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对策

专稿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东亚地区贸易政策走向多元化。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亚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员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接着总结了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蓬勃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中国应对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东亚;自由贸易协定;中国Abstract:Since1990s,intraregional and interregio nal trade agreements involving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been on the increase.Trade policy for governments in the region has become diversified.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FTA situation in East Asia and FTA strategies for leading countries or groups.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s salient features and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growth.Finally,the paper proposes things China may do to win over the situation.Keywords:East Asian;FTA;china一、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东亚地区贸易政策走向多元化:基于WTO框架的多边贸易策略,基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跨区域合作,区域合作(10+3、10+6)以及双边自由化。

2000年之前,东亚地区仅仅签订了3个自由贸易协定:曼谷协定(现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1976),老挝-泰国优惠贸易协定(1991)和东盟(1992);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一个;在考虑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为3个。

到2007年6月底,已经签订或实施了36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的有41个,正在考虑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25个。

东亚处于亚洲自由协定实践的前沿,各个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总数为102个,相当于亚洲自由贸易协定总和的一半。

①1.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总体状况①区域内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已经实施和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有:老挝-泰国优惠贸易协定(1991),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2004),日本-马来西亚(2006),新加坡-日本(2004),新加坡-印度(2005),新加坡-韩国(2006),中国大陆-巴基斯坦(2006),日本-菲律宾(2006),日本-文莱(2007),日本-泰国(2007),泰国-印度(2004),日本-印尼(2007),马来西亚-巴基斯坦(2007)。

正在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韩国,日本-印度,日本-越南,韩国-印度,新加坡-科威特,新加坡-巴基斯坦,新加坡-卡塔尔,泰国-印度。

正在考虑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有:中国大陆-印度,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大陆-泰国,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巴林,新加坡-斯里兰卡,新加坡-阿联酋,泰国-巴基斯坦,韩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尼-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巴基斯坦。

②双边跨区域贸易协定。

已经实施和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智利(2006),日本-墨西哥(2005),韩国-智利(2002),新加坡-澳大利亚(2003),新加坡-约旦(2005),新加坡-新西兰(2001),新加坡-美国(2004),新加坡-巴拿马(2006),泰国-澳大利亚(2006),泰国-新西兰(2005),中国台北-巴拿马自由贸易协定(2004),日本-智利(2007),韩国-美国(2007),泰国-秘鲁(2005),中国大陆-新西兰(2008)。

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日本-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日本-瑞士,韩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加拿大,新加坡-墨西哥,新加坡-秘鲁,新加坡-乌克兰,泰国-美国,泰国-巴林,中国台北-巴拉圭,中国台北-多米尼加,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马来西亚-智利。

正在考虑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中国大陆-冰岛、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摩洛哥,新加坡-埃及,泰国-智利,中国大陆-秘鲁,韩国-新西兰,韩国-南非,中国台湾-美国,文莱-美国,印尼-美国,菲律宾-美国。

③区域内多边贸易协定。

已经实施和签订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区(1992),东盟-中国大陆(2005),东盟-韩国(2007)。

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东盟-印度,东盟-日本。

正在考虑中的贸易协定主要包括:东盟-中日韩,东盟-中国台湾,中日韩。

④多边和跨区域贸易协定。

已经实施的贸易协定主要有:亚太贸易协定(1976),韩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2006),新加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2003)。

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协定主要有:东盟-澳新紧密伙伴关系,韩国-欧盟,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大陆-海湾合作理事会,日本-海湾合作理事会,中国-南非关税同盟,新加坡-海湾合作理事会。

正在考虑中的贸易协定:东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东盟-美国,东盟-欧盟,韩国-南美共同市场,新加坡-欧盟,泰国-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印尼-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新加坡-南非关税同盟,泰国-南美共同市场。

2.东亚地区主要成员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①东盟。

在积极推进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东盟对外一直倡导各国多边卷入,实现大国均衡的战略。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对策□孙芳(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28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8年12月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该区域出现了中日美三国相互制衡局面,东盟在其间处于主动的地位。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的国际地位下降,区域经济合作近乎停滞,直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日美澳等大国才纷纷卷入该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

