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真实感_重新解读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论

_真实感_重新解读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论

必须以现实来代替抽象 , 以严峻的分析打破经验主义的公式 。只有这 样 , 作品中才会有合乎日常生活逻辑的真实人物和相对事物 , 而不尽是抽象 人物和绝对事物这样一些人为编制的谎言 。一切都应该从头重新开始 , 必须 从人存在的本源去认识人 , 而不要只是戴着理念主义的有色眼镜一味地在那 里妄下结论 , 炮制范式 。从今往后 , 作家只需从对基础构成的把握入手 , 提 供尽可能多的人性材料 , 并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而非观念的逻辑来展现它 们 。质言之 , 自然主义起源于第一个在思考着的头脑 。②
既然 “真实 ”即 “真实感 ”, 那也就不再存在什么绝对的 “真实 ”, 而只能 有相对的 “真实 ”。对此 , 左拉等自然主义作家曾经给出大量论述 :
在一部艺术作品中 , 准确的真实是不可能达到的 。 ……存在的东西都有 扭曲 。⑥
既然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器官里面都有着我们自己的真实 , 那再去相 信什么绝对的真实 , 是多么幼稚的事情啊 ! 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耳朵 、我们 的鼻子和我们的趣味各各不同 , 这意味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真实 。 ……我们每个人所得到的不过是对世界的一种幻觉 , 这种幻觉到底是有诗意 的 、有情感的 、愉快的 、忧郁的 、肮脏的还是凄惨的 , 则随着个人的天性而 有所不同 。作家除了以他所学到并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手法真实地描摹这个幻 觉之外 , 别无其他使命 。⑦
一 、“真实感 ”
在左拉看来 , 现代作家最重要的品质便是 “真实感 ”。“当今 , 小说家的最
3 此文系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关系之研究 ” (02CWW 002) 之核心成果 。
·33·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 2009
高的品格就是真实感 。”① “什么也不能代替真实感 , 不论是精工修饰的文体 、遒 劲的笔触 , 还是最值得称道的尝试 。你要去描绘生活 , 首先就请如实地认识它 , 然后再传达出它的准确印象 。如果这印象离奇古怪 , 如果这幅图画没有立体感 , 如果这作品流于漫画的夸张 , 那么 , 不论它是雄伟的还是凡俗的 , 都不免是一部 流产的作品 , 注定会很快被人遗忘 。它不是广泛建立在真实之上 , 就没有任何存 在的理由 。”② 而左拉所谓的 “真实感 ”是什么呢 ? ———“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 受自然 , 如实地表现自然 。”③
“真实感 ”3
———重新解读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论
曾繁亭
内容提要 一直被指因极端追求 “摄影般的客观真实 ”而糟蹋了文 学的左拉 , 事实上从未只把 “真实 ”与 “客观 ”联系在一起 。对他来 说 , “真实 ”就是 “真实感 ”; 而且 , 由于情感 /情绪 、意志 /意向等完 , 左拉的这种 “体验性 ”的 “真实感 ”从一出场便注定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 是主观的而非客 观的 (事实上 , 严格说来是主客融为一体的 ) 。本文从左拉自然主义文 论之核心概念 “真实感 ”的辨释切入 , 旨在对其自然主义文学思想进行 全面的重新解读 。
关键词 左拉 自然主义 真实感
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追求 “摄影般的客观真实 ”, 这似乎是长期以来 人所共知的 “公论 ”, 也是很多人诟病自然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理由 。作为自然 主义文学的领袖和主要理论家 , 左拉在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早已成为无人能 够撼动的历史事实 。这一事实提示我们 , 左拉在文学 “真实 ”问题上的见解不可 能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样简单 。
