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理论基础
积的载荷。
§2.2 应力与应力张量
内力——外界因素作用下,物体内部各个部 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附加内力
应力
应力矢量
lim pn
S 0
F S
pn随截面的法线方向n的方向改变而变化
§2.2 应力2
•应力状态——一点所有截面应力矢量的集合。 •显然,弹性体内某确定点各个截面的应力 •——应力状态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应力状态分析——讨论一点截面方位改变引起 的应力变化趋势。
•对于现代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者的培养—— 对于专业基础,思维方法以及独立工作能力都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10
•数学方法 •实验方法 •二者结合的方法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偏微分方程的边值 问题,求解的方法有解析法和近似解法。
•解析法在数学上难度极大,因此仅适用于个 别特殊边界条件问题。
•——宏观假设,材料性能是显示各向同性。
•当然,像木材,竹子以及纤维增强材料等, 属于各向异性材料。
•——这些材料的研究属于复合材料力学研究 的对象。
§1.2 基本假设6
4. 完全弹性假设
•——对应一定的温度,如果应力和应变之 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这个关系和时 间无关,也和变形历史无关,称为完全弹 性材料。
§1.2 基本假设2
•工程材料通常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金属材料——晶体材料,是由许多原子,离子 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空间格子构成,其中间 经常会有缺陷存在。
•高分子材料——非晶体材料,由许多分子的集 合组成的分子化合物。
•工程材料内部的缺陷、夹杂和孔洞等构成了固 体材料微观结构的复杂性。
§1.2 基本假设3
•——物体的弹性性质处处都是相同的。
•工程材料,例如混凝土颗粒远远小于物体的 的几何形状,并且在物体内部均匀分布,从 宏观意义上讲,也可以视为均匀材料。
•对于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不能处理 为均匀材料。
§1.2 基本假设5
3. 各向同性假设
•——假定物体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 的物理性质,这就是说物体的弹性常数将不 随坐标方向的改变而变化。
•而后,世界各国的一批 学者相继进入弹性力学 研究领域,使弹性力学 进入发展阶段。
•1856年,圣维南
(A.J.Saint-Venant)
建立了柱体扭转和弯曲
的基本理论;
圣维南
(A.J.Saint-Venant)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4
•1862年,艾瑞(G.B.Airy) 发表了关于弹性力学的平面 理论; •1881年,赫兹建立了接触 应力理论;
这些假设都是关于材料变形的宏观假设。
弹性力学问题的讨论中,如果没有特别 的提示,均采用基本假设。
这些基本假设被广泛的实验和工程实践 证实是可行的。
§1.3 弹性力学的发展 和研究方法
弹性力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早期 研究可以追溯到1678年,胡克(R.Hooke) 发现胡克定律。
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实验方法 探索物体的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
§2.1 §2.2 §2.3 §2.4 §2.5 §2.6 §2.7
体力和面力 应力与应力张量 二维应力状态与平衡微分方程 应力状态的描述 边界条件 主应力与应力主方向 应力球张量和球应力偏张量
§2.1 体力和面力
• 物体外力 • ——分为两类 • 体力 • 面力 • 体力和面力分别为物体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面
——忽略位移、应变和应力等分量的高阶小 量,使基本方程成为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组。
§1.2 基本假设8
6. 无初始应力假设
——假设物体处于自然状态,即在外界因素 作用之前,物体内部没有应力。
弹性力学求解的应力仅仅是外力或温度改变 而产生的。
§1.2 基本假设9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弹性体 的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完全弹 性和小变形假设等。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7
钱学森
钱伟长
胡海昌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8
徐芝伦
杨桂通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9
•弹性力学——促进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 的建立和发展;
•广泛工程应用——造船、建筑、航空和机械 制造等。
•发展——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分学科;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仍然提出新的 理论和工程问题。
§1.2 弹性力学基本假设
•工程问题的复杂性是诸多方面因素组成的。 如果不分主次考虑所有因素,则问题的复杂, 数学推导的困难,将使得问题无法求解。
•根据问题性质,忽略部分暂时不必考虑的因 素,提出一些基本假设。使问题的研究限定在 一个可行的范围。
