜(功能是当心室泵血结束开始舒张时,防止血
液回流。


7.冠状动脉:心脏为自己供血的血管。

8.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运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9.收缩压: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10.舒张压: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

(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领会:
1.心血管疾病是45岁以上男性的首要死亡原因,识记女性的第二死亡原因
2.中国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
1)与国际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属较低水平。

2)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3)地区性差异明显。

4)危险因素水平在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血压患
病率增加;吸烟仍很普遍。


(三)可变和不可变的危险因素
★简单运用:结合实际分析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可变和不可变的危险因素
领会:
1.★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种可变和不可变的危险因素
1)不可变危险因素
i.遗传: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是否具有容易患冠心病的躯体素质,是冠心病的首
要危险因素。

ii.性别:男性患冠心病的危险比女性更高;因心肌梗死而猝死的情况男性远高于女性。

2)可变危险因素
i.高血压:随着脉压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脉压和冠心病发生
呈正关系。

(详见P281 待补)
ii.胆固醇的影响:当胆固醇水平增高至180mg/dl以上时,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

iii.吸烟:吸烟增加了动脉管中胆固醇的沉积,且吸烟越多,动脉粥样硬化越程度严重。

iv.应激:当个体长期面临应激状态时,强烈的自主唤醒性可以导致心血管和动脉壁的损害,从而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v.性格:A型性格和冠心病有明显相关。

vi.运动: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积极作用在于减少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缺血的危险。

运动有助于缓解心率,降低血压、增加氧饱和度、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等。

2.控制可变因素降低发病危险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应激、性格;控制其他不良因素,改善个体生活习惯。

多参加运动。

识记:在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所有危险性的可控制因素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室三个最直接的因素。

(四)心理和社会干预手段
★综合运用:应用心理干预策略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干预
★领会: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心理干预的主要策略
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广大群众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提高,全民的自我保健及防病意识,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降低血脂:通过控制饮食→血脂↓→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控制血压:保持正常的体重、减少盐摄入量、减少饮酒量、戒烟和增加运动可控制血压。

4)戒烟:吸烟更多↑→发生冠心病的危险↑。

5)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如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社
会心理因素等,对这些因素也应进行积极的干预,其意义不仅在于减少了这些疾病本身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同时对于改善和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危害也有很好的协调作用。

识记:
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在全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广大群众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全民的自我保健及防病意识,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危险分层策略
3.9个独立危险因素
①年龄②吸烟史③心绞痛病史④MI家族史⑤SBP ⑥LDL-C ⑦HDL ⑧TG ⑨糖尿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