在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东盟十分强调在区域经济组织中的主导地位。

东盟认为由于东盟整体经济实力有限,东盟首先必须加强内部团结,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然后再循序渐进将其范围扩大,否则东盟可能在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被吞噬。

由于中日韩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远超过东盟,若东盟同意建立东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东盟势必会被边缘化。

因此,东盟必须分别与中国日本和韩国———谈判以便维持东盟自主的地位。

②中国。

在完成WTO多边贸易谈判以后,中国迅速把发展双边FTA人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新重点,标志是2002年11月在柬埔寨举行的中国一东盟首脑会议后正式签署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它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双边自贸协定法律文件。

目前,中国已达成的双边FTA有6个,正在谈判中的有5个,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实践的显著特点是:首先,奉行实用主义的原则,从而为实现特殊的双边或区域的商业和战略利益而服务,每个自由贸易协定并不遵循相同的模式,贸易协定体现出多样性。

其次,中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推进自由贸易协议,这样做有助于各成员方从一开始就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从而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树立信心。

另外,许多协议不涉及在短期内难以协调和处理的敏感性行业或问题,这样考虑了双边商业利益又能兼顾各方国内利益集团的需要。

③日本。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还一直追求多边贸易框架。

在欧盟东扩、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国际压力下,日本也开始组建FTA战略,日本的FTA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形式上:整体FTA战略———经济合作协议(EP: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及东亚EPA设想。

东亚地区是日本的FTA战略的主要对象,其首选是东盟和韩国,韩国因为政治因素和农业部门开放问题而搁浅。

但是日本与东盟各国及东盟整体已经基本签订或接近签订EPA。

另外,日本提出建立东亚EPA的设想,即建立一个包括东盟、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个国家在内的自由贸易区,简称“10+6”,主要目的就是稀释“10+3”的合作机制,平衡和牵制中国在东亚一体化的作用。

④韩国。

韩国政府不是分阶段地、有序地推进FTA,而是在同时推进与多个国家的FTA。

这是为了加速推进FTA发展进程,以利于韩国企业的发展。

而且,同时发展和促进多个FTA,可以使各FTA的不同效果相互抵消,相互补充,使韩国所获得的整个利益最大化。

此外,韩国政府为了取得缔结FTA的最大效果,推行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投资、政府采购、知识财产权、技术标准等全方位的FTA。

从目前的发展看,韩国的FTA战略出现了新的动向:选择合作的国家由远及近,利用自身的小国地位,展开FAT战略当中的大国外交,通过与美国、欧盟建立FTA,达到优化经济结构和贸易制度安排,使得韩国在与中国、印度和日本的FTA谈判当中处于有利地位,不致于被边缘化。

⑤新加坡。

新加坡多年以来坚持强调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但在世贸组织西雅图和坎昆谈判处于僵局后,新加坡开始朝着自己的自由贸易方向努力。

新加坡采取自由贸易协议行动的背后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新加坡认为与大国缔结自由贸易协议有助于提高这些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关心并信守它们的承诺。

新加坡对与美国和日本等国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兴趣,反映出与这些经济大国的密切关系和对这些国家的依赖。

新加坡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在那些主张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新崛起的经济体中的市场。

通过这种自由贸易协议建立起来的关系可以帮助新加坡在将来避免遭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对待,还可以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

此外,新加坡的自由贸易行动使自己保持了与东盟其他成员国不同的形象。

那些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失去了一些经济动力和对外吸引力,而自由贸易协议在某种程度上还帮助新加坡吸引美日的外国直接投资。

二、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东亚自由贸易协定蓬勃发展的原因第一,日益加深的经济一体化。

经济的融合需要一些政策举措来加深融合,来协调贸易和投资活动。

东亚各国逐渐认识到自由贸易区可以支持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因为,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取消跨境壁垒,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可以协调各种规则标准。

在此方面,自由贸易协定能够支持全球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和供应网络。

第二,欧洲和北美经济一体化的成功。

欧元的流通,欧盟的东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作都起了示范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