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宋元复习课件
内
容
目 的 管辽 为 辖阔 了 的加 封强 建中 国央 家集 进权 行, 有对 效地 的域
影
响
1、中央:一省制 2、地方:-行省制 宣政院--管理全国 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 台湾(琉球); 宣慰司--管理边远 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加强了集权统 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 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一、政治文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与 创新
(一)、从分裂走向统一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北
916 1125 1206 1271
辽(契丹)
907
五代 960
十国
891
北 宋
1038
金 1234 蒙 西夏 1227 古 南宋
1115 1127
元
1368
979
1276
南
辽
西夏
土
蕃
北宋
蒙古
西 辽 西夏
2.宋代文化现象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文化现象都是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 映。宋代历史更是集中证明了这一点。 ①宋代科举制发展,私人书院也注重按封建伦理 观念培养学生德行,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和封建制度完善的表现。②词这种新体诗歌的发 展,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兴起和商品经济 发展的表现。③李清照作品的忧伤,辛弃疾作品 的壮怀,陆游诗对统一的渴望,是当时民族矛盾 和民族政权并立的反映。④宋代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更是直观地反映了宋代手工业、商业和 城市的繁荣。
作用
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增加政府收入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 富 募役法 国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之 农田水利法 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名称
强 保甲法 兵 之 法 将兵法
内容
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 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
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
作用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 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
充实边防力量
取 改革科举
士 之 法
整顿太学
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 者直接受官
1. 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
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政治方 面,宋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其突出现象是藩 镇割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 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承。 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 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 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其中商 品货币关系进步明显,海上贸易空前发达。 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明完善或发明于宋代, 对世界影响巨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 得了突出成就。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发展总过 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 要的阶段。
原因成功原因:符合历史发
失败原因:触犯大地 主大官僚利益,遭反 展趋势;所代表的地主 对;用人不当 。 阶级在当时具有进步性。
古代改革类型: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3、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政策调整 ——王安石变法; 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的封建化改革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1、手工业: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中心,烧制出青花瓷。 经 济 2、商业:“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早晚都可经营; (四川出现交子);主要商业城市(宋代:开封、 临安;元代:杭州、泉州)。 政 宋:“杯酒释兵权”,文臣任知州又设通判监察 •中央集权强化 治 元:行省制。 1、思想:程朱理学。 •儒学新发展 文 2、文艺:宋词,宫廷画院,风俗画,元曲。 化 3、科技: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 •文化高度繁荣 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金
土
蕃 南宋
蒙古
金
西夏
1246年招降
南宋
1279年最后统一
元
辽宋夏金元政权
政权
辽 北宋 西夏 南宋 金 元
民族
契丹 汉 党项族 汉 女真族 蒙古族
存在时间
916-1125年 960-1127年 1038-1227年 1127-1276 1115-1234 1206 1271
创建者
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赵构 阿骨打 铁木真 忽必烈
3、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1)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 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元朝统一 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中国的疆域发展为历史上 幅员最辽阔的时期。 (2)首创行省制度,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 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央集 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天产生了深远 的历史影响。
念奴娇水调歌 头
拓展内容,开 创风格 两宋文学的主流
陆游
关汉卿
《示儿》
《窦娥冤》
元代剧标志着古 揭露封建统治 代戏曲艺术的成 腐朽黑暗 熟
元 元杂剧 曲
散曲
例题: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
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 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商鞅变法 背景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变革的时期 严重时期 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目的 废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 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一定程度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 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作用 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 促进立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 阶级的中央集权。 利于社会公平和进步。
手工业:
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制瓷业:宋:五大名窑、景德镇宋代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 3、不受官府直接监视; 格;元: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釉里红 ;
条件--表现---1、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货币: 北宋: 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2、城市: 宋代的开封、临安成为商业 商业: 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元代大都; 3、贸易:①海外贸易:北宋: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南宋: 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 杭州-最大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②边境贸易设官办贸易场所榷场,进行互市贸易。4、交通——元 代疏浚大运河
请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体现的趋势?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例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减地方权力
(三)、君主专制的演进
1、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1)、措施:一参二府三司使 2)、作用: 2、元朝的中书省:
例题: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造船业:南宋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 4、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封 建 经 济 发 达
• 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 中心。 •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 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 各族的封建化。 • 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 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 品经济空前活跃。)
都城
上京 东京 兴庆 临安 会宁 中都 (燕京) 大都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 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铲除藩镇割据,防范武将专权;巩固国家统一; 目的— 加强皇权。
措施---
军事上: 行政上:①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②设通判监督知州; 财政上--积极:达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目的,改变了唐末五代以 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二、经济文明---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
经济重心 :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至江浙地区 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外 农业: 农业技术: 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农书--《农桑辑要》《农书》 冶炼业: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宋城市特点: 纺织业:宋代丝织品品种多,出现新兴的棉纺织业;元代黄 1、打破市坊制;
2、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行省制度 1)秦汉---元朝地方行政的设置概况
朝代 秦汉 唐 郡 道
地方行政体制 县 州 县
宋
元
路
行省
州
路
县
府 州 县
思考:
1.读《元代行政区划图》指出元代行省划界原则。
2.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的控制?
3.行省的影响?
4.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5.如何看待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如何处理为妥?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庆历新政
相 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目的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性质 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 特点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结果 理财 不同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点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内在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 联系 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
——中华文明的成熟
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强调政治、经
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始于907年后梁建立,终 于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4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