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震鉴定报告模板-砌体结构

抗震鉴定报告模板-砌体结构

沪抗鉴 ()证字第(2012)-( )房屋(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报告二○一二年四月目录1、委托单位概况 (2)2、房屋概况 (2)3、检测的目的和项目 (2)4、检测情况 (3)4.1、房屋建筑状况 (3)4.2、房屋结构设计状况 (3)4.3、现场检查情况 (4)4.4、损坏情况检查及原因分析 (4)4.5、房屋结构布置检测及图纸复核 (5)4.6、结构材料检测 (5)4.7房屋沉降状况 (7)4.8、结构验算 (8)4.9、抗震鉴定 (11)5、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 (14)6、检测鉴定人员 (15)7、检测鉴定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 (15)8、检测与鉴定依据 (16)9、附录 (17)附录一、附图 (17)附录二、照片 (17)附录三、砂浆强度检测记录表 (17)附录四、砖强度检测记录表 (18)房屋抗震鉴定报告1、委托单位概况2、房屋概况3、检测的目的和项目房屋坐落于主要检测内容:房屋的结构布置复核与检测;混凝土构件截面检测;结构材料性能检测;房屋的损坏情况调查与检测;根据目前房屋实际状况和改建方案并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有关的工程结构验算;房屋抗震鉴定;分析损坏情况的原因等;对该房屋的结构状况作综合评价、提交鉴定结论;对该房屋本次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现场检测日期:2012年3月图1 房屋总体鸟瞰图4、检测情况4.1、房屋建筑状况房屋坐落于本房屋的建筑平面不间距由南向北依次为1.8m、2.4m、1.8m、2.4m、1.8m、2.4m、1.8m、1.2m。

在6~7×A~D、16~17×E~J轴线范围内设有楼梯。

房屋标高:根据设计图纸资料,底层地面标高为±0 ,地上二层楼面标高为 . m,三层楼面标高为 m,屋面结构标高为 m。

经过调查、收集和整理,该房屋的建筑、结构等设计图纸资料基本齐全,暂缺基础平面布置图。

有关各层楼面至屋顶的平面图和详图等可详见原设计图纸。

房屋外立面见附录照片,房屋建筑平面图详见附图。

图2 建筑平面示意图4.2、房屋结构设计状况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原始结构设计图纸,房屋设计采用砌体结构,底层局部结构形式类似于内部框架结构,且部分内框架梁为托墙梁。

承重墙墙厚240㎜,其余墙体墙厚㎜,墙基底层采用标准砖、混合砂浆,二、三层墙基采用标准砖、混合砂浆。

房屋楼、屋面板设计基本采用预应力多孔板,房屋梁采用C20混凝土,梁截面尺寸主要有 × ㎜、等。

房屋共设有两部楼梯,甲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楼梯梯段板厚为40㎜,内配φ6@300,梯段梯梁厚500㎜,梁底配3φ12,梁顶配2φ10,箍筋φ6@200;乙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楼梯梯段板厚130㎜、120㎜,内配φ12@150、φ12@200。

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采用C15混凝土,防潮层基础梁用C20防水细石混凝土浇制。

4.3、现场检查情况本房屋建成后作为社区医院使用,房屋使用至今其医院功能基本没有改变。

具体楼层使用功能见以下表1。

根据现场调查,该房屋为砌体结构,主要采用砖墙承重,悬挑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承重。

结构体系基本明确,结构的传力路径相对明晰。

经现场勘察发现,房屋底层室内为水泥地坪,室外地坪与室内地坪高差200mm;室内地坪发现有裂缝,未发现有明显的空鼓和起砂现象。

房屋沉降具体数据及分析详见本文“4.6 房屋沉降状况”。

表1 房屋各楼层使用功能4.4、损坏情况检查及原因分析房屋现场完损检查情况如下:1)在所检测楼层可视范围内的混凝土梁、未发现有明显裂缝、弓凸、风化等现象。

2)被检测楼层的楼梯基本结构完好,休息平台出现明显板缝详见照片14。

3)屋面板底或吊顶装饰表面均未发现象。

4)被检测楼层的可视范围内混凝土构件没有发现明显的开裂和变形。

未发现有风化、露筋现象。

5)K至F轴线外墙出现明显贯穿型斜裂缝,其中K轴线外墙窗间墙上下都已贯穿。

根据现场调查检查情况,本房屋目前主体结构状况一般,发现有影响结构安全的墙体损坏。

4.5、房屋结构布置检测及图纸复核根据现场调查测量,房屋的结构布置、主要轴线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等实际状况与结构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房屋原三层上人屋面后期改建为住院病房。

4. 5. 1轴线尺寸检测现场采用电子测距仪抽测了部分楼层的部分轴线尺寸。

检测结果见表2。

各部位的轴线尺寸与原设计基本相符。

表2 轴线尺寸复测结果4. 5. 2构件截面尺寸检测现场采用钢卷尺(型号3m,编号02810122)抽测了各楼层的部分柱、墙、梁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均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结果见下表3。

表3 各层构件截面抽样检测结果根据现场调查测量,房屋的结构布置、主要轴线尺寸、构件的截面尺寸等实际状况与结构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4.6、结构材料检测4.6.1砂浆强度检测本房屋的砖墙砌体采用混合砂浆砌筑。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利用SJY800B型贯入式砂浆强度检测仪,并根据现场条件,测试14处砖墙砂浆的强度。

