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怕的肢体语言(全)

可怕的肢体语言(全)

可怕的“肢体语言”(1)清晨,你起床了。

你要烧火做饭,于是拿出了火柴盒。

请注意,这里就有“体语”可读。

因为划火柴这个细微的动作,往往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情。

当心情激动或脾气急躁时划火柴,火柴常易折断,你会不耐烦,再取出—根用力一撩,甚至接二连三地更换火柴。

秉性温和而细心沉静的人划火柴时,他是很注意节约砂皮的,磨擦时往往从砂皮的最边缘用起,轻轻地但又十分巧妙地一擦。

遇上难题正在思考之中者划火柴,动作一般十分缓慢,火柴的俯冲弧度较大,火柴燃着后也不急于使用,显得漫不经心的样子。

有人在点燃火柴后看着它渐渐燃烧和熄灭,这往往表明他(她)处于彷徨和疑虑之中,或者思考某个问题入了神。

现在,你要吃饭了。

这与“体语”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着呐。

近几年来,心理学家总结出——些进食方式与个性之间较有规律性的经验。

据说,对食物不挑剔、来者不拒的人,个性比较随和,而已往往多才多艺,同时应付多种工作。

相反,个性冷僻,爱独自边食,即使与他人同桌也不愿与人同享共餐之乐的人,往往责任心强,言行—致,信守诺言,其工作一般总会令人满意。

进食速度也能反映个性:狼吞虎咽的人,大部分个性豪放,精力旺盛,办事果断,待人真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有时会热情过头;吃东西时有脸孔朝上的习惯者,这种人往往感应迟钝,常会为芝麻小事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缺少与人和好相处的气氛;吃东西慢慢地嚼慢慢地咽,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目不改”的样子,这种人往往不拘小节,凡事大而化之,对别人的过错不大在意,遇事冷静,很少判断错误;吃东西时有露出整排牙齿习惯的人,平时常为微不足道的事而操心,常感外界给他的精神压力相当大。

吃过饭,你就要去乘公共汽车上班了。

公共汽车上,人挨人,人挤人。

这个时候,如果你有心破译“体语”,不妨去看看一种“固态”的“体语”——头发。

在生活中,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头发也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吧?最近,美国心理学家雷勒克博士得出这样的结论:头发平凡细软的人,性格多半温柔;头发粗硬、直发的人,大多个性刚直,情绪较为稳定;头发浓黑色泽光亮的人,通常感情是丰富的;头发颜色灰黄的人,则感情略微淡薄;头发较密的人,多半是活泼好动且身体健康;天然卷发的人性格不稳定,勇气不够。

别小看这头发,它潜藏的学问还不少呢!现在,你终于跨进了单位的大门。

走道办公室,你看到了那一张张办公桌。

知道吗?办公桌上也有“体语”可读。

美国效率专家约翰·李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办公桌上的情况可显示其主人的性格、能力和为人。

“叠”:桌面上、抽屉里所有的文件资料都叠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

这种人工作比较有条理,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办事效率高.工作责任心强,但事事小心谨慎,往往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塞”:桌面上可能很干净,但抽屉里却很乱。

这种人只注重外观,喜欢投机取巧,文过饰非;聪明,但是比较懒,不太可靠。

“散”:文件资料东放一些,西放一些,比较散乱。

这种人缺乏自我组织能力,很难集中精力,工作也是有头无尾,条理性较差。

“堆”:办公桌就像垃圾堆,集前三种缺点于一身。

这种人应该从头训练起。

在办公桌前坐下以后,你会干什么呢?也许你会阅读报纸吧。

人们在阅读报纸时显示出的“体语”,据观察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兴奋型,拿到报纸后急于了解各版内容,即使手中有事也搁在一边。

这类人性格外向,精力充沛,开朗乐观,喜形于色,不甘寂寞;反应灵敏,工作大胆热情,易于接受新事物,适应性强。

但好出风头,刚愎自用。

(2)安静型,拿到报纸后先把报纸置于抽屉或桌案边,将工作麻利办好,在无人干扰情况之下,一版版细细地阅读,从中猎取知识,重要之处甚至剪存资料。

这类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自得其乐;不尚空谈,自我约束力强,办事认真,有独立工作能力。

但不善交际,对他人不大关心。

(3)活泼型,抓到报纸不加选择地、一古脑儿看个大概,有时甚至从他人手中把报纸夺来,其实也只观个眉目便搁置一边,有时信手拈来做它用。

这类人性格外向,乐观风趣,不甘寂寞,善交际,兴趣广泛,有组织能力,但做事马虎,得过且过,好惹事生非。

(4)抑制型,拿到报纸后随随便便往抽屉或衣袋里一放,待阑下来才慢腾腾地拿出来,纯属把阅读报纸作为消闲解闷儿的手段。

这类人性格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处事不果断,工作缺乏魄力.不善交际,孤芳自赏,但富于想象,善于体察别人,顺从、憨厚。

放下报纸,你与同事就某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你力图说服对方同意你的观点。

但你如何判断对方是否被你说服呢?有时对方嘴上说“服了”,但心里并没有服;有时正相反,嘴上不肯认输,但心里却承认你是对的,因此,这时光“听其言”可不行,还得“观其色”,即通过观察对方的姿态来做出判断。

你讲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如果对方的一只手放在脸上,于掌托住下领,然后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却放在嘴边,再加身体向后移动,这可能意味着,对方对你的意见持批判态度,你并没有说服他。

