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
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
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宋代:
出现宋杂剧
两宋之交,南方的浙江温州出现了“南戏”——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成熟的戏曲样式。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南曲之祖”的说法。
徐渭的《南词叙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元代: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
体制结构上:
1、四折一楔子。
折,场,幕。
楔子,短戏。
2、一人主唱的表演体制。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
郑光祖:《倩女幽魂》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白朴《墙头马上》、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幽魂》。
明清传奇——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
源于南戏,是其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明初——清中叶。
以昆山腔的形式创作。
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是传奇的创作高潮。
1、嘉靖年间,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为昆腔量身定做的剧本,标志着昆曲的成熟。
2、万历年间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代表的创作高潮。
A、传奇作家和作品大量出现
B、出现大量反封建的作品。
《牡丹亭》
C、戏曲批评获得较大发展,理论专著,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D、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戏曲流派。
四大声腔
变化的概念
明代: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清代: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梆子腔)
现行:梆子腔、皮黄腔、昆腔、高腔。
汤显祖
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白先勇,台湾戏剧导演
汤沈之争
汤显祖和沈璟,有关戏曲创作及理论的分歧,临川派和吴江派的争论。
1、焦点:针对《牡丹亭》的评价问题,并延伸为理论之争。
吴江派认为此剧虽好,但不合格律,并修改。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临川派认为戏曲以意趣为主,音律为次,要继承关汉卿的现实精神和王维雪中芭蕉的浪漫意趣。
2、明代不少传奇“以时文为南曲”,偏重语言之精丽,疏于格律。
二者都不满
吴江派从形式出发,以戏曲声律和本色纠正
临川派从内容出发,以具有叛逆色彩的真情来纠正当时的不正之风。
————内容、形式
南洪北孔——清初
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李渔,明末清初,《闲情偶遇》
花雅之争:花部和雅部
雅部:昆山腔——正统部位
花部,昆曲以外的都被视为乱弹: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调
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的轴子、和春的把子、四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
徽汉合流——1828皮黄合奏。
徽调是以二黄腔为主,包括昆山腔、吹腔等。
汉调集西皮和二黄于一身。
汉调,湖北。
徽汉合班演出,皮黄合奏。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代表人物常香玉‘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代表人物袁雪芬
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代表人物严凤英
评剧,《刘巧儿》、《花为媒》,代表人物新凤霞
近十几年来,我馆已出版几十种各类有关电影编目和学术史料型书刊。
目前,我馆拥有4种定期出版物--《当代电影》杂志,《中国电影报》、《电影》杂志和大众性影视画刊《电影连环画刊》。
我馆从1984年开始培养电影专业研究生,现已有4批研究生从这里毕业。
我馆自1980年加入'国资联'以来,积极开展国际电影交流,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中国电影回顾展,并在国内举办了同样数量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电影回顾展。
与此同时,还举办了大量的专题影展、电影学术专场和各种学术研讨会,并积极用电影媒介传播电影文化研究成果,与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多部、集具有影响的大型影视专题片和电视剧。
所有这些,为促进改革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外电影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红星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勇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向辉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