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培优训练一、单选题1.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A. 蒸馏水B. 稀盐酸C. 硫酸铜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2.下列选项没有体现酸的通性或者碱的通性的是(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B. 利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C. 可溶性铜盐或铁盐遇氢氧化钠产生有色沉淀D. 实验室利用硝酸钡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3.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正确的是()A. 三氧化二碳是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B.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测C2O3时试纸变红C.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 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4.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
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A. 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 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C. 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 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5.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
关于实验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反应均体现了酸的通性B. 把稀硫酸改成稀盐酸现象都相同C. 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D. 反应后的溶液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发生新的反应6.电导率传感器可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
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
现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
往其中一份滴加稀H2SO4,往另一份滴加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曲线上M点电导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 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C. 乙曲线上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只有Na+和OH-D. 若将滴加Na2SO4溶液换成滴加NaCl溶液,其电导率变化与乙曲线相似7.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2O3具有还原性B.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 C2O3能用来灭火D. C2O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8.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4组溶液是()A. NaCl、HClB. HCl、NaOHC. H2SO4、HClD. Na2CO3、NaOH9.现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pH=7C.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小D. 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10.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B物质是铁B. C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C. ②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D. 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都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11.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科学量变化趋势的是()A. ①③B. ①②④C. ②④D. ①②③12.查阅资料可以知道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
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A. MgB. Fe2O3C. CO2D. Fe1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4.归纳推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归纳与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盐酸是一种纯净物B.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所以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 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的抗腐蚀性能比铝强D.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15.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溶液至过量,下图能正确反应稀盐酸加入过程中各种质量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16.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
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₂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17.小金同学取了适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剩余溶液。
逐滴滴加纯碱溶液,绘制产生沉淀的图像如甲图所示。
(1)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2)乙图是甲图中O点到A点的反应微观实质模型图。
则“ ”表示________(写化学符号)。
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名称)。
(2)实验发现试管C中出现蓝色溶液,固体全部溶解;试管D中出现沉淀。
接着往试管D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则试管C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9.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表:(1)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编号)________试剂来改良土壤。
①工业盐酸②熟石灰③氢氧化钠(2)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填序号):A.废气循环利用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2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某工厂废水溶液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设能发生的反应均完全进行)。
(1)白色沉淀B为________。
(2)若废水溶液中仅含一种溶质,该溶质是________。
(3)该小组经过实验发现废水中还含有Na2SO4,请写出Na2SO4和Ba(NO3)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21.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壤酸碱度。
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表,则这块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有________。
2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①按图连接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和稀盐酸,B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④待C装置中烧瓶a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1)C装置中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烧瓶a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已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产物之一是碳酸钠(Na2CO3),为验证该产物,可采取的操作有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3.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CO2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査阅资料】资料一:将CO2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先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资料二;Ca(HCO3)2易溶于水;CaCl2溶液均呈中性;NaHCO3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OH和Na2CO3猜想二:溶质全为Na2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猜想四:溶质全为NaHCO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
24.实验小组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
该浅绿色固体到底是什么物质?该小组对此固体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a.NaOH与CuSO4反应既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O4。
b.Cu(OH)2在80℃时会分解生成CuO。
c.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在300℃时分解。
【建立猜想】猜想一: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猜想二:浅绿色固体可能是Cu4(OH)6SO4;猜想三:浅绿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
【实验步骤】①过滤,得到浅绿色固体。
过滤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
②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90℃,观察到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OH)2。
③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6SO4。
【得出结论】浅绿色固体中存在Cu4(OH)6SO4和Cu(OH)2。
四、解答题25.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有关数据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共生成沉淀多少克?(2)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6.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