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三.ppt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三.ppt
• 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法则分属于大陆法系于英 美法系。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因对书面审理的批判而 产生,侧重于强调和规范法庭审理时法官调查证据的方式; 传闻证据法则是对证据资格的要求,强调传闻不得进入法 庭对事实的调查程序。
该原则在我国刑诉法中体现
•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直接、言词原则,也不实行传闻证据法则。 但在我国刑诉法中也有此原则的体现:第47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 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 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所谓传闻指:(1)法庭外所作的陈述;(2)为证明其 内容为真而提出。传闻法则即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传闻证 据不得采纳的规则。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2条:传闻证 据,除本证据规则或其他由联邦最高法院根据立法授权或 国会立法所确认的规则另有规定外,不能采纳。据此,除 非法律另有规定,间接转述他人亲身感知经历的陈述以及 代替亲自陈述的书面记录均不得作为法庭证明的证据提交 法庭进行调查质证;已经在法庭出示的,不得提交陪审团 在作为评议的根据。
德国法学家赫尔曼教授指出:“按照当今的 法学思想,对于国家的权力,必须进行划分和限 制,同时对于公民,必须给予他可以要求法院进 行审查的权利;以这种双重方式,使公民不仅在 国家权力的强制性措施面前得到保护,而且还在 任何的,也就是说包括国家权力对其权利的非强 制性侵犯面前得到保护。” 法国宪法第66条:不 得任意拘留任何人。司法机关是个人自由的捍卫 者,它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条件确保这个原则得到 遵守。
• 我国台湾学者林山田教授指出:在审理中 未由法官本人查证之证据,如行政机关的 调查报告书,即非法院直接调查所得之证 据资料,或如传闻证据等,均不得作为判 决之依据。原则上,对于证人之讯问,不 可以宣读前所讯问而制成之笔录,或是以 证人提出之书面声明代替之。
直接、言词原则的具体要求
1 卷宗的内容不得作为判决的依据。对于证人、鉴定人或共 同被告,原则上应接受讯问;
• 令状原则也称为令状主义。指在进行强制性措施 时,关于该强制措施是否合法,必须由法院或法 官予以判断并签署令状;当执行强制性措施时, 原则上必须向被处分人出示该令状。旨在使作为 第三方的审判机关,就强制措施的理由及必要性 进行审查并作出公正的判断,以防止强制性措施 的滥用,达到有效地维护人权的目的。
在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中,尚没有形成司法 权保障原则所要求的完整的司法保障机制。
(二)令状原则
它是司法权保障原则的具体保障措施。所谓令状 (warrant)是指记载有关强制性措施裁判的裁判书。12 世纪的英格兰式一个法制大发展的时代,亨利二世就是一 个伟大的法学家,是英国习惯法的奠基者。于1166年颁布 了著名的《克拉伦敦诏令》,规定每百户区出12人,每个 城镇出4人组成一个团体,经过宣誓后可集体向郡长或巡 回法官检举犯罪。在史蒂芬和亨利一世时期不少有势力的 人侵占了邻人的土地,这就需要经过一些司法审理时土地 归还原主。为此,亨利二世及其法官设计了一系列的令状。 任何一个自由人都可以从法官那里购买这种令状。这是诺 曼底人带到英格兰的一种司法制度,后来诺曼底人创造的 司法令状制度与陪审制度被稳定地使用下去。到13-14世 纪,司法令状和小型陪审团已经成了现代陪审制度的前身 而固定下来。
• 在我国,二者兼而有之。第141条是起诉法定主义;第 142条第2款是起诉便宜主义。
• 第141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 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 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 第142条 第2款 (酌定不起诉)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 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 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2 所有在审判程序外获得资料来源均不得作为判决的基础; 3 书面的影印本只具有较少的证据价值; 4 法官必须时时能洞悉诉讼过程; 5 形成法官心证的所有证据的调查,应当在法庭上以口头的
方式进行; 6 在审理过程中更换法官时,必须重新开始公审程序。
英美法系国家没有直接规定直接、言词原则,但其 实行的传闻证据法则野人体现出与直接、言词原则相同 的理念和目标追求。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三
刑事诉讼程序
一 审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
(一)司法权保障原则
指刑事审判前程序的进行,应当由国家司 法权提供保障或予以限制,以促使追诉权和防 御权的正当行使。
司法权保障的具体方式:
1 根据人身受到羁押的人的申请发布人身保护令状, 命令解除羁押;
2 基于辩护方的申请,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以国家 强制力确保辩护一方得到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证 据;等等。
• 起诉便宜主义指虽然具备犯罪的客观嫌疑,具备起诉条 件,但起诉机关斟酌各种情形,认为不需要起诉时,可以 裁量决定不起诉。日本的刑诉法第248条。在英美法系国 家,基于当事人主义的理念,检察官对案件享有广泛的不 起诉裁量权,而大陆法系国家,基于起诉法定主义的传统, 检察官的不起诉裁量权受到较多的限制。
•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实行实质意义上的令状 原则,除逮捕外,所有强制性措施如拘留、搜查、 扣押、检查等均由侦查机关自己决定,且由自己 签发文件并自己执行。
(三)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
• 起诉法定主义指只要具备犯罪的客观嫌疑,具备起诉条件, 公诉机关就必须提起公诉的追诉原则。主要是防止检察官 对其追诉权的滥用。弊端是有失刑事司法应有之正义、浪 费司法资源等。
二 审判程序的理念与原则
(一)直接、言词审理与传闻证据法则 所谓直接审理原则,是指只能以在法庭上直
接调查过的证据作为裁判基础的审判原则。记载 审判前侦查、起诉活动中询问证人、勘验、扣押、 搜查结果的书面及扣押物等口头原则,是相对于书 面原则而言的,指基于口头提供的诉讼资料进行 裁判的原则。根据言词原则的要求,所以发生在 诉讼程序中的事项,在法庭的审理中,均须用言 词表达之。例如被告之讯问、证据之调查、表决 及宣判。该原则只适用于审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