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规划第一部分创建基础一、学校概况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原名合肥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子弟学校,始建于1964年,系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4年更名为“合肥市临泉路学校”。

2006年合肥重建嘉山路,学校由九年一贯制改制为完全小学,更名为合肥市临泉路第三小学。

2008年8月迁入现址,作为香港元一集团精品小区的配套小学更名为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

学校位于临泉路与嘉山路交汇处元一名城C区,占地面积10040㎡,建筑面积5982㎡;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200人,教师50人,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

学校秉承“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实践“幸福教育”。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确立了“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课堂成就幸福学生”的办学目标,谨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弘扬“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风,着力培养“学而不厌明德笃志”的优良学风,倾心铸就元一名城小学“文明、博雅、和谐、创造”的朴实校风。

2012年,学校全体师生中集思广益,设计了体现“幸福教育”的“七彩阳光沐葵花”的校徽,在全校倡导阳光向上“向日葵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家长的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先后获得“全国阅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全国少先队活动课程试点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少先队模范大队部”、“合肥市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合肥市特色学校”等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狠抓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办学优势与潜力优秀的文化传统。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隶属于合肥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的学校,便十分注重对广大师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企业的“文明驾驶”“多拉快跑”文化与办学精神融合,倡导“文明礼仪”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九十年代后期,每年举办一次古诗文大赛,还曾在当时合肥市东市区作为企业学校代表向全区展示过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成果,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合肥市交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敬业的教师群体。

2011年学校由新站区划入瑶海区后,师资严重不足的状况得以迅速改善,教师由2012年的22名充实到现在的50人,学历达标100%。

专科以上学历达98%,平均年龄29岁,是一支充满朝气、活泼进取的年轻队伍。

教师们爱生爱岗,敬业乐业,自觉遵守师德规定和要求。

有效的校本研修。

学校一贯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009年10月我校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让课堂“活”起来》被市教育局立项后,我校将校本培训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课堂,积极有序开展研究活动,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做到全员参与,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2010年3月,我校的研究课题先后通过区、市级验收,并获得合肥市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我校申报的国家级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数字化环境下“活力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获批立项后,学校在总结上一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达到不断提升教师现代化教育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012年学校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的有效结合》,其阶段性研究成果经总课题组验收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先进集体”称号。

鲜明的办学特色。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2010年起,学校确立了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学校办学特色,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培育道德人才”的书香校园,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经过三年的创新与发展,如今,国学教育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文明博雅的校风已逐步形成,国学教育已成为元一名城小学的一面旗帜。

2013年,学校成功获得“合肥市特色学校”认定。

此外,学校还是合肥市小学中唯一一所被国家少工委认定的城市“少先队活动课程试点学校”,在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三、面临问题学校发展定位有待科学规划。

近年来,学校在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征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囿于一直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处探寻到发展的最有效结合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大发展观,客观上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缺乏教研带头人。

学校现有教师平均年龄29岁,三分之一以上教师教龄不满3年,缺乏学科、教研带头人,2013年才有三位合肥市骨干教师,无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

特色建设遭遇瓶颈。

三年的“经典诵读”特色建设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方面,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拓宽教育形式,一年来,我们试图以“吟诵”为突破口,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推进速度缓慢。

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学校从内部挖掘资源,鼓励广大教师发挥一技之长,先后成立了包括炫酷机器人、绿苑小筑等11个学生社团。

目前,由于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工作量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已部分影响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新社团的建设。

第二部分创建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新优质学校的创建,积极开展改革实验,实现“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课堂成就幸福学生”的办学目标,使学校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育人质量过硬,办学实效明显、社会声誉良好,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优质学校。

二、办学理念核心理念:“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以人为本,幸福成长,用幸福的教育,教育出幸福的人。

三、创建目标总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创建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社会声誉良好的合肥市“新优质学校”。

分目标: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课堂;成就幸福学生。

主要项目:构建幸福校园:实施民主管理,彰显学校文化,提升教育合力;打造幸福课堂:加强师资建设,丰富课程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成就幸福学生:丰富德育形式,重视特长培养,实施绿色评价。

第三部分实施纲要一、幸福校园(一)学校管理(责任部门或执行人:校委会、工会)基本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执行力,激发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主要任务:民主决策,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

主要措施:1、建立现代学校的制度文化。

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按照“民主协商、科学决策”的的过程修订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使学校的管理运行更为有序。

2、明确部门职能,增强中层执行力。

健全部门考核制度,做到学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

3、提升教育合力。

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功能。

发挥家委会与社区的作用,拓宽教育内容与教育渠道,将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结合、与网上学习结合,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

(二)学校文化(责任部门或执行人:校长室、沈来凤、大队部)基本目标:实施“幸福教育”,彰显“向日葵文化”。

主要任务:科学定位校园文化内涵,既要有品位又要符合学校实际,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使“幸福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每项实践之中。

主要措施:1、科学定位“向日葵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形象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形象设计,积极改善校容校貌。

提升校园软、硬环境的层次,做到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设计以向日葵为主体的七彩阳光沐葵花的校徽,并由此衍生设计不同类型的“葵娃”卡通形象(一个个充满生机的“葵娃”,正好奇地睁大双眼去探寻世界的美好;他快乐地振臂高挥,要把自己灿烂的阳光播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这些以红色--阳光和黄色--向日葵为主基调的“葵娃”,象征着我校学生的健康、阳光和幸福)。

与此同时,学校依据“向日葵文化”以红、黄两色为校园整体建设色调。

以“诵读经典名篇”、“环境与人文”作为校园文化两大设计主题,着力建设校园廊道文化,园林文化,读书文化三大板块。

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我们将以“向日葵文化”为抓手,倡导“阳光、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阳光:是师生员工在生活学习时的一种心态,具体表现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强自立、合群合作。

和谐:是师生员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交往方式,具体表现为教职工、学生、家长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融合协作。

积极、向上:是师生员工在学习和工作时的一种行为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责任心和主动性。

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通过“向日葵”的精神引领,提高教职工的自身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2、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特色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校“经典诵读”特色建设,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

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并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探索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

把“经典诵读”特色真正做成学校的一张新名片。

继续抓好“1471”工程,即“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核心,做好四个(环境、活动、学科、培训)结合,开展七项(社团、校本课程、国学课堂、国学操、感恩文化、国学游戏、校园文化艺术节)创新活动,打造一个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崭新平台”,积极营造浓厚的幸福教育氛围。

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的有效结合》的研究为抓手,争取在“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蒙学稚唱》、《广学浅吟》、《博学雅诵》的修订,推广普及“国学操”,试点“吟诵”教学形式。

二、幸福课堂(一)师资队伍建设(责任部门或执行人:龚韩、教导处)基本目标:建设一支“事业型、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主要任务: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不断提升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

主要措施:1、构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