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和发展1、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论坛(Forum of Firms)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7月31日,除四大外共有19家国际国内联盟会计师事务所,其中美国4家、英国9家、法国4家、阿根廷和约旦各1家。
(共计23个)四大:普华永道国际(PWC)、毕马威国际(KPMG )、德勤国际(DTT,)、安永全球(EY)2、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会计研究观点世界会计(全球会计)观:国际会计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承认和接受的一套世界性公认会计准则(GAAP),如齐默曼等(1968)。
国别会计观:国际会计是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和管理的集合体。
该观点主要比较分析各国的会计差异,探索有关超越国界的会计原则与方法以协调各国会计实务,如科拉里奇(Kollarich)和马霍(Mahon)(1967)。
跨国公司会计观:国际会计是以母公司和国外子公司的会计实践为依据,研究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特殊会计问题。
(如国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如何进行折算调整,如何用本国货币为计量单位重新表述,如何再同母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等。
)第二章3、财务报表种类的差异(p29页表2-1)全面收益表(第二收益表)a、净收益:已确认的已实现收益(损益表)b、其他全面收益:已确认的未实现收益4、增值表:始创于西欧,也流行于西欧。
增值表是一种反映社会责任和分配关系的报表,两部分组成:从销售收入中减去外购材料和劳务,得出增值额将增值额分配给各有关方面如雇员、政府、出资者、企业等5、资产负债表账户式vs. 财务状况式(表2.6) 资产负债表项目排列:流动性高低 损益表销售成本式:销售业绩总费用式:销售业绩+生产业绩(德国)第三章比较会计模式6、模式:指某种事物或过程的标准形式或已定型化的形式。
会计模式:指会计这一实践活动的标准形式,是对若干个国家和地区会计特征的综合概括和描述。
不同的会计模式,代表不同国家(地区)在某个时期处理会计数据、加工并传递会计信息的特殊程序和风格。
对会计模式进行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a、为国际会计实务的比较提供基础b、为国际会计协调提供依据7、Nobes借用生物学的划分方法,按“纲”、“亚纲”、“族”、“种”和“个体”,将不同国家的会计模式进行分层分类,见表3-2。
Nobes会计模式(1998, Abacus)关注对象:公司而不是国家使用非生物术语进行分类(表3-3)类(class)、属(family)、体系(system)、例(example)8、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Securities andExchange Commission)支持下由民间机构负责制定,SEC则拥有监督权和最终修改权。
会计程序委员会(CAP, 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dure):1936-1958会计原则委员会(APB,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1958-1973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Board):1973-至今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法律依据:《证券法》(1933年)和《证券交易法》(1934年)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体系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财务会计准则解释(IFAS)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Statement of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为准则提供理论指导的概念框架(CF, ConceptualFramework),截至2012年8月,FASB共发布了8份SFAC,即SFAC No. 1-8SFAC No. 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1978年11月)(已被SFAC No. 8所取代) SFAC No. 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980年5月)(已被SFAC No. 8所取代)SFAC No. 3:《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1980年12月)(已被SFAC No. 6所取代)SFAC No. 4:《非营利机构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1980年12月)SFAC No. 5:《企业编制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问题》(1984年12月)SFAC No. 6:《财务报表的要素》(1985年12月)(取代SFAC No. 3)SFAC No. 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2000年2月)SFAC No. 8:《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一章:一般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三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2010年9月)(取代SFAC No.1 和No.2)SFAC No.8提出,由于财务报告都要在不同程度上与决策有关,“对决策的有用性应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如果没有有用性,就谈不上从信息中获得足以抵偿该项信息所费成本的利益。
”FASB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其中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同时具备及时性(timeliness)、预测价值(predict value)和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三个方面,可靠的会计信息则应同时具备如实反映(true response)、可核实性(verification)和中立性(neutrality)三个特征。
FASB多层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如图3-1所示。
