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生态系统中以(A )的初级生产力最高。
A 热带雨林B 季雨林C 常绿林D 落叶林2.组成生态系统的有生命的生物成分是指(C )。
A 生物种群B 植物C 生物群落D 动物3.生态系统的( B )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
A 组分B 结构C 生产力D 动态4. 初级生产是无机物转化为(D )的过程。
A 动物B 植物C 微生物D 有机物5.鸟类在繁殖季节时,常伴有鲜艳色彩的羽毛或美妙动听的鸣叫等,这属于(C )信息传递方式。
A 遗传B 生物C 物理D 化学6.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 C )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A 数量B 食物C 空间D 位置7.( D )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
A 直线型B 对角线型C 凸型D 凹型8.人口的自然结构包括年龄结构、(A )结构和人口增长速度等。
A 性别B 知识C 职业D 民族9.人口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 A )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所有制成分等。
A 知识B 年龄C 性别D 自然10.( A )人口容量是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一个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劳动人口数量。
A 经济B 环境C 适度D 资源11.城市生态系统中( B )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它生物的发展。
A 经济B 人口C 植物D 动物12. 城市植被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覆盖率( D )。
A 较高B 高C 中等D 低13.受海陆风的影响,沿海地区城市功能分区应与海岸( C )布局。
A 靠近B 远离C 平行D 垂直14.城市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对(B )要求较低,更为耐旱。
A 温度B 水分C 氮肥D 土壤PH值15. 城市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明显的是( D )。
A 城市建筑B 城市噪音C 城市垃圾D 环境污染16.按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可将其大致分为( B )噪声、工厂噪声和生活噪声。
A 喇叭B 交通C 航空D 机械17.城市能源种类很多,天然气属于( A )能源。
A 矿物B 自然C 生物D 可再生18.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辨识包括系统结构组分辨识、功效辨识和( D )辨识。
A 结构B 边界C 环境D 过程1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 C )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A 生物B 动物C 食物网D 消费者20.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 A )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A 线形B 圆形C 复杂D 闭合21.城市生态系统的( A )模型是真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但却具有和原型系统相似的形状或具有某些相似的功能。
A 实物B 仿真C 概念D 数学22.城市生态管理应遵循环境胁迫和环境( B )协调的原则。
A 效益B 承载力C 利用D 资源23.城市生态规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 B )性。
A 层次B 持续C 系统D 均衡24.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数量、质量及其( C )。
A 体积B 大小C 空间格局D 水平分布25.城市生态系统的正演替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向结构( D )、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方向的演化。
A 明显B 完整C 简单D 复杂26.Witting等人曾按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把植物划分为极嫌城市植物、中度嫌城市植物、中性城市植物、适生城市植物和( B )城市植物五类。
A 中生B 极适生C 不适生D 嫌27.广泛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内的植物,但在郊区也可以看到的植物称为(D )城市植物。
A 中度嫌B 极嫌C 中性D 适生28城市生态评价一般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A )三方面着手进行。
A 协调度B 生产C 消费D 信息流29.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必须强调景观的多样性,这不仅涉及城市的美观,而且也涉及绿地系统的( C )。
A 外貌B 结构C 稳定D 多样30.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 B )的生态系统。
A 强大B 薄弱C 高D 稳定31.近代生态学向宏观和( B )两个方向发展。
A 全球B 微观C 区域D 景观32.城市产业布局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 B )效益的协调统一。
A 资源B 环境C 生态D 生产33.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要追求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 C )最佳效益。
A 生态B 子系统C 整体D 局部二、填空题1.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由_英国生态学家提出的。
2.城市生态系统是______分解______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3.物种和群落多样性保护是通过不同____土地利用______类型的保护而实现的。
4.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____相对稳定_______平衡状态。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______生命组分__________之间的信息传递。
6.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___内稳态______机制的载体,所有生态系统都有趋向于恢复因突变事件造成破坏的机制。
7.组成生态系统的有生命的生物成分是指_____生物群落_______。
8.城市生态学研究具有综合性、_____系统_______性、实用性、决策性等特点。
9.城市生态学是按____研究对象________划分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10.适度人口规模就是指在某一特定范围内,与物质生产相适应并与自然资源供应能力匹配,能够产生最大___经济效益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11.卫星城是受____霍华德田园城市_______理论的启发而出现的。
