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次课 第三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3节)
第3次课 第三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3节)
脑及脊髓内神经
细胞:不能再生
外周神经纤维:
只有在其起源的神 经细胞完好时可完 全再生
正常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断离, 远端及近端的一 部分髓鞘及轴突 崩解 神经膜 细胞增 生,轴 突生长 神经轴突 达末梢, 多余部分 消失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纤维性修复
由于细胞组织损伤过重,或有感染,不能用完 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新 生的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 进行修复的过程,称纤维性修复 纤维性修复,瘢痕修复 再生能力弱或缺乏再生能力的组织 无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不完全修复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 形成
(4)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30
· 创伤一期愈合过程—模式图
一期愈合
1.见于无菌的手术创口,创缘整齐 2.裂隙小.血凝块少.炎症轻. 3.愈合期短.疤痕小. 功能影响少.
1.创缘整齐
2.可严密缝合
3.形成肉芽组织少 4.形成疤痕小
31
二期愈合—模式图
1.见于有感染.创缘不齐的伤口,
血管的再生
神经纤维的再生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如果基底膜(结缔组织)完整, 可完全再生
(2)腺上皮:也取决于基底膜的完整性。不完美的修 复最终导致瘢痕形成
知识链接
肝细胞再生: 部分切除,可短期内恢复 细胞坏死但网状支架完整,可恢复 细胞广泛坏死,网状支架塌陷,胶原纤维形成,结 构难以恢复
消失
逐渐消失
瘢痕组织
3.如何识别不良的肉芽组织:
•生长迟缓、 •苍白、水肿状,松弛无弹性。 •表面颗粒不匀,不易出血。 •分泌物多甚至有脓。 •肉芽组织量明显不足。
26
(二)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和基质,发展为疤痕。
(二)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
填补并连接创口,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
第四节 损伤的修复
概述
损伤造成部分细胞或组织缺损, 机体对组织缺损进行修补和恢复的过 程,称修复。修复可完全或部分地恢 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修复有两种形式:再生 纤维性修复
一.再生
实现修复的过程称再生。
概念:细胞和组织损伤后,周围存活细胞进行增殖,以
表皮再生; 血细胞的更新; 月经期子宫内膜。 完全性再生
新课导入
尸检摘要:男性尸体,身长165cm,肥胖体型,口唇、 指(趾)甲紫绀,心脏重350g,左心室壁厚1.2cm,肉 眼颜色不均匀,右心室壁厚0.3cm,左心室及室间隔多 处取材光镜下见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左冠脉主干 动脉粥样硬化,使官腔狭窄75%以上。 预设问题: 1、请说出该例子的主要病理诊断。 2、如果患者存活,机体将如何修复损伤部位?为什么 ? 引申:何为再生?再生对机体有和意义?
预习下次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及后果、血栓形 成和血栓的概念、形成的条件、栓塞、梗死类 型 2、熟悉血栓形态、结局、栓塞、梗死对机体影 响 3、了解出血的概念、类型
教学反思
1· 一期愈合
2.二期愈合 3.痂下愈合
1.见于有感染.创缘不齐的伤口,
2.缺损大.充满血凝块.炎症重, 3.愈合期长.疤痕大.功能影响大. 伤口内渗出物、血液和坏死
组织在表面形成硬痂,在痂
下进行一期或二期愈合过程。
39
课堂小结
1、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 2、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 3、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的过程。
第3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3节)
授课老师:张平
复习旧课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 及形态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知识目标
1、掌握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 3、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 的过程。
能力目标
生理性再生
类型
病理性再生
不完全性再生
(一)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很强)
生理情况下增殖活跃
通过再生能达到完美的修复
被覆上皮, 骨髓造血细胞,淋巴细胞 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 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
2 、稳定细胞(具有潜在的较强的再生能力 很强)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较强再 生能力
37
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
表皮细胞 呼消粘膜被覆细胞 生殖管腔被覆细胞 造血、淋巴、间皮
稳定细胞
肝脏、胰腺 大量腺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间叶细胞等
永久细胞
神经元细胞 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
2、创伤愈合的类型
1.见于无菌的手术创口,创缘整齐 2.裂隙小.血凝块少.炎症轻. 3.愈合期短.疤痕小. 功能影响少.