如果听完你的发言.对方用手抓挠下巴,身子向你倾斜,头部微微侧向一边,这好像告诉你“很好,让我考虑考虑”。

接下来,你就有可能完全说服对方了。

可怕的“肢体语言”(2)现在,传达室师傅给你送来了刚刚收到的一叠信。

事实上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亲友、同学其至恋人寄来的鸿音。

但当你打开那洁白的信笺之前,你是否注意到每封信信纸的折叠几乎都有其各自的“格式”,从中也可“读”出一些“体语”呢?将信纸横向对折两次,然后纵向随便折叠到信封可以装下的长度,这种人多见于生活作风随便,不拘小节或办事喜欢干脆利落的人。

将信纸纵向三等分折叠,横向折叠时让信纸两端故意折成一高一低,这种人一般来说是性格谦虚朴实、讲究礼仪的人,因为将信纸两端留出高低(意思是以低示己)是表示谦让之意。

将信纸纵向对折,然后在折线处再往里卷折一至两厘米宽,最后横向对折,这种折法多见于公函和一些性格文静,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或机关办事员。

先将信纸横向对折,接着在任意一角作三角形对折,然后纵、横向交叉成长方形,这种折法往往出于让零乱的折叠使其字迹不致成句成行排列的目的,多为性格谨慎内向的人,写情书或信内有隐秘者所采用。

至于一些生性小气、自卑孱弱的人折信时,则往往下意识地将信纸折成一个小方块,在信封里只占不到一半的位置。

相反,性格豪爽或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又往往把信纸折叠得几乎跟信封一样大。

虽然我们不能说折信纸时肯定有什么“格式”可循,但折信纸的方式往往是写信人感情上一种不自觉的流露,这却是事实。

现在,下班了。

你国事去拜访一位你并不十分熟悉的人。

你伸手去敲门。

然而,你知道这敲门的动作也有“体语”可“读”吗?据观察,轻轻叩门两三下,稍过片刻,接着再敲门两三下,同时轻声问:“屋里有人吗?”这是性格内向,有较好修养的人;轻轻敲门两三下,过了好一会儿,又轻轻敲两三下,这是一种有修养而又胆怯的人;用较大力量敲门,稍过片刻,又重重敲门,这是性格外向而又有修养的人;连续不断轻轻叩门,这是性格内向而又缺少较好修养的人;用力连续不断地叩门,这是性格外向,不大注意修养的人;在门外大喊大叫主人的名字,或用拳撞门,这是性格鲁莽的人;用脚踢门,这是毫无修养,又非常粗鲁的人。

门毕竟开了,主人出现在你面前。

假如他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摊开双手,那么这就表明他的欢迎是真诚地率的,因为“摊开双手”是一种开放的姿态,它表示应允、容纳、欢迎等含义;反之,假如对方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却把手臂交叉在胸前,这表明他对你的拜访不太乐意或怀有戒心,因为双臂交叉在胸前的姿态是防卫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双臂交叉在胸前等表示抗议、尊严或不怕任何攻击等等。

好了.你们现在开始谈话了。

通常有种常识性的想法,认为只要从彼此见面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兴趣和关心的对象。

可事实上,人类的心理问题,倒不见得如此简单。

如果要想透过表面的东西去了解—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情趣,就要从他们的谈话姿态和话题上人手,注意他们在谈论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发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就是说,他们的一些平日不为人所知的情绪会从某个话题中呈现出来。

我们有理由认为可以通过一个话题,探索到对方的深层心理,其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二是根据谈话展开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此人的个性特征。

客观地说,谈话的种类千奇百怪,如果要想知道对方的性格和气质,最容易着手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

比如,他们谈话的内容不仅以自己本身的话题为主,也会涉及其家庭、工作以及与家庭有关的事情,常常在话题里出现的人物往往就是自己的身边人。

在交往的谈话中,女人们喜欢谈论别人的风流事以及自己丈夫的一些脾性,这种情况通常表明她们关心对方到了相当强烈的程度,甚至把这个男人当成是自己的化身,她们谈论这个男性的各种情况就像谈论她们自身一样。

(1) 倾听谈话以这种谈话方式出现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态。

这种人物的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事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这是完全彻底地侵犯别人的隐私。

从男女情况的角度来看,表示你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热爱对方,因为你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像这样的倾听者,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

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轶事方面,这说明你的内心是一种起支配的欲望。

由此可见,你是个实在太沉迷于闲谈名人或明星风流韵事的人,这说明你很难结交真正的知心朋友。

或许你的内心太孤独、太无聊了。

只要关于别人的私事,即使对方跟你并不熟悉,而你却非常热衷于夫谈论他们,这些都表示你的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2) 不满的谈话凡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意愿,并不止限于情感方面的问题.其实对于工作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满足,也是非常之多的。

关于这一点,一般来说大体上会采用发牢骚或埋怨的方式表示出来。

我们从这些埋怨的话题里,就能够探究有关欲求不满的实质。

当你经常对别人谈论你对工作环境不满的牢骚话,以及对人事方面的埋怨。

为什么你的话题谈来谈去总是离不开发牢骚方面的内容呢?或许你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而把责任推给单位。

那就是说你通常不会承认失败等不愉快的经历,也极力否认内心的自卑感,反而会设法找出适当的理由替自己辩护。

也许,在你发牢骚和埋怨的话题里,不少是关于上司的问题,从表现上看,你这个埋怨者对自己的顶头上司非常不满。

其实,你的内心却有一股极想出人头地的欲望,就好像火焰一样在燃烧着。

无奈,自己偏偏没有这份才干,得不到上司的提拔。

于是,就找出一套自欺欺人的逻辑,同时,为了使白己的心里能够接受这一套道理,便不得不责备上司的无能和忌贤妒才,使自己的观点合理化。

你的这种心思很难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接纳,甚至反感这种怨天尤人的做法。

可怕的“肢体语言”(3)(3) 怀旧的话题你是不是经常表现出自吹自擂的样子,不管在任何场所,你和别人谈话时,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