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专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公共关系学专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成很好的对接效果 , 所以即使不是对 口就业也 能够较快实 现 就业 , 这应该成为确定公共关系学本 科专业保 留其独立地 位 的客观依据 。
(二)学科归属统一于公共管理 , 可授管理学 、文学学位 统一公共关系学学科归属 , 对规 范与促进 公共关系学 专 业教育事 业的发展具 有重 大意义 , 上 述核 心学术 期刊 空缺 、
2 .给社会注入与强化了沟 通 、公开 、合作 、共赢 及形象 观 念 。沟通 、公开 、共 赢 、合作 、形象 是公 共关 系固 有的 基本 观 念 , 并具有普世 性 。 随着 政府公 共关 系的开 展 , 这些 观念 已 经成为推 进中国社会 进步 的主流 意识 和重 要思维 。 2001 年 北京成功申奥和中国 加入世 贸组 织 、2002 年上海 成功 申博 , 即为公共关系沟通的范例 ;2003 年起新闻发言 人制度在全 国 各地普遍 建立 、2008 年正式 施行《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政 府信 息 公开条例》 及汶川大 地震 传播 管理的 经验 事实 , 则提 供了 信 息公开的样本 ;2005 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 的和平发 展道路》 白皮书 , 明确指出合作 、共赢是“我们的 理念” ;2011 年中国 国 家形象传播片《 人物 篇》 在美 国纽约 时报 广场 大型电 子显 示 屏和美国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 , 标志 着国家 形象意 识 的彰显 。
一 、专业开设情况 (一)专业设置在 21 世纪头十年进入理性 期 公共关系 从 20 世纪 80 年 代初传入 中国大 陆后 , 我国 教 育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 情 , 从 80 年代后 半期到 90 年 代前半期 , 掀起了一阵开设公共关系 学课程和面 向社会举 办 公共关系培训班的热潮 , 有几所高校 还设置了公 共关系学 专 科专业或本科方向 。 但由于学理准备不足 , 公关 虚热转入 公 关低潮的局面 随之 在 90 年 代后 半期 出现 。 这 过程 中 , 只 有 中山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等极少数高 校的公共关 系学专业 坚 持了下来 。 具有公 共关系学 专业教 育标杆 意义的 公共关 系学本 科 专业教育 , 努力 走着专业化 、规范化道路 。 按照信 息传播 、关 系协 调 、形象管 理的职 能目标 , 构建 涉及管 理学 、传播 学 、社 会学 、心理学 、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课 程体系 ;地处公 共 关系一线城市的 高校 , 尤 其重视 与业 界合 作 , 锻 造学 生对 公 共关系项目开发与执行的实务能力 。 (二)建立了本 、硕 、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适 应改革开 放和市 场经济 体制确 立对公 共关系 人 才的 需求 , 1994 年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试办了 我国第一 个 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 。2001 年 , 中国传媒大学和 东华大学 公 共关 系学本科专业以“ 经教 育部 批准设 置的 目录外 专业” 身 份获 批招生 , 专业代 码为 110305 W, 隶 属于 公共管 理类 。 因 为公共关系学目 前还 不是研 究生 学科 专业 , 按照 规定 , 拥 有 一级 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可以自主设置硕士 专业 , 目前设置 公 共关系硕士专业的 高校有 4 所 , 最早 招生时间是 2004 年 , 纵 观中 国内地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发 展历程 , 20 世 纪 80、90 年 代属于普及知识与试办专业阶段 , 21 世纪头十年进入专业 教 育理性发展阶段 。2001 年公共关系学本 科目录外专 业确立 , 2004 年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 , 2006 年公 共关系博 士 方向 开始招生 。 我国高 校公 共关系 学专 业教育 形成 了本 科 ——— 硕士 ——— 博士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 (三)上海成为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重镇 上海市是我国设置公共关系学本科专 业最多的 城市 , 先 后有东华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 大学 、上海第二 工 业大学 、华东师范 大学 5 所 高校 设置公 共关 系学 本科 专业 , 占全 国 16 所高校的 32 %。 设置公共关系硕 士专业的有 1 所 高校(复旦大学), 占全国 4 所高 校的 25%, 并且 在全 国最 早
(二)问题 1 .专业总量 偏少 , 布 点不 够合 理 。 我 国内 地有 31 个 省 (市 、区), 2009 年获准设 置公共关 系学本 科专业 的高校 有 16 所 , 每个省平均 1 所不到 , 全国 总量偏少 。 从 分布情 况来看 , 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 即 便如此 , 东部沿海 的辽宁 、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福建 6 个 省(市)还是 空缺 ;而三大 公 共关系一 线城市之一的 北京 市只有 一所 高校 开设公 共关 系
学本科专业 。 2 .学科归属多元 。 公共关系的 学科地位 已经得 到确认 ,
但是并未得到统一 。 其学科 归属目 前有 3 个 官方 文件 :第 1 个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 分类与代 码表》 , 公共 关 系学被列 为二级 学科 , 代码为 84054, 归 属于社会 学类(代 码 840);第 2 个是《 授 予博 士 、硕 士学 位和 培养 研究 生的 学科 、 专业目录》 , 其中“ 公共关系学研究” 作为 研究方向被 提及 , 归 属在二级学 科传 播学(代 码 050302)之下 的应用 传播 学研 究 领域 ;第 3 个是《 经教 育部批 准设 置的目 录外 专业 名单》 , 公 共关 系 学 专 业 代 码 为 110305W , 归 属 于 公 共 管 理 类(代 码 1103)。 这样 ,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归属就有了 3 个说法 。 从作 用上看 , 第 1 个 文件 对科研 项目 申报 与管 理有 意义 ;第 2 个 文件对研究生专业教育有意义 ;第 3 个文件对本 科生专业 教 育有意义 。 第 1 个文件与公共关 系专业教 育的关系 不大 , 困 扰主要出现在第 2 个文件与第 3 个 文件的学 科门类 二元上 : 第 2 个文件的学科属于文学门 类 , 第 3 个文 件的学 科属于 管 理学门类 , 也就是说 , 按照现有学科专业 目录 , 公共关系学 本 科生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 , 研究生授予的是 文学学位 。
显然 , 公共关 系 学归 属公 共 管理 学 科更 符 合其 内 涵 要 求 。同时 , 明确其可 授管理学 、文学学位 , 能够体现公共关 系
学这一交 叉学科专业的 特点 和发挥 不同 学校 强项学 科的 优 势 , 并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
[ 参 考 文 献]
[ 1] 居延安等 公 共关系学[ M] .上 海 :复旦大 学出 版社 , 198 9 .
