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说课课件

《刑事诉讼法》说课课件

刑事诉讼法课程 说课展示
政治与教育科学学院 李敏
说课提纲
一 课程定位
二 课程内容
三 课程实施
四 课程评价
五 改革思路和目标
一 课程定位
(一) 课程性质 (二) 课程类型 (三) 课程目标
(一) 课程性质
《刑事诉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的主干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以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线,强化 法律文书写作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教 学基本特色,并通过该课程的理论 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来实施。
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案例分析法。采取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 式解决。在每一制度讲授后,安排专节进行案例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其中的重点、难 点。 2.开放式教学法。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 做法,让学生观摩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开庭审 判、参加法律援助活动和法律咨询活动;邀请司 法实务部门的同志来校开设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 增加学生对刑事诉讼法的感性认识。 3.模拟法庭实训。通过模拟法庭实训的方式,让 学生全程模拟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 辩护与代理,熟练掌握每一程序的基本要求和需 要制作的法律文书。
(二)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三)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操作规程及与刑 事业务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判断、运用证据的能力以及 适用刑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 4.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思维模式。 5.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 能力。 6.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理 论 教 学 内 容
①每次课让一位学生讲述一个刑事 诉讼法案例,然后由他对同学进行提 问并评析。(时间10分钟)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1)课堂 实践教学
②对一审、二审以及附带民事诉讼 程序等内容举行模拟法庭。(14课时)
③举行一次课堂辩论赛,主题为 “是否应给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沉默权”。(2课时)
第一部分,绪论。包括刑事诉讼 法概述、产生和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总论,即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 原则、制度和规则。回避、管辖、辩护与 代理、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和 送达、证据。 第三部分,程序论,即刑事诉讼各种程序及 其相关规则。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 判(含一审、二审、死刑复核和审判监督程 序)、执行等5个诉讼阶段,以及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程序和涉外刑事诉讼等程序。
(二)常规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3分钟)
图片导入法、问题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等。
2、讲授新课:(35分钟)
(1)讲授法(课堂讲授、专题讲授)
(2)案例分析法
(3)图片、视频演示法
理论讲解要求
精 准 明 确 到 位
3、课堂互动
讨论法 、辩论法、
模拟实训法等
课堂互动要求
倾 听 思 考
(2)课外 实践教学
去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 判庭参加旁听。(8课时)
重 点 和 难 点
1.重点
①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具体包括管 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制 度、强制措施、刑事证据制度。 ②刑事诉讼程序。具体包括立案、 侦查、审查起诉、审判。
2.难点
①管辖地的确定。涉及立案管辖和审 判管辖,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管辖案 件的确定以及人民法院地区管辖和级 别管辖的确定容易混淆。 ②强制措施的适用。五种强制措施的 适用条件较难把握。 ③证据的种类与分类不易把握,具体 案件中的证明对象及举证标准不易确 定。
五 改革思路和目标
1.改革思路 继续探究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逐步形成完善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逐步创设全程化、全要素的考核体系
2.改革目标
全要素教学考评体系,学方法, 课程化的社会实践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 课程实施
(一)实施方案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手段、资源
(一)实施方案
(1)力求实现教学针对性与规范性、稳定 性的共生。 (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注重引进 新发展、新成果,力求教学内容新颖,信 息量大。 (3)在实践教学上,有效运用各种实践教 学方法,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投入的力度,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更好地满足培养 优秀学生的要求。
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教学基地、 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四 课程评价
(一)学习效果的考核
(二)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学习效果的考核
课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力求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的学 习效果考评。

(二)教学效果的评价
1、学生评教 2 、同行评价 3 、教务评教
体 验
4、课堂小结
5、课后拓展
完成实践性课题 组织基地实践,如到法院旁听; 组织学生模拟法庭; 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等。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概念学懂、 基本理论学精、基本问题学透。
课堂教学设计以经典的刑事诉讼法的案 例切入。
(四)教学手段、资源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 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二 课程内容
(一)教材使用 (二)教学内容
(三)重点难点
(一)教材使用
1、本课程使用由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 专法律系列教材: 《刑事诉讼法》(第四版) 2、教材的特点: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两个部分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二、实践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