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2016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已出,笔试时间是:2016年11月5日;面试报名:12月13日-12月16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至8日;大家记好教师考试的时间段,不要忙着备考而忽略了考试时间。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常考点也是重要考点,以下是中公讲师对这一考点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我们常用“活泼好动”来形容幼儿,即学前儿童常依靠动作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幼儿的动作发展同样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总的来说分为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以及无有规律这五点,接下来我们详细地做下了解。

首先,整体到局部,即幼儿的动作发展是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幼儿动作最初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即使是打开瓶盖这样一个手部动作通常动用到腿部动作甚至是脸部动作,而且做得慢且不够准确。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较快且精准地完成动作,这离不开诸如绘画等活动的练习。

其次,首尾规律,即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根据幼儿动作发展先后顺序,我们常听到“三翻六坐七八爬”这样的谚语。

就是说明幼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

比如婴儿学习爬行时,也是先靠着手臂匍匐爬行,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跪着爬行。

再者,近远规律,即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更多的是从整个身体出发,先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比如婴儿想要获得悬挂在摇床上方的玩具,先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触碰玩具,然后才用腕和手指去触碰并抓取物体。

接着,大小规律,即从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这里主要指四肢:大肌肉动作常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和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

精细动作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翻书等。

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子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幼儿的集中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

最后,无有规律,即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无意动作指的是不需付出意志努力,无目的,本能的动作。

如婴儿出生后,成人触碰其手指,婴儿对其抓握。

幼儿手眼协调的出
现标志着幼儿有意动作发生。

有意动作是需要幼儿付出意志努力,有目的。

如幼儿想要自行吃饭,为此进行的动作活动即为有意动作。

综上,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考察方式常以选择,判断居多,有时也会以简答题的方式进行考察。

在这些内容里尤其需要区别近远规律和大小规律,两者容易混淆,前者强调从机体整体性入手看待动作发展,后者更多地是强调四肢。

我们来看下列这道题:【单项选择题】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解析】C。

该题易错看到“走、跑”就以为是首尾规律,首尾规律是先抬头,再坐爬走跑。

但是题干中明确提到“走、跑”,是较大的动作,而“灵活地使用剪刀”,是精细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