杨 晨
(中国计量学院 公共事务系 , 浙江 杭州 310018)
[ 摘 要] 21 世纪头十年 , 我国 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进 入 理性发展期 , 但专业开设也存在着 总量偏少 、布点不 够合理 、 学科归属多元 等问题 。 文章认为 , 在 修订普通高 等学校本 科 专业目录时 , 宜把公 共关 系学专 业确 定为 国家控 制专 业 , 合 理发 展与布点 , 明确其可授管理学 、文学学 位 , 这 对培养新 型 人才和科学促 进公共关 系学 专业教 育事 业的发 展具 有重 要 意义 。
师资力量分散的问 题也会 迎刃 而解 。 关 于公共 关系 学学 科 归属的讨论 , 学界从 20 世纪 80 年代 末以来 就不间 断地进 行 并汇集成了三种 主要 观点 :主张 公共 关系 学科独 立 , 以居 延 安教 授为代表 ;主张归属于管理学 , 以徐美 恒教授为 代表 ;主 张归 属于传播学 , 以廖为建教授为 代表 。 公共关 系学归属 于 公共管理 , 会成为一个二级学科 ;公共关 系学归属于 传播学 , 会成为一个研 究方向 。 有鉴于此 , 笔 者主张公共 关系学研 究 生学科宜同本科专业统一于公共管理 。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2011 年 11 月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Nov ., 2011
第 33 卷 第 4 期
Vol.33 No .4
公共关系学专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 142 ·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2011 年 11 月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Nov ., 2011
第 33 卷 第 4 期
Vol.33 No .4
招生 。设 置公共关系 博士 方向的 有 2 所 高校(复 旦大 学 、上 海外国语大学), 占全国 5 所高校的 40%、占全国 6 个公共 关 系博士方向的 33%, 并率先在全国招生 。
上海的公共 关系 师资 力量雄 厚 。 上海 市公 共关 系协 会 是 1986 年成立 的 中国 内地 第 一个 省 级公 共关 系 协会 ;2005 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与复旦大学新 闻学院合作 , 建立 了 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 ;2008 年上海外国语大 学与上海市 公 共关系协会和信诺传播顾问集团联合 , 成立了 公共关系研 究 院 。 这些机构集中了一批杰出的公共关 系学者 、专家和业 界 精英 , 他们既是上海 公共 关系 界的领 军人 物 , 也是我 国公 共 关系界的中坚力量 。
[ 关键词] 公共关系学 ;发展现状 ;中国高校
自 1994 年国家教委批准 中山大 学试办 我国第 一个公 共 关系学本科专业起 , 到 2009 年全 国除台 、港 、澳外 共有 16 所 高校获批开设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 。 在这 一进程中 , 实现 了 公共 关系的职业化和确立了公共关系 学的学科地 位 。 但是 , 2010 年教育部在启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 目录修订工 作时 , 该 年不再批准高 校增 设 公共 关系 学本 科 专业 ;2011 年 4 月 20 日 , 教育部办公厅向地方教育行政部 门和部属高 等学校印 发 《 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 一稿)〉修 改 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 2011] 28 号), 在《 普通高 等学校本 科 专业 目录(修订一稿)》 中 , 公 共关系 学专 业被合 并到 行政 管 理专业 , 于是引发了公共关系学本科 专业是撤是 留的议题 管 理问题 , 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大都强 烈表达了反 对合并的 意 见 。 那么 , 如何客观认识 15 年(1994 -2009 年)来我国公共关 系学专业教育的成 绩和不 足 ? 应该 怎么 确定公 共关 系学 本 科专业撤留的依据 ? 本文试图对此做出一个基本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