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护理常识

老年人护理常识

老年人护理常识老年人在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

如不适当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促进衰老过程的发展。

因此,老年人护理不容忽视。

一老年人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般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会出现很大程度的降低,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情绪反应更为激烈,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1、认识能力下降。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介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

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

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

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3、易怒和恐惧。

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

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

恐惧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

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5、睡眠障碍。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

因此,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二老年人日常护理1、饮食护理长期卧床老人由于行动受限,进食时为防止呛咳尽可能采用坐位。

床头需抬高45°,颈下垫入枕,以便于食物下咽。

同时可使用跨床小桌,让老年人能看到饭菜,以便增进食欲。

为避免老年人吃饭时撒落饭菜,饭前要给老年人系上餐巾,这样老年人就可放心的吃饭,而不会因怕撒落饭菜而精神紧张。

要尽可能地借助辅助用品鼓励老年人自己进餐,吃饭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而且进餐会带来精神的愉悦。

如果需要喂饭,速度不宜过快,确认吞咽后再继续喂。

进食之初需要喝少量的水、汤等。

另外,喝茶或汤汁时,可以使用带嘴的杯或好拿不易倒的杯子,以防老年人自己进餐时弄湿床单,产生羞辱感。

饭菜制作的形状要根据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决定,如小块、小片、丝状、饭团等,总之要便于老年人食用。

饭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内的清洁。

要鼓励老年人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对于有视力障碍的老年人,根据其身体功能的状况,尽量固定摆放饭菜的位置以及习惯使用的餐具,如碗、盘、筷子、叉、汤勺、吸管等。

同时尽量创造和谐的气氛,鼓励老年人自己进食。

食品制备要精细,需考虑食物质地、颜色与味道的调配,尽量给予质地柔软易消化的食物。

加工的形状也应考虑老年人的进食习惯,尽量使老年人容易夹取。

对鱼类的食物应先将鱼刺剔掉。

进食前要向老年人说明制定的食谱以及烹调方法。

提醒老年人食物的温度,以免发生烫伤。

饭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内的清洁。

要鼓励老年人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2、排泄护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护理,也包括对排便的护理。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排泄也是一大难题,需要身边护理人员的帮助与安慰。

排泄是机体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顺利排泄是维持健康和生命的必要条件。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自理能力下降,或者因疾病导致排泄功能出现异常,发生尿急、尿频甚至尿便失禁等现象,有的老年人还会出现尿潴留、腹泻、便秘等。

老年人的排泄障碍可以说是机体老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事,常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会产生极大的不便,照护者应妥善处理,要体谅老年人,尽力给予帮助。

对排便失禁老年人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如进食多纤维、低脂肪、流质饮食,以刺激胃结肠反射并使粪便质地正常化。

也可采取排便训练,建立排便时间,通过生物反馈训练肛门括约肌活动,以提高病人对直肠扩张的感受性和警觉性。

排泄过勤会使营养大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造成老年人身体虚弱,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减少能量的消耗。

失水严重时应鼓励大量饮水或用补液方法及时补充,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发生破溃。

及时更换尿垫、床单,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肛门周围皮肤,必要时使用油膏或消炎药涂擦,还可用烤灯进行局部治疗。

尽可能掌握卧床老年人排便的规律,定时给予便盆设法接便,可保持皮肤、被服的清洁干燥,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运动锻炼,以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对尿失禁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的人格自尊,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发生压疮。

保持被褥整洁、干燥,湿后及时更换,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门周围。

适量饮水,以减少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每天应摄入2000-3000ml的水分,晚餐后应适当控制水的摄入以减少夜间尿量,让老年人有充分的睡眠时间。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穿宽松、柔软、舒适且易解的衣裤,减轻对腹部的压力,定时开门窗,通风换气,除去不良气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增强自信心。

对过度紧张、焦虑的老年人,照护者应经常与老年人谈心,周到的照护有利于老年人心理的平衡,可预防尿失禁。

3、穿衣护理自古就有衣食住行的描述,可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年人在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中,形成自己的穿衣习惯。

然而,伴随老化、身体功能的衰退,自立出现了障碍,需要借助他人的援助来完成。

“穿衣戴帽”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冷暖和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照护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需要援助的老年人、卧床老年人和痴呆老年人可以完成部分穿脱衣的动作,但是衣服的选择、清洁、整理需要他人的帮助。

日常护理注意区别清洁和脏的衣着,睡衣和日间穿的衣服及时更换。

内衣每日更换保持清洁,冬季可适当延长时间。

脏的衣着尽早洗涤,被排泄物(特别是痢疾)弄脏的衣着需要消毒处理,按弄脏的程度准备和补充所要更换的衣着。

外衣根据穿的次数和弄脏的程度选择洗涤,洗涤剂要选择有防静电和柔顺作用的,充分漂洗,以免发生皮炎。

被排泄物弄脏的内裤等和其他衣着区别分开洗涤。

把平时穿的衣服与睡衣和内衣等分类整理存放。

衣服应放在易发现的固定位置,同类衣物一同保存,以免老年人因遗忘找不到而担心。

可只更换弄脏的衣物,如尿便失禁时,只更换下衣,可减少老年人的疲劳感。

可选择舒适、柔软、有弹性的衣物,减少因关节屈曲困难时穿衣的难度。

尽可能在阳光下晒干,整理放在不潮湿的地方,检查纽扣,挂钩等是否完好,确认后整理存放。

三老年人常见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

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

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

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2、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

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

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3、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同时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4、糖尿病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

其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少、妊娠和环境因素等,临床上有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并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老年人应合理饮食,适当地吃,科学地吃,严格控制糖份和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减少摄取的总热量;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的量,多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控制体重;放松心情,因为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保持良好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5、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可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