房屋测试结果见下表4:表4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结果表从表4中可以看出,房屋随机抽取的墙段砂浆强度在1.0~2.9MPa 之间。

根据《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中的公式(5.0.4-2)计算本房屋的砂浆强度:()=−−=∑=1,12222n jf mfsf nj c cc 0.49根据公式(5.0.4-3)计算砂浆强度变异系数:==c c c mf sf f 222/δ0.49/2.0=0.25<0.3 砂浆强度推定值计算: ==c c mf e f 212, 2.0==75.0/,min ,222c c f e f 1.0/0.75=1.3所以砂浆强度推定值为min(2.0MPa ,1.3MPa)=1.3MPa ,砂浆推定强度等级评定为M1.3。

4.6.2砖强度检测本房屋的砖墙采用红色粘土砖砌筑。

采用回弹法检测砖的强度,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G/TJ08-804-2005)第4.7.17条计算砖回弹值修正后的平均值,按照《回弹仪评定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的方法评定粘土转的强度等级。

采用ZC4型砖回弹仪测试14处承重墙砖的强度见下面表5。

表5 回弹仪评定普通砖强度结果表从上述构件中用回弹法的构件推定强度看,本房屋一层抽测的粘土砖实测强度值均大于MU10,二、三层抽测的粘土砖实测强度值均大于MU7.5,满足原设计强度。

4.6.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是导致钢筋锈蚀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时,混凝土的弱碱性环境遭到破坏,钢筋锈蚀加速,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下降。

本次现场采用1% 酚酞酒精溶液测试混凝土碳化深度,抽测主要的混凝土构件测得房屋混凝土碳化深度为2mm 。

4.6.4混凝土强度检测本次我站采用回弹法检测了部分构件的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按照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用DIGI —SCHMIDT2型数显混凝土回弹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抽查测试。

其中回弹法采用根据碳化2mm 的深度分别修正后的混凝土强度。

抽样检测结果见下表。

表6 各层梁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度值均大于C30。

4.7房屋沉降状况由于房屋缺少原始沉降资料,所以无法确定该建筑自建成使用至今各个位置的累计总沉降。

本次我们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了房屋目前的相对不均匀沉降。

由于没有发现房屋设有固定沉降观测点,本次观测以现有房屋轴线○1范围内的屋面一点作为基准点,并根据现场条件在屋面外窗台同高度的区域布置观测点测量有关的相对标高,以期能反映出目前房屋的不均匀沉降状况。

经观测整理后的测点布置及测量结果参见表房屋沉降观测成果表”。

从现场测量结果发现,房屋总体呈现一定的不均匀沉降。

图4-1 房屋沉降测点布置图4.8、结构验算本次结构验算是依据房屋现有结构的实际状况,按现行规范上海市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5-2003),对院士之家房屋的现有建筑结构进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估算复核。

房屋为砌体结构,一层粘土砖的强度等级取MU10,二、三层粘土砖的强度等级取MU7.5,混合砂浆强度等级取M1.3。

房屋荷载作用调查主要包括使用活荷载和楼(屋)面板结构层厚度、建筑面北125467 8 910 11 123层做法及其厚度等的全面调查。

本次结构验算楼(屋)面恒荷载的取值是根据楼板厚度、建筑构造做法等实际状况予以确定;活荷载的取值主要根据实际建筑功能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确定。

4.8.1荷载取值、材料强度及其它技术条件如下:4.8.1.1楼屋面恒载:120mm厚预制楼面板120厚混凝土楼板 2.40 kN/m2板面面层与二次装修荷载 0.80 kN/m2板底20mm厚砂浆 0.34 kN/m2合计 3.54 kN/m2120mm厚预制屋面板120厚混凝土楼板 2.40 kN/m2板面面层与二次装修荷载 0.80 kN/m2屋面保温、防水层 1.30 kN/m2板底20mm厚砂浆 0.34 kN/m2合计 4.84kN/m24.8.1.2使用活载:各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为2.0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取为2.0kN/m2,同时根据屋面坡度进行平面投影换算。

4.8.1.3材料容重:砂浆 20.0 kN/m3粘土砖22.0 kN/m34.8.1.4材料强度等级:砖强度: MU10/MU7.5混合砂浆:M1.34.8.1.5风荷载基本风压 0.55 kN/ m2地面粗糙度类别 C类体型系数 1.34.8.1.6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场地类别上海Ⅳ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 0.9s4.8.2 分析结果根据房屋砖墙承重现状,采用砖混结构计算模型,结构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建筑结构分析软件PKPM,对院士之家房屋进行了结构验算。

验算结果显示:底层大部分墙体抗压承载力严重不足,二层部分墙体抗压承载力严重不足,三层个别墙体抗压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现场检测墙体出现严重开裂等损坏现象。

表7 砖墙抗震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表8 砖墙竖向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4.9、抗震鉴定房屋原设计于1986年,根据设计方提供的后续改建方案,现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简称“鉴定标准”)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简称“抗震规范”),按照后续使用年限40年(简称B类建筑)对房屋的现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核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