9、理解质量特征图10、高质量会计准则目标准则必须包括公认的综合性的会计基本概念中的核心部分准则必须高质量(可比性、透明度、充分披露)准备必须严格加以解释和应用11、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正式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A),即《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式签署该法案使之成为法律正式生效。
小布什声称该法案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对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
SOA法案主要内容1、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负责监管执行公众公司审计职业2、特别加强执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3、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4、强化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义务5、大幅加重对公司管理层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6、增加经费拨款,强化SEC的监管职能7、要求美国审计署加强调查研究8、SEC发布关于采纳IFRS路线图的《征求意见稿》12、我国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2009年6月发布《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2010年4月1日发布正式稿《路线图》发布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中国响应G20和FSB倡议,在现有基础上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趋同路线图》,旨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的持续趋同。
《路线图》主要内容1、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实现与IFRS趋同2、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积极推进中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3、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13、英国会计模式法律依据:英国《公司法》。
“真实和公允”观点英国《公司法》提出的对公司财务会计和报告要求的指导思想,源于英国人对财产所有者承担“经管责任”(stewardship)所奉行的信条。
一般认为,“真实和公允”是指以诚实的态度披露所有真实的、可信的重要信息,没有偏见、不隐瞒或忽略重大事实,必要时可超出规定要求披露有关细节。
扩展到欧盟所有成员国会计准则理事会(ASB)《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主要内容: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真实和公允”观点财务报表目标:经济决策有用性+评价公司管理层经管责任财务报表质量特征(图3-2)财务报表要素: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利得、损失(五要素)(美国FASB:十要素) 财务报表确认(初始确认:历史成本、后续确认:历史成本or 现行价值)财务报表列报:编制现金流量表14、法国会计模式----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方案政府主导会计准则制定: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总方案》,这是法国会计模式与美英会计模式的最大区别。
法国《会计总方案》1947年由法国国家财政经济部制定颁布,目的是构建法国会计法规的统一基础,是对《商法》和《公司法》中基本原则的具体化规范德国会计的法律体系:《税法》、《商法》和《公司法》《税法》会计准则基本上取决于税法要求。
税法规定公司会计期间收入、费用的计算方法、分配方法、账簿记录必须同税收目标保持一致,会计报表上的收益必须同应税收益保持一致。
如果会计记录与税法条款不符,税务机关可以拒绝其作为计税的依据。
《税法》要求会计报表和纳税报表必须一致的强制做法,使得纳税人为了能够从纳税抵免中获取最大利益,在编制报表时总是主动服从税法要求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在德国被称为“权威性原则”或“税收决定原则”,即会计记录和报表应服从税务目的15、会计惯例基本服从法律要求规范日本会计实务的“三角法律体系”:《税法》、《商法》和《证券交易法》《税法》及有关税务规章对会计实务规定了具体处理方法,要求在会计记录和纳税申报中采用同一种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16、规范荷兰会计实务的法律体系:《民法典》、《商法》和《年度报表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不一致17、发展中国家会计实务体系的共同特征1、会计实务体系处于不断变革之中2、各国会计实务体系“国家化”与“国际化”3、政府主导会计准则制定4、会计职业界影响力有限5、稳健原则与不充分披露6、利润分配中提取法定公积发展中国家当前会计实务体系的独特问题:通货膨胀会计18、国际会计协调化的核心:增强可比性、Choi, Frost和Meek(1999, 2002):协调化是对会计实务的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
经过协调后的准则减少了逻辑上的冲突,并改进了不同国家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常勋和常亮(2009):协调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中的差异,形成一套公认的标准(准则)和惯例,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19、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欧盟法律层次法令(Regulation):属于基本法律,颁布后各成员国必须立即执行指令(Directive):属于次级法律,指令提出了目标,包含了多种达到该目标的选择,成员国可以做出最适合本国国情的选择推荐书(Recommendations):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文件20、欧盟内部会计协调形式制定和颁布欧盟指令(EU Directives)成立欧盟会计咨询论坛(AAF)强制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21、欧盟第4号指令:《年度财务报表的格式与列报规则》该指令总的指导思想是“真实和公允”(true and 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