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小脚论到现代女性主义的思考
从小脚论到现代女性主义的思考
审美观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支撑这种观念的社 会交往体制和生活方式却更宽广深厚。过去各种对于“小脚美”观 念的批判或诠释中,最为流行的就是从男女不平等的角度来观察分 析。早在光绪年间,传教土立德夫人已提出:缠足“颓风虽起于巾 帼中人,而其权实操诸男子。倘男子皆不愿娶弓弓点屐之女,女子 自不必效纤纤莲瓣之形”。到三十年代,云南一位观察者注意到, 在大城市里,“时代的‘美’的观念,已由病弱转换到了健康,由 拘束转换到了解放,由小脚转换到了天足”,但其余地方则维持 旧观念。“不缠足就不能嫁人”非“妇女本身的问题”,而是因 “此间男子们非小脚不娶”,故缠足仍是“完成其嫁人的资格”。 “这赤裸裸地在表现着……一个男权社会残忍的威权”。
(下转第390页)
388
万方数据
2011年第1期 总第103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No.1. 2011 Sum 103
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尤其亟待提升新闻 价值。当面对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时,作为民生新闻节 目,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有闻必报,需要深入了解,把事件放 到广阔的社会政治舞台、道德伦理层面上加以分析解剖,提炼出新 闻价值。煽情手法也是挖掘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也 是媒体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和为大众服务的体现。新闻史学家弗兰克 莫特所说:“事实上,你我都喜欢新闻中的煽情主义……所有的读 者都喜欢有刺激性的新闻……凡是给读者震惊和新奇感的新闻都可 以说是煽情的。换句话说,令人刺激的新闻便是煽情的”。新闻就 是让受众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有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并引起 受众的热切关注,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心灵慰藉,这也满足 了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娱乐需求。当前“民生新闻”已用“零距离” 式的新闻服务很好地诠释了“实用至上”的现代新闻价值观念, “实用资讯、生活投诉、真情帮助、情感互动”。但通俗化和平民 化视角并不意味着把新闻低俗化、媚俗化。过度强化某些细节,夸 大娱乐效果,追求视觉刺激,吸引观众眼球,追求收视率,这是新 闻媒体对自己的放纵。
Abstract: The livelihood new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sought after by the audience of local television, th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ensational news coverage means of livelihood. Sensational news on the one hand enhance the livelihood of emo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akens the new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elihood news.
关键词:女性主义;小脚;男性 中图分类号:D4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1)01-0388-01
今日西方女性主义以后现代化即形成所谓“后女性主义”, 对女性观察的重点更多落到躯体之上。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近 代中国女性缠足现象和反缠足运动这一最能发挥躯体取向优势的女 性研究仍相当少。三十年代中国一位署名老宣的作者有关缠足的见 解,似乎已带点后学的味道。他那时已说:“五寸高的高跟鞋”与 “三寸长的红绣履”虽然“有古今的不同”,却都是“打倒男子 们的一种武器”。这就有些类似今日后女性主义所讨论的“female power”。老宣认为,如果说缠足违背自然,“现今妇女烫发、拔 眉、束胸,又何尝不是反逆自然呢?不过烫发、拔眉是由外洋传来 的,外国既然强盛,所以中国甚至以学法外洋的恶俗为时髦了!假 若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安见得外国妇女不学缠足呢?” 这话读起 来又带点“后殖民主义”的意味。这样理解“后学”,不免类似 十九世纪的西学源于中国说,不过老宣的许多见解,的确与当时流 行的妇女解放运动者反缠足的“主流话语”颇不一致。从晚清到民 国,虽然趋新士人基本成功地建立了“小脚丑”的观念,传统的 “小脚美”观念在老百姓中却长期传承。不过这类大众观念与老宣 的非主流话语一样,在既存的研究中基本处于“失语”的状态,所 以我们所熟悉的关于缠足和小脚的认知,基本都来自趋新士人的一 面,从新文化运动起就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人民群众”在许多事情 上其实没有多少发言权,这个诡论性现象在女性研究中体现得最为 明显。
的坚持。在“俗以缠足为妍”的时代和社会,容貌乃天生而难改, 足之大小却正可以补先天之不足或增先天之美。这是女性改变其社 会地位的手段,虽有为男性而美的含义,毕竟是女性自身的一项权 力。更进一步,女性自身就不可为自己而增加美貌吗?女性自己就 没有爱美和追求美的愿望吗?说到底,男权社会中的女性难道真的 没有主体意识吗?可以说,“小脚美”并不一定仅体现了男权社会 的观点,至少在近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女性自身认为小脚才 美的应非少数。实际上即使在所谓的男权社会,女性的“美”从来 就不仅为男性所重视,也不仅为男性所裁定。
“女性主义”不仅是一场运动,也是一种社会理论,一种研究 方法。作为社会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对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及其解决 方案有多种解释,由此流派纷呈。尽管这些流派观点各异,甚至相 互冲突,但它们同样被冠以“女性主义”,因为它们共享着性别平 等这一信念,并且关注着共同的社会问题,即女性受压迫的状况及 女性寻求解放的途径。作为研究方法的女性主义强调从女性的立场 和角度看问题。什么是女性主义立场?哈特索克认为:“一种立场 就是一种视角。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从这个视角出发观察世界、 观察社会关系、观察现实。这种立场由各种因素构成,如种族、阶 级、性别以及人们从事的各种工作,我还可以再将性别心理列入其 中。立场论的观点是指,不同的人可以根据他们的经验和背景,形 成不同的知识构架。……立场就可能以一种反映经验的特殊方式建 构特定的认识论。”“立场是建于这一假设之上的——认识论以复 杂和矛盾的方式从物质生活中产生。”当然,哈特索克也认为统治 阶级的意识可能产生“虚假意识”,颠倒物质生活和思想的关系, 但她同时认为立场是可以摆脱现有关系的基础。后结构主义的差异 理论质疑“铁板一块”的女性概念,提出不同阶级、种族、年辈、 教育程度、甚至性取向等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某一女性的具体的立 场和视角 。
④引自An Outline Of American Journalism History. William. H.Taff Lucas Brothers Publishers P: 248.
