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德育充满活力

让德育充满活力

让德育充满活力
——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1993年,联合国召开世界教育会议,产 生了一句令人深省的名言:全世界面临 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 德育问题!可见重视德育教育,并不是 我国特有的“专利”,而是一个世界性 的大趋势。
德育就是促进学生成人 吕型伟先生提出四方面的标准
第一,要做文明的人,区别于动物的人。 第二,做一个现代的人,区别于古代的 人。 第三,是一个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 第四,做一个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

古往今来,人格的力量,是成人 成才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国肯少年研究中心曾对148名杰出青年的教育 成长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当中有:十大杰出青 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全国 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佳少年队辅导员等。调研 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世间智力水平相差无几, 而包含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则是青年 人成人的关键。调查表明,杰出青年的父母,大 多文化程度一般或稍低,他们苦于无法对子女的 学业进行直接的辅导,但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 诚实、勤奋、善良、自信、艰苦、奉献等优良品 质,深刻影响子女,促进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刻 苦学习以及各种优良品德,使子女终生受益。
实例之三

据《法律与生活》杂志报道,在北京海淀区有一个相当完 美的知识型家庭。父亲是某科学院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 中国最大的一所理学府学府副教授,姐姐在美国攻读博士, 罪犯李兵本人以597分的“托福”成绩,被美一著名学府 录取,数月后将赴美 学。就是这个文质彬彬的漂亮小伙子, 上午杀死了他的父亲,其父死前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你 有什么要求、需要,可以对爸爸讲嘛,何必走此下策”。 在下午,李兵又用皮带勒死妈妈。其母在死前也说:“你 有什么需求?需要什么,完全可以向我们提呀。”儿子回 答说:“晚了!妈妈,你要早这样和我谈话,听我的意见, 我也还会走这一步,但是现在谈什么也没有用了。”当检 察长审问李兵为什么要杀父亲、母亲时,他说:“一个根 本的原因就是家庭的错误管教方式。”从罪犯的叙述中, 可以看出父母在管教中的不当。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需要读懂 学生。当代高中学生身处信息迅猛发展 的时代,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 会各种媒体传播着丰富的信息,也包括 一些不良的信息。而新时期的中学生: 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求知欲强,喜欢 幻想,追求个性发展,追求时尚,对各 种实践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但意志薄弱, 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 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从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世界十大杰出 青年志愿者王 定云,原浙江 教育学院学生, 现复旦大学研 究生毕业留校 工作

在我国的中小学生中,思想品德和精神 面貌总的说是好的,积极向上、勤奋求 业是他们的主流。但是,由于不适当的 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 题。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需要读懂学生。当 代的学生身处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生活在开放 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丰富的信息, 也包括一些不良的信息。而新时期的中小学生: 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求知欲强,喜欢幻想,追 求个性发展,追求时尚,对各种实践活动有强烈 的兴趣,但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钻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 响,从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当罪犯交待杀死父母诱因时,因母亲在大街 看到李兵与女友散步,竟不顾大街上众多行 人观看,勃然大怒,劈头盖脸地训斥起儿子, 回家后仍余火不熄,余怒末消,不容儿子解 释,只得再次屈从了父母。孩子心中积怨日 益增多,又得不到化解,于是萌生了残忍地 杀死父母的恶念,经过一个月的思考终于付 诸行动。从罪犯杀人诱因,也突出地反映出 父母在思想教育上的许多问题。在悲愤遗憾 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两位高层次知识分子, 你们在家教上怎么就如此“无知”呢?你们 一生读懂了大量书籍,唯独没有“读”懂孩 子这本书啊!
实例之一

说的是“惯子不孝”的故事。家长杨某,自己吃过 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不愿孩子再受苦,因此对 孩子百依百顺。溺爱不但使孩子缺少必要的磨练, 且使孩子渐渐变得自私和无情。后果是什么呢?请 看发生在这家的一件真实的事:奶奶庆贺60大寿, 全家欢欢喜喜,这时孩子急着想吃蛋糕,爸爸说: “等一等,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应该让奶奶先吃。” 孩子不满意,犯了横:“不让我先吃,你们谁也别 想吃”,说着一巴掌把蛋糕从桌上打翻在地。奶奶 见状伤心地哭了,说:“我爱你十几年,难到你爱 我一天也不行吗?”这样的孩子继续下去,他们自 私自利、冷配无情上,很难指望这孩子能够孝顺父 母,甚至可能与父母对着干。
实例之二

说的是重智轻德的故事。有些家长认为考大学是唯一成功 之路,其他一切无关要紧,对思想道德素养更是抱无所谓 态度,有的甚至说:“在学校表现再好,高考差一分也上 不了大学;只要不偷不抢,不被抓起来,分数够了照样进 大学!”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某省一城市高中学生, 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平时常常小偷小摸, 积恶成习,父母也不加管教,听之任之。高考之时班主任 在写评语时却儿了难。如实写吧,肯定没有一所大学愿意 录取小偷;不实事求是,为其隐瞒,又有违教师的职业道 德。于是这位老师便想了一个“绝招”,既保住师道尊严, 又保证他能够录取,在其评语表上加上一句:“该生手脚 灵活”。某大学招生人员看了评语以后,误认该学生的动 手能力强,是个很不错的优点,就将他录取了。这个学生 因本性难改,到了大学继续偷窃,后来被抓坐牢,大学派 人到该生就读中学来了解情况时才恍然大悟。许多事实说 明,这种只重成“才”,忽视成人的做法,终难成其正果。
一、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及 其原因
(一)困境:
1、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学校德育相对
封闭的教育方式之间存在反差
2、学校德育全面育人目标与家庭教
育的畸形目标间存在反差
3、变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
德育内容及观念间存在落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