12.考虑海陆风的影响,沿海地区城市功能分区应与海岸_____平行_______布局,以减轻空气污染。
13.城市水污染中的生物污染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水体______富营养化__________。
14.______仿真_________模型是通过进一步地改变系统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推测系统组分间相互的动态关系。
15.城市生境制图是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种____生境________类型落实在地图上。
16.主要生长在城市内空旷地区或特殊生境(如大公园、大别墅内)的植物称为________中度嫌________城市植物。
17.几乎限于城市建成区内生长,在郊区只是偶尔见到极少数个体的植物称为____极适生________城市植物。
18.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主体,所以城市人口的发展限制或代替了其他______生物_____的发展。
19.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城市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___信息传递_____等。
20.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辨识包括系统结构_____组分_______辨识、功效辨识和边界辨识。
21.城市中的关系协调包括城乡_____关系_______协调以及正反馈与负反馈相协调等等。
22. 城市形成与发展需要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和_____社会_______因素等基本条件。
23.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______生态因素______的影响程度。
24.城市生态建设的“3R”原则是指节约(reduce)、___重复使用____ (reuse)和循环(recycle)。
25.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_______生产工艺_________系统。
26.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_____环境_________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7.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必须强调景观的多样性,这不仅涉及城市的美化,而且也涉及绿地系统的________稳定________。
28.按照潜在植被类型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更能适应该地区的____自然___________条件,获得稳定的发展和有较高的效益。
29.根据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早期城市阶段、中世纪城市阶段、工业化城市阶段、现代城市阶段和____生态________城市阶段。
三、判断改错题1.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度从城市外围向城市中心不断降低(增加)。
( F )2.城市热岛效应在各纬度地区均普遍存在。
(T )3.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T )4. 城市环境规划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要手段。
(T )5.自然能源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T )6. 城市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T )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任何时候都起作用。
(有一定承载力) ( F )8. “田园城市”一词是由芝加哥学派的Park(Howard)首次提出的。
(F )9.一般地,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狭窄的生态位。
(F )10.环境规划可以说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
(F )11. 自然保护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终(初步)估算。
(F )12.按照使用性质、规模及位置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交通绿地、风景区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类型。
(T )13.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是先识别、分析生态危害(生态事故频率和后果估算)然后再计算生态风险。
(F )14.“生态型”建筑能增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F )15.生态工程具有竭力效仿大建筑工程(大自然)的特点,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
(F )16.城市噪音不会损害城市建筑。
(F )17.城市规模(面积、人口及其密度等)对热岛强度亦有影响。
(T )18.凹(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种群在接近于生理寿命之前,只有个别个体死亡。
(F )19.稳态机制指生态系统对于发生在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调整)能力。
(F )20.水利和沙盘模型均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建的实物模型。
(T )四、问答题1.试述生态社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P301(1)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居住功能,并为之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生活保障、环境保障和心理保障,使生态社区具有温馨的家园特征。
生态社区强调环境对人的养育作用,新型的生态社区应成为优化居民身心素质和育人的基地,实现从幼教到老年业余大学的社会服务。
(2)生态社区是街道生产与生活综合开发的经济文化型居住区,既应创造安全、舒适、方便的智能化的人类生活住所,又要提供便利的就业条件和满意的社区服务设施。
(3)生态社区应有一流的、洁净的环境,舒畅的住房空间,和睦的邻里关系,亲切的乡土感情,育人的活动场所,方便的文化社会设施,宜人的居住区景观。
(4)居住区是居民各项社会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便捷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
(5)生态社区的环境建设要同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2.试述城市生态系统分析的步骤。
P196(1)边界确定边界确定包括对所研究系统性质的确定和范围的确定。
确定研究系统的性质是系统分析的起点;系统范围可以按研究目的、经费来源和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相关单位的协同情况来选定研究的区域,划分一定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