2、纤维组织的再生
静止纤维细胞 未分化间叶细胞 成纤维细胞
分泌前胶原蛋白 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 细胞逐渐成熟
纤维细胞
3、血管的再生
小血管:(主要发生)发生
小A、小V
大血管修复:离断后需手术吻合,内膜复原,肌层 瘢痕修复
4、神经纤维的再生
二期愈合
2.缺损大.充满血凝块.炎症重, 3.愈合期长.疤痕大.功能影响大.
32
痂下愈合—模式图
3.痂下愈合
伤口内渗出物、血液和坏死 组织在表面形成硬痂,在痂
下进行一期或二期愈合过程。
(二)骨折愈合
血肿形成
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性骨痂形成
骨痂改建或再塑
骨折愈合过程模式图
创伤愈合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22
肉芽组织的形态
图示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 与表面垂直
肉芽组织的作用
肉芽组织的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其它异物
机化(Organization )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 各种失活物质或异物的过程
肉芽组织的结局
肉芽组织 纤维母细胞 胶原纤维 纤维细胞 玻璃样变 新生毛细血管 血管减少 炎细胞 水分逐渐吸收
有完美修复的可能
见于腺体,腺样器官 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肾 小管上皮、原始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细胞
3、永久性细胞 (再生能力弱或无)
出生后就不再具有分裂增生的能力 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神经纤维再生能力活跃
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
血肿和炎症
肉芽组织 纤维化
纤维性骨痂 骨母细胞
透明软骨 类骨组织 编织骨 骨性骨痂
骨痂改建或再塑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1·全身因素
1.年龄因素 2.营养状况 3.药物影响 4.某些疾病影响 1.感染 2.异物 3.局部血液循环影响 4.神经支配 5.电离辐射
36
2.局部因素
总结
1、肉芽组织结构特点 (1)肉眼形态 肉芽表面颗粒状,鲜红、湿润、柔软、触之易出血。 (2)组织结构 1.细胞间疏松、水肿。 2.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在创面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 。 3.细胞间有炎细胞(巨噬细胞、WBC、LC)。 4.肉芽组织早期无神经、故无痛觉。 5.一周后,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和基质,发展为疤痕。
表皮细胞 呼消粘膜被覆细胞 生殖管腔被覆细胞 造血、淋巴、间皮
稳定细胞
肝脏、胰腺 大量腺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间叶细胞等
永久细胞
神经元细胞 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一系统中不同细胞
的周期也有所差异(低等>高等;幼稚>高分化 )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上皮组织的再生
纤维组织的再生
瘢痕组织比肉芽组织的抗拉力强,故填补及连接相当牢固, 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不利:
瘢痕收缩 瘢痕性粘连 可发生器官硬化 形成瘢疙瘩
三、创伤愈合
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 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 再生,肉芽组织,瘢痕
三·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急性炎症: (2).创口收缩
能在护理工作中识别正常和异常肉芽组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
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结构和功 能。
难点
1、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3、创伤过程及其影响。
新课导入
患者男, 65 岁,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大汗半小时 为主诉于2000年12月8日6时30分入院,半小时前患者在 用力排便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 油后五缓解,伴大汗,烦躁不安,入院后心电监护提示 :V1-V6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立即给予吸氧、 硝酸甘油静点、抗心律失常等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 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给予速尿、硝普钠等利尿 剂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抢救无效死亡,既往 史:一个月前曾感胸部不适,活动后心悸气短,到医院 检查后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于扩冠治疗后症状缓解 。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
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 润,
成份: 1.成纤维细胞, 2.新生毛细血管, 3.炎细胞(巨噬细胞、NC、LC)
1、形态结构
(1)肉眼形态 肉芽表面颗粒状,鲜红、湿润、柔软、 触之易出血。 (2)组织结构 1.细胞间疏松、水肿。 2.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在创面互 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 3.细胞间有炎细胞(巨噬细胞、NC 、LC)。 4.肉芽组织早期无神经、故无痛觉 。 5.一周后,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和 基质,发展为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