•基本假设是学科的研究基础。
•超出基本假设的研究领域是固体力学其它学 科的研究。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2
•近代弹性力学的研究是 从19世纪开始的。
•柯西1828年提出应力、 应变概念,建立了平衡微 分方程,几何方程和广义 胡克定律。
•柯西的工作是近代弹性 力学的一个起点,使得弹 性力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固 体力学分支学科。
柯西(A.L.Cauchy)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3
•应力状态对于结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 •准确描述应力状态,合理的应力参数。 •为了探讨各个截面应力的变化趋势,确定可以 描述应力状态的参数,通常将应力矢量分解。
§2.2 应力3
应力矢量沿坐标分解 ——没有工程意义 正应力和切应力
正应力s n与切应力t n
与结构强度关系密切 根据截面方位不能完全确定切应力 应力分量——应力张量 应力张量可以描述一点应力状态
赫兹(H.Hertz)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5
1898年,基尔霍夫建立 了平板理论;
1824年生於德国,1887年 逝世。曾在海登堡大学和 柏林大学任物理学教授, 他发现了电学中的“基尔 霍夫定理”,同时也对弹 性力学,特别是薄板理论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基尔霍夫 (G.R.Kirchoff)
§1.3 发展与研究方法6
•1930年,Гадёркин发展了应用复变 函数理论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方法等。
•另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建立种能量原理;
•提出一系列基于能量原理的近似计算方法。
•许多科学家.像拉格朗日(grange),乐 甫(A.E.H.Love),铁木辛柯(S.P.Timoshenko) 做出了贡献。
•中国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徐芝伦,胡海 昌,等在弹性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的推 广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弹性力学以坐标系定义应力分量;
材料力学以变形效应定义应力分量。
正应力二者定义没有差异
而切应力定义方向不同
§2.5 边界条件
弹性体的表面,应力分量必须与表面力满足面 力边界条件,维持弹性体表面的平衡。
1. 连续性假设
•——假设所研究的整个弹性体内部完全由组成
物体的介质所充满,各个质点之间不存在任何 空隙。
•——变形后仍然保持连续性。
•根据这一假设,物体所有物理量,例如位移、 应变和应力等均为物体空间的连续函数。
•微观上这个假设不可能成立——宏观假设。
§1.2 基本假设4
2. 均匀性假设
•——假设弹性物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 组成的。因此物体各个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 相同的,不随坐标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完全弹性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弹性,弹性力 学研究限于线性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研究对象的材料弹性常数不随应力或应变 的变化而改变。
§1.2 基本假设7 5. 小变形假设
——假设在外力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 等)的影响下,物体的变形与物体自身几何 尺寸相比属于高阶小量。
——在弹性体的平衡等问题讨论时,可以不 考虑因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
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弹性体。
只能从微分单元体入手,
三维数学问题,综合分析的结果是偏微分 方程边值问题。
§1.1 弹性力学任务4
建筑工程
§1.1 弹性力学任务5
建筑工程
§1.1 弹性力学任务6
航空航天工程
§1.1 弹性力学任务7
船舶机械工程
§1.1 弹性力学任务8
§1.1 弹性力学任务9
§1.1 弹性力学任务11
研究方法的差别造成弹性力学与材料力 学问题的最大不同。
•常微分方程,数学求解没有困难。
•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数学上求解困难重 重,除了少数特殊问题,一般弹性体问题很难 得到解析解。
•这里并不是说弹性力学分析不再需要假设, 事实上对于任何学科,如果不对研究对象作必 要的抽象和简化,研究工作都是寸步难行的。
§2.4 应力状态2
应力矢量与应力分量的关系
pi s ij n j
•公式表明:已知应力张量,可以确定任意方位 微分面的应力矢量。
•当然可以确定正应力s n与切应力t n。
§2.4 应力状态3
应力不仅随位置改变而 变化,而且随截面方位 改变而变化。
同一点由于截面的法线 方向不同,截面上的应 力也不同。
微分平行六面体单元
§2.5 平衡方程2
平衡微分方程
s x
x
t yx
y
t zx
z
Fbx
0
t xy
x
s y
y
t zy
z
Fby
0
t z
x
t yz
y
s z
z
Fbz
0
切应力互等定理
s ij s ji
s ij ,i Fbj 0
§2.4 应力状态
如果应力张量能够描述一点的应力状态,则 1.应力张量可以描述其它应力参数; 2. 坐标变换与应力张量关系; 3. 最大应力及其方位的确定。
• 坐标轴转轴后,应力分量发生改变。但是
作为整体所描述的应力状态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