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P67-68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 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数位:千位,感性认识计数单位:“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2、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生活,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7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同上发生了什么事?
猜一猜画面中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在小组小估一估,说一说,再汇报)刚刚大家说的这些数都是些较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激趣迁移,引入新知
(一)、出示:小正方体。
(10个)
师:1、这有一些小正方体,谁能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师:2、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
师:3、好,那你来数数看。
(学生数,一个一个的出示小正方体)
师:4、正好数了几个一?(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师:5、出示问题:板书: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学生回答)
(二)出示:较大一堆小正方体。
(100个)
师:1、这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谁能很快的数出有多少个?你们是怎样数的给大家说说,并数数看。
(有的可能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可能10个10个的数。
问:哪种办法又快又好?(生:10个10个的数。
)
师:2、我们一块来数一下,好吗?齐数。
(演示:10个10 个的数。
)
师:3、正好数了几个10?(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个)师:4、出示问题:板书: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
(三)、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
师:1、这有更多的小正方体,怎样能很快的数完?数数看。
(学生试着数)师: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交流后,问:哪种方法更好?有的说出一百一百的数。
)师:3、师生共同数。
(演示;一百一百的数)
师:4、正好数了几个100?(10个)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0个,板书:千)师:5、出示问题: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四)、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数一数,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由师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由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思维训练落实扎实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师:A、当物体个数较少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师:B、当物体个数较多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
师:C、当物体个数更多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1000。
三、数数竞赛,突破难点
师:关于数数,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做一个数数比赛。
师:1、从198数到206,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大声数,开始。
师:2、从985数到1000,同桌对数,一个同学先数,另一个同学接着往下数,开始。
四、自主学会读、写法及组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复习计数器的使用方法及数位,然后探究不同的数数方法,感受数数的过程及十进制关系,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
】
师::同学们真棒,那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往前看,老师在这个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个位,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表示多少?
这个数是多少?(引导学生自己认一认,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师:问:非常好,同学们谁会写这个数字,集体在本上写出来,指名板演。
齐读。
师:老师来考考你,一年有多少天?(365天)学生回答后,组织自学。
第一步,在本上写下数;第二步,读一读;第三步,说说它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3、板书:126,304,580
师:问;谁会拨126、304、580?
师:问:谁能说出126、304、580这三个数的组成?
师:问:这两个数中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
问;这两个数中的0哪个读出来哪个不读出来?(读一读再说)
师总结:写数时从百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
读数时从百位读起,先读几百,再读几十,然后读几,中间有0的要读零,而末尾的零不读。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在教学时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到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
1、练习69页“做一做”
2、练习十五1.2.3.4.5题
六、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