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军队的战斗意志浅析国共成败
【摘要】在气贯长虹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最初的130万消灭了国民党的807.1万大军(至1950
年6月),这不能不说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然,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有很多原因,这里就军队的战斗意志方面分析国共成败的原因。
【关键词】解放战争;军队;战斗意志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共两党围绕和平建国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
战争初期,国民党有一支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246个旅(相当于整编前的师),武器装备精良,后勤供应充足,有45个全部美械装备的现代化师,战斗力很强的空军、海军及装甲兵部队。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30万人,其中野战军仅61万人,大部分是刚从游击部队和地方部队改编来的,正规作战经验不足,装备也很简陋,没有飞机、坦克、军舰,大炮也不多。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显而易见,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大军,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然,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有很多的原因,这里从军队的战斗意志方面来分析国共成败的原因。
“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
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①精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战斗意志上。
所谓战斗意志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思想态度,即每个战斗人员都是抱着战胜敌人的地决心,跟敌人血拼到底,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综合起来的一种不轻易改变的精神状态,是军人在维系和实现既定的价值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性和彻底性,其中包括信念和意志等。
”②军队的战斗意志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国共两军在解放战争中战斗意志的不同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对战斗意志的影响
一般来讲,在一场战争中,正义的、得民心的那一方的战士的意志会比较顽强。
因为:1.在战争中正义方的战士战斗目的明确,精神支柱坚实,且不易摧毁;而非正义方的战士,也许他在某一场战斗中意志坚定,目的明确,但必不能长远。
2.从战士本身来讲,如果他是正义的,他所在的一方是得民心的,那么他就会成为他的家人、朋友、甚至全国民众心中的英雄,士气便会提高;相反非正义方的战士,受家人、社会议论的影响,必会影响斗志;3.从指挥员来讲,做战前动员,或其他政治动员时,正义方的指挥员工作就比较容易做。
具体到国共两党,正义的一方显然在共产党这方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建国,而国民党极力维护一党专政,发动了内战,站在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民心。
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虽然谈判破裂了,但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各民主党派
和受苦受难的全国人民的支持,满载民心而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二、军队装备对战斗意志的影响
正如前面所说,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的装备远远优于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但为何国民党军战士的意志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战士的战斗意志顽强呢?也就是军队装备对士兵的战斗意志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说好的军队装备能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再加上运用好的战术,就能打胜仗,打胜仗后队伍的士气提高,那士兵的战斗意志也必会提高。
但好的军队装备也会对队伍产生负面影响,好的军队装备会使队伍产生轻敌思想,古人云:“骄兵必败”。
一旦轻敌,对战斗的准备不充分,就会使其错误地估计敌我形势,又做出错误的判断,致使战斗失败,这样一来,士气必会受打击,战斗意志也会削弱。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狂傲轻敌,比如战争初期扬言要在48小时内一举歼灭中原解放军,结果是一败再败,士气越来越低落,战斗意志也越来越薄弱,以致最后大批向解放军投诚。
三、战争目的对战斗意志的影响
战争的目的不同对战争双方军队的战斗意志具有不同的影响。
1、就国共两党来说,国民党发动战争目的是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独裁统治,这就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而共产党是进行的自卫战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就国共两党的军人来说,国民党的军人大部分都是为了升官发财,谋取个人私利。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也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同日寇浴血奋战,舍生忘死。
因为抗战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如果国家亡了,又谈何个人。
不过解放战争就不同了,组织敢死队都要靠赏钱,士兵没有舍生忘死的战斗意志了,抓的壮丁就更没有战斗意志了,每场战斗解放军都能抓很多俘虏。
而共产党的军人就不同了,军队的指挥员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强大的信仰支持顽强的战斗意志。
士兵大都是受压迫的贫苦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中共又实行土地改革,给广大农民分配了土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都血战到底。
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③他把这一原理运用到军事科学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③
由于上述几个的因素的影响,国共两军在解放战争表现出的战斗意志是不同的,解放军意志顽强,越战越勇,而国民党军队则意志消沉,虽然也有少部分意志顽强,同解放军血战到底,比如青年军,他们履行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职责,但大部分的国军意志薄弱。
在整个解放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1万人,其中一半都是投诚或被俘的,这就是毫无抵抗斗志的表现,在抗日战争中就没有出现过这种大数量的投诚或被俘行为。
凭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坚强战斗意志,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步走向了
强大,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一个在政治上翻了身的、经济上独立的、各民族共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从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④的历史使命,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将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就为人民解放军履行使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对官兵的战斗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一些军事强国相比,在武器装备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有少数官兵感到武器不如人,“仗没法打”,心理上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恐高症”,敢打必胜的意志还不够坚定。
面对这个现实,需要增强战士的战斗意志,加强官兵战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和训练。
用爱国主义精神来来增强军人的战斗意志,爱国主义精神是军人战斗意志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竭力量源泉。
培育官兵的战斗意志就是要引导官兵树立国家意识,强化国家认同,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确立为价值追求,激发官兵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以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己任,做祖国安全和统一的坚强捍卫者。
要敢于向敌人亮剑,即使装备不如敌人,也要敢于顽强战
斗;即使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也要敢于勇往直前;即使是明知是死亡,也要敢于坦然面对;即使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也要临危不惧,敢于拼搏,并且永不放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培养成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注释:
①克劳塞信茨著.战争论(第1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②倪修仁.论坚守“大丈夫气节”对培育战斗精神的意义[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19(2).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④十六届五中全会后,胡锦涛到南京军区视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