·35·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 2009
生活 “真实 ”的完整 、鲜明的意象 。 泰纳认为 , 艺术家 “要以他特有的方法认识现实 。一个真正的创作者感到必
须照他理解的那样去描绘事物 ”。① 由此 , 他反对那种直接照搬生活的 、摄影式 的 “再现 ”, 反对将艺术与对生活的 “反映 ”相提并论 。他认为刻板的 “模仿 ” 绝不是艺术的目的 。因为浇铸品虽可以制作出精确的形体 , 但却永远不是雕塑 ; 无论如何惊心动魄的刑事案件的庭审记录都不可能是真正的戏剧 。泰纳的这一论 断 , 后来在左拉那里发展成了一个公式 : 艺术乃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显现出来的 现实 。在给好友安托尼 ·瓦拉布雷格的信中 , 左拉曾就艺术再现的真实性问题发 表看法 , 提出了其独到的 “屏幕说 ”: 在事物与作品之间 , 站着的是一个个秉有 独特个性并认同某种艺术理念或艺术方法的作家 ; 现象经过作家独特个性或气质 这道 “屏幕 ”的过滤后按特定的艺术规则以 “影像 ”的方式进入文本 。与前自 然主义 “摹仿 ”或 “再现 ”的 “真实 ”相比较 , 自然主义之 “真实感 ”, 是在 个体之人与世界的融合中达成的 , 并由此获得了它自身特有的一种 “真实 ”品质 ———它并非纯粹客观的现实真实 , 而是感觉中的现实真实 。由此 , “摹仿论 ”或 “再现说 ”的 “本质真实 ”就被颠覆了一半 , 同时也保留了一半 。同时 , “真实 感 ”也有着自己特有的 “主体 ”意识 ———它并非纯粹主观的主体情感意向 , 而 是与世界融为一体的 “真实 ”的情感意向 。这样 , 浪漫主义的 “情感表现说 ” 中那种绝对主观的 “情感主体 ”就被吞没了半侧身子 , 又保留了半侧身子 。经由 对 “真实感 ”的强调 , 自然主义在 “真实 ”这样一个在西方文学传统 ———尤其 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中的 “常数概念 ”里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汁液 , 使之获得 崭新的质地 , 从而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由此 , 继浪漫主义激情洋溢的反叛之 后 , 自然主义对亚里士多德以降长期主导西方文学的 “摹仿说 ”理念与 “再现 式 ”叙事从内部实施了革命性改造 , 开启了 “体验主导型 ”的崭新叙事模式 。 这一新的叙事模式与象征主义所创造的新的诗歌模式一起 , 直接开启了现代主 义。
·34·
“真实感 ”: 重新解读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论
揉造作的笔调 , 所有形式的精华 , 都比不上一个位置准确的词 。”① “在这个世界 上 , 没有比一个写得好的句子更为真实的了 。”② 直接为自然主义提供哲学 - 美 学理论支持的泰纳也说 : “堪与想象力 、天才相比的 , 是词汇的丰富和语言上不 断的 、大胆而又几乎总是成功的创新 。”③ 这些明晰的表述证明 , 左拉的 “真实 ” 即 “真实感 ”, ——— “真实 ”存在于 “语言 ”这条将人与世界连通起来的 “绳 索 ”之上 。而法国另一位重要的自然主义作家则说得更加清楚 : “写真实就是要 根据事物的普遍逻辑给人关于 ‘真实 ’的完整的意象 , 而不是把层出不穷的混杂 事实拘泥地照写下来 。”④ 龚古尔兄弟也异口同声地说 : “小说应力求达到的理想 是 : 通过艺术给人造成一种最真实的人世真相之感 。”⑤ 在他们的表述中 , “真 实 ”或者只存在于 “意象 ”之中 , 或者只存在于一种 “人为的 ”或 “人造的 ” ( “艺术给人造成的 ”) “感觉 ”之中 , 这与左拉的表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
