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摘要:维生素是动物机体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保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
维生素是饲料添加剂中最早使用和目前最常用的品种。
维生素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本文将以饲料中维生素的特性,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予以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饲料安全引言: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通俗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它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动物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作为一类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在人体和动物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也有其自身特性,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正确审视。
维生素概述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是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
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
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
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对家畜家禽的饲养需要维生素才能维持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各种饲料中,含有而各种不同的维生素,它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的要素。
假如在饲料中缺乏其中任何一种维生素,都能引起家畜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
在日常的配合饲料当中,应该格外注意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疾病。
[2]维生素的理化特性维生素依据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V A、VD、VE和VK等。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
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VB 、VB 、烟酸,烟酰胺、VB、VC、叶酸、泛酸和VB等。
[1]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3],脂溶性。
由Elmer McCollum 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
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绿色蔬菜。
[4]维生素B1:硫胺素,水溶性。
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
也被称为维生素G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维生素B3:烟酸,水溶性。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
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
多存在于菸硷酸、尼古丁酸酵母、谷物、肝脏、米糠[17] 维生素B4(胆碱):水溶性。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
维生素B族之一,多存在于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
亦称为遍多酸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维生素B7: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维生素B9:叶酸,水溶性。
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
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
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14] 肌醇:水溶性,环己六醇、维生素B-h。
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
亦称为抗坏血酸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
[13]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
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5],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
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6]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
主要有α、β、γ、δ四种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
[7`8]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9]。
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
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
[15]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存在的问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几年二恶英、瘦肉精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安全绿色食品已逐步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追求。
要生产出绿色安全的畜产品,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关。
作为重要的饲料添加剂,维生素亦有其自身的安全性为题,我们以几类脂溶性维生素的安全性为例说明维生素A的安全性维生素A缺乏时动物的上皮组织增生,角质化,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道、尿道及生殖器官等黏膜上皮受影响最大[9]。
泪腺上皮角质化后,眼泪的分泌停滞,使眼睛干燥,引起干眼症;由于上皮组织不健全(特别是呼吸道黏膜的破坏),细菌易入侵而引起感染,动物抗病力下降[10];摄入量超过正常量的50-500倍时会产生毒性[11],少量的维生素A对于维持膜脂与蛋白质交叉连接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大剂量的维生素A与膜的脂蛋白结合,进而与外源蛋白结合则会溶解红细胞产生病症。
[12]维生素D的安全性维生素D不足时,既使钙、磷充足,动物也不能很好的利用钙、磷、镁在骨骼中的沉积会下降;幼龄动物的成骨作用发生障碍,出现佝偻症和软骨症,牙齿发育不良,生长受阻[19];成年动物发生骨质疏松症,易骨拆,关节变形;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高尿钙、厌食、恶心呕吐。
口渴、多尿、乏力、关节疼痛及一般定向障碍,过量的维生素D引起血钙过高使多余的钙沉积在心脏、血管、关节、心包或肠壁,导致心力衰竭,关节强直或肠道疾患,甚至死亡。
维生素E的安全性动物缺乏维生素E会使多种机能发生障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受损,心力衰竭,缺硒能促使症状加重。
维生素E与硒同时缺乏时,会引起动物急性肝坏死;生素E相对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无毒的[20],多数动物摄入超过其日常供应量的100倍都不发生有害反应。
但过量摄取维生素E可能会抑制维生素A及维生素K的吸收,且摄入量大于1200 mg/d生育酚当量时,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能力,增强某些抗凝剂的作用,引起术后出血。
减少维生素安全隐患的措施1.原料质量的控制,应制订较为详细、全面的饲料原料安全卫生标准,强化对霉菌毒素、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验,禁止使用劣质、霉变及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18]。
2.添加剂的剂量控制,严格按照《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标准剂量添加,使用违禁药品或者未按规定剂量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冷的有关罚则》予以处罚3.生产条件的控制,饲料生产企业应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验收,并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熟悉动物营养、产品技术标准及生产工艺,特有工种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厂房建筑布局合理,生产区、办公区、仓储区、生活区应当分开;要有适宜的操作间和场地,能合理放置设备和原料;应有适当的通风除尘、清洁消毒设施。
4.产品质量控制,饲料生产企业应按照饲料生产有关制度的要求,引入HACCP体系,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检测体系。
质检部门应设立仪器室、检验操作室和留样观察室,要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操作规程;要强化对有毒有害物质及添加剂的检测5.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饲料包装要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防潮性能,以免因风吹雨淋引起霉烂变质和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装运前要清洁运输工具,做到“五不装”,即:运输工具不完好不装;运输工具有毒、有异味不装;运输工具未扫干净不装;受污染变质的饲料不装;包装破漏的饲料不装。
建议由生产厂家或经销商配备专用运输车辆,实行统一配送、一站式服务,直接将饲料产品送到养殖户手中,减少中间周转环节。
小结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是动物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因此课件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须得微量物质。
其安全性直接关乎动物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状况,因此维生素对饲料的安全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贾民勇等. 新编维生素矿物质实用全典[B]. 2009[2] 沈延成. 家畜家禽与维生素[B]. 1957.[3] Arana AMe n d i z a b a l J A ,Alzon M ,e t a 1 .The effect ofvitami n A supplementation on post —natal adipose tissue development of lambs .J Anita Si ,Published online first on August 1,2008 .[4] Gorocica Buenfil MA ,Fluharty F I ,Re y nolds C K ,e t a 1 .Effect of dietary vitamin A restricuon on marbling and conJuga —ted linuleic acid content i n Holst in steers .Anim Sci ,2007b,85:2243~2255.[5] Canorna MT ,Zhn Y,Fr uicu M ,e t a1.vit amin D status,1,25 一dihydroxyvitamin D3 ,and the immune system [ J ] .Am J Clin Nutr,2004,80( 6):1717 S- 1 7 20S.[6] Xue XD,ed .Pediatrics [ M3 .People `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 ,94 —95 .[ 薛东,主编.儿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4 ~95.][7] 武江利,王安,张养东.维生素E对育成金定鸭生长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J ] .动物营养学报,2008,20( 6):686 —691.[8] Abdukalykova S T,Zhao X ,Ruiz —Fe ri a C A.Arginine and vi t amin E mod ulate the subpo pulations of Tlymphocytes in broiler chickens [ J ].Poultry Science,2008,8 5:50.55.[9] 玉井浩. 维生素A欠乏症. 日本临床,2000 ,Supple 2 :102~103.[10] Reynolds J EF. Martindale 31Ed ,1996 ,1379.[11] 玉井浩. 维生素A过剩症. 日本临床,2000 ,Supple 2 :119~120[12] 小宫山纯. 吡多辛欠乏症与依赖症. 日本临床,2000 ,Supple 2 :87~90.[13] 燕方龙. 维生素C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医药综述,2007,10[14] 曾碧榕,何旭敏,夏海平等.维生素B12工业生产技术的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8):421-424[15] 小宫山纯 . 维生素 K欠乏症 . 日本临床, 2000 ,Supple 2:112~115[16]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for vitamins and minerals[s] .Parma ,Euro.pean Publications Office,2006.[17]应国清,石陆娥,唐振兴等. 核营酸的生产及其在医药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18] 凌雪萍,冯杰.膜过滤技术在维生素B12生产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8,28(2):92-94.[19]汪求真,马爱国,孙永叶等.大剂量维生素 E和C抗氧化活性及对 DNA损伤影响的研究[ J ] .癌变·畸变·突变,2006,4:265—268 .[20]蔡辉益,林济华.不同剂型剂量维生素A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 J ].动物营养学报,1990,2( 1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