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与猪病防治》说课说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动物科学与技术系的,我所汇报的是《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思路。
我的汇报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定位与目标;第二部分是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第三部分是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第四部分是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第五部分是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第六部分是现有的教学条件;第七部分是教学特色。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目标通过以下4个方面对本课程做简要介绍:1课程性质2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3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岗位群4课程培养目标1课程性质:《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动物养护和疾病防控两大核心能力培养而设置的专业主干课。
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而设计的新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起源于201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此之前养猪生产在养猪学里面,猪病防治的内容分散在兽医内科、兽医外科、兽医产科、传染病、寄生虫病之中,这种学科式的课程体系与高等职业教育很不适应。
现在规模化养猪企业里饲养员、技术员、防疫员、治疗兽医、甚至设备机械的操作维修,人人都可以独立完成,可我们的学科型教育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在此情形下于2010年结合省级试点专业建设,对原有课程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整合,把养猪生产从养猪学中整合出来,把猪病防治从内外产、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整合出来,形成与规模化养猪生产岗位群相对应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
2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1)河北省是养猪生产大省,种猪和肉猪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的贯彻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河北,服务地方” 的办学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改革,以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不断调整和完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不断满足养猪生产第一线急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
(2)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养猪与猪病防治技术的运用能力,能直接从事养猪企业的技术工作;具备猪的品种识别,种猪质量鉴别以及种猪生产能力;具备仔猪生产的能力;肉猪肥育能力;具备养猪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猪的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养猪生产及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岗位群岗位1:饲养管理员岗位2:猪场经营管理员岗位3:猪病防治员(猪病诊疗机构、兽药厂的售后服务人员、猪场驻场兽医)岗位4:繁殖育种员目前我系30%毕业生就业于养猪与猪病防治行业,因此开设《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适应市场需要的结果。
4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猪场的场址选择、规划设计与布局,以及猪舍建筑的设计。
②掌握不同生长阶段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③掌握不同生理阶段猪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机理及防控措施。
能力目标①猪品种的识别与选育技术:了解常见猪品种的体型外貌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利用情况,掌握常见猪品种的识别技术。
②猪的繁殖技术:能够进行母猪发情鉴定;掌握猪人工授精技术、妊娠诊断技术、母猪接产技术。
③猪的饲料配制技术:能够进行各种猪饲料配制;学会猪饲料的识别;掌握猪饲料配方拟定。
④猪饲养管理技术:能够进行各类猪群的饲养管理。
⑤猪病的防治技术:学会进行病死猪的剖检;学会猪场的消毒技术;能够进行猪常见病的防治。
⑥猪场的规划设计技术:能够进行猪场的工艺流程设计;会猪场的平面设计。
职业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最高的社会责任感来实施医疗行为,不得使用假冒伪劣兽药坑农害农,更不得违规使用国家禁用药品或添加剂,危害社会公共安全。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更新教育理念突出高职特色首先要弄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课程建设的基础。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高职教育必须与岗位结合,必须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生产过程相结合。
为此,我们在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进行了以下改革:1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准确定位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对目前养猪行业,特别是一些猪场、饲料公司的广泛调研,根据畜牧企业对技能型人材在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2010年本课题组成员对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得到加强。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现代养猪生产理论基础和职业素质。
专业技能达到能组织、生产、管理和营销的培养目标。
2 、以培养目标指导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
根据目前河北养猪现状,在2010年对该课程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更新。
将学术为主而在生产中无用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删减。
同时将现代猪场生产管理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猪生产技术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实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实际参观、观看幻灯片改为到种猪场现场教学,亲自动手集中实训,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的结合。
注重技术上的应用性,而不是学术上的理论性。
第三部分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三年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90%来自于职业高中,10%来自于普通高中。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微生物学》《药理学》、《家畜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特点:目前学生大概分为三个层次群体:(1)优等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掌握的较好,课余时间或寒暑假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有了一定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此类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不会有困难,能够顺利的完成课程学习。
(2)中等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并不完善,专业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也不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处理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此类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不能充分利用已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课程服务,在系统完善的掌握本课程知识上会有一定难度。
(3)差等生:基础知识薄弱,对本行业无太大兴趣,学习态度消极。
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难度。
教育理念:激励优等生、带动中等生、提携差等生针对本课程特点及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课程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方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加强调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比如在课堂中多使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从生动的案例中潜移默化的获取知识。
并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特点,主张因材施教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布置作业时,也适当的采取分层的方法,既不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无事可做,也不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3)、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一些学科知识竞赛,以竞赛为激励手段,可以使学生以不同于考试的形式,一方面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
(4)、关爱学生,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较差,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但其实他们内心还是很渴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的。
这时候,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态度往往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如果教师能对这部分学生给予必要的关注,及时的给予他们辅导和鼓励,将能大大的鼓舞他们,使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1 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取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课程项目教学组织安排见表第五部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突出工学结合,取得明显效果。
(1)将理论教学由原来的由教师课堂主讲改为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教师讲评的现场操作、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的教学方法。
(2)把原来的泛泛而讲改为结合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和难点。
(3)把原来的单讲理论改为结合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4)把原来的文字描述性讲授改为结合课件图片、技术视频开展情境式教学。
(5)把原来的只讲不查改为结合课堂提问、发言、现场技术演练和顶岗实训对学生进行训试。
(6)加强实践教学,按照猪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完全在种猪场进行。
由主讲老师与生产场的外聘实训教师一起完成。
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最认真,热情度高。
充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
考核方式的改革关于对学生的考核评估,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实行了一整套考核评估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学校教学考核办法:从习题库抽出考试题,闭卷考试,实行百分制,90分以上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第二是工学结合考核办法:工学结合工作单位上的生产成绩占80%。
考勤、表现、日记、总结等占20%,总评 90分以上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第三是顶岗实习考核办法:顶岗实习完全依据学生创造的生产成绩来考核,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的生产岗位上顶岗实习,所完成的生产成绩超过生产指标的为优秀,达到生产指标的为良好,低于生产指标,但在5%以内的为及格,低于生产指标,但超过5%为不及格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我们都制定了考核标准,特别注重了过程考核,实训考核已占到总成绩的 50% ,使学生在平时就必须认真学习,达到能力培养要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六部分现有的教学条件(1)师资队伍情况由于本课程的特点,要求任教教师专业基础扎实,积累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具有养猪企业或生产一线的实践工作经历,有较强的猪生产实验、实训操作技能;掌握现代养猪业的前沿技术。
教学人员共四人,均为畜牧、兽医专业,其中两人硕士,全体人员专业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全体教学人员都具有养猪企业或生产一线的实践工作经历,均有较强的猪生产实验、实训操作技能;掌握了现代养猪业的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