对 “真实感 ”的追求 , 使自然主义文学叙事基本立足于 “感觉体验 ”③, 也 就是左拉所说的 “分析以感觉为先导 , 感知来自观察 , 描绘始于感动 ”。④ 感觉 , 正是 “主体 ”与 “客体 ”交汇融合之处 ; 感觉印象的叠加 , 在主体内部积淀为 独特的生命体验 , 而这是发起并主导自然主义叙事的核心元素 。拉法格曾敏锐地 指出 : “自然主义 , 在文学上它相当于绘画方面的印象派 。根据这种理论 , 作家 应当完全站在旁观的立场 , 接受某种感觉而加以表现 , 不能超过这限度 。”⑤ 在 自然主义作家那里 , 文学叙事集中指向 “人物的感觉体验 ”。作家们普遍致力于 研究并表现人的感觉与本能 , 此乃自然主义文学文本的突出特点 。关于自己的第 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黛莱丝 ·拉甘 》, 左拉曾坦率地承认 : “只要细心读一下这 部小说 , 就会看到每一章都是对生理学上一种奇特病例的研究 。一句话 , 我只有 一个愿望 : 既然眼前是一个强壮的男人和一个欲壑难填的女人 , 那么就找出他们
从根本上说 , 左拉反复强调的 “真实感 ”, 就是要求小说文本应该给出关于
① [法 ] 左拉 : 《论小说 》, 见朱雯等编选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2年 , 第 252页 。 ② [法 ] 左拉 : 《致居斯塔夫 ·福楼拜 》, 见 《左拉文学书简 》, 吴岳添译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1995年 , 第 113页 。 ③ [法 ] 泰纳 : 《给埃米尔 ·左拉的信 》, 见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 》, 第 334页 。 ④ [法 ] 莫泊桑 : 《〈皮埃尔与若望 〉序 》, 见 《法国自然主义作品选 》, 第 800页 。 ⑤ [法 ] 龚古尔兄弟 : 《日记 》, 转引自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 》, 第 316页 。 ⑥ [法 ] 左拉 : 《给安托尼 ·瓦拉布雷格的信 》, 见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 》, 第 265页 。 ⑦ [法 ] 莫泊桑 : 《论小说 》, 见 《漂亮朋友 》, 王振孙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3年 , 第 405 - 406页 。
正如 A1O1洛夫乔伊所指出 , “自然 ”这个词在与 “艺术 ”相对的意义上包 含两个主要的区域 : 用于描写外部世界时 , 它指的是宇宙中未经人类苦心经营而 自动形成的事物 ; 用于描述人的心灵时 , “自然 ”指的则是人身上那些与生俱来 的特性 , 这些特性 “最为自发 , 绝非事先考虑或计划而成 , 也丝毫不受社会的束 缚 ”。④ 自然主义作家所要 “返回 ”的 “自然 ”, 绝不只是有人所理解的那种的外 部的客观自然 , 而是洛夫乔伊所指出的两种 “自然 ”; 自然主义所要达成描写的 “真实 ”, 也不仅仅是有人所理解的外部的客观 “真实 ”, 而是要同时达到外部和 内部的两种 “真实 ”, 甚至首先更是一种内在的真实 。“如果我的小说应该有一 种结果 , 那结果就是 : 道出人类的真实 , 剖析我们的机体 , 指出其中由遗传所构 成的隐秘的弹簧 ……”⑤ 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两种 “自然 ”“相遇 ”中所达成的 一种 “真实感 ”。“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 ”, 这是在哲学层面对所有人都成 立的一个命题 。左拉 “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 , 如实地表现自然 ”这一命题 的后半句 , 即在 “如实地感受自然 ”的基础上 “如实地表现自然 ”, 则是针对作 家 (艺术家 ) 提出的一个命题 。这个命题意味着作家 (艺术家 ) 不仅要 “如实 地感受自然 ”, 而且还必须将由此得到的 “真实感 ”也即 “真实 ”本身通过语言 如实地 “表现 ”出来 , 即在文本中达成一种可以与他人分享的 “艺术真实 ”。 “在今天 , 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就是一个有真实感的人 , 他能独创地表现自然 , 并 以自己的生命使这自然具有生气 。”⑥ 在其他地方 , 左拉还谈到了 “艺术真实 ” 的鉴定标准 , 即一个作家能否 “如实地表现自然 ”的标准 : “所有过分细致而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