参考文献:
[1]朱天,程前,张金辉.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新华报业 网,2004-8-17.
[2]周炯.意识形态梳理与主流媒体构建——新意识形态下的中 国电视民生新闻.世纪中国网站,2004-10-29.
Key words: livelihood news; sensational
[责任编辑:周志媛]
(上接第388页)
得更多的考虑经济的问题,即安全感的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干的 好不如嫁的好!
对于男人,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女人,幸福和成功是一 对冤家。既幸福又成功的女人无疑是上帝的宠儿,但对大多数女 人,只有二者居其一的选择。不是常常听到“为了他,我什么都牺 牲了”,“为了孩子,我只好放弃事业”,“我俩都有自己的事 业,可为了他,我只能选择贤妻良母”……有多少女人“义不容 辞”“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圈在家庭里,绑在丈夫身上,把所有的 人格与才能外化于家庭,只有得到丈夫的首肯,她的价值才得以实 现。丈夫的喜便是她的喜,丈夫的悲便是她的悲,丈夫的一切便是 她的一切,丈夫就是她的上帝。然而,这种自我牺牲,就一定能换 来幸福吗?从豆蔻年华的少女,到温情脉脉的妻子,再到含辛茹苦 的母亲,两鬓斑白的老妪,其间是怎样的大起大落。理想与现实的 错位,事业与家庭的冲突,油盐酱醋的拖累……但也有的女人不为 这些所囿,而以对真善美的追求达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宇 宙广袤的空间,同样有女人的一片天。何必将自己依附于男人,靠 男人的光芒而发光,要知道自己就是会发光发热的太阳,男人不是 自己的上帝,女人的上帝是自己。
问题在于,已转换了美的观念的大城市是否再不是“男权社 会”?时人已注意及此,有人认为:如今都市妇女放足,并非因思 想转变,“不过是风气使然”。她们表面服饰摩登,脚也放大,但 思想上,也与缠小脚一样,“无非是投合男子的心理,求怎样能迎 合男子,而增高自身的商品价格而已”。即使一些为女性的“地位 与人格”考虑的作者也隐含着“小脚便无人格,大脚即有人格”这 样的言外之义,实等于拿脚的形状来衡量女性的人格,这些妇女解 放的鼓吹者潜意识中实暗含贬低女性的倾向。
2011年第1期 总第103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No.1. 2011 Sum 103
从“小脚论”到现代女性主义的思考
吴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摘 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的实践达到成功的巅峰。每个人的追求有所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但现实中 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中的戈香莲这样的女子又确确实实的存在着,有人为了讨好男人儿把对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枷锁当作是一种荣 耀。女性只有自己奋斗自己努力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天空,女人的上帝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活的精彩。
女性对其躯体一部分加以修饰(包括毁坏性的修饰),当然是希 望吸引男子。而男子对此爱好固定后,必增强女子进行此类修饰 的决心和恒心。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一旦以男子为中心的审美观 念确立,许多女子会自觉地顺应这种观念。这的确可以说是男权意 识已内化到女性思想之中,但内化说仍不足以诠释中国女性对缠足
收稿日期:2010-10-29 作者简介:吴 頔(1986-),女,江苏南京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现代社会,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地位发生变化,这时女人发现自 己并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男人,也就是说女人以前对男人的需要是一 种综合性的、全面的需要,包括人身保护、经济供给、安全感、归 属感的满足、孩子、爱情、性、独立、尊重等,嫁个好男人便满足 所有这些需要。女人并没有真正的爱好,她们总把情感看得很重, 而其余爱好都是围绕情感的一种宣泄,若让她在爱好和情感间做出 选择的话,她肯定会选择情感。婚姻既然能满足女人几乎所有的需 要,就难怪女人把嫁人看得那么重要。女人把情感看得很重,但是 比起安全感来说,女人更重视安全感,因为没有安全感就没有一 切,包括对情感的感觉,而钱是能带来安全感的东西,所以女人喜 欢钱和有钱的男人,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 情绪反应,并非具体的东西,你不能说喜欢男人的感情,却可以说 喜欢男人的相貌、气质、地位和金钱而对这人产生情感。男人一般 会毫不掩饰的表示喜欢女人的容貌、身材这些和性有关系的东西, 会在意女人的外貌、性感与否,而女人并不在意男人的外貌,起码 不是决定因素,而在意他是否有本事。从这可以看出,男人具有很 大优越性,他可以从性情的角度来选择女人,但女人就不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