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中国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英语教学法》学年论文学 院 外国语学院专 业 英 语年 级 09级 2班姓 名 赵竞 王肖娜论文题目 中国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指导教师 崔淑丽 职称 副教授2012 年 06月 20 日学号: 035 206目录引言 (2)1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3)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 (4)1.2.1 存在问题 (4)1.2.2 原因分析 (5)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6)2 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发展 (7)调查结果分析 (7)建议 (10)3 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12)研究方法 (13)研究结果与讨论 (13)3.2.1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14)3.2.2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比较 (14)4 结语 (14)5参考文献 (15)中国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调查【摘要】在当今社会,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懂得英语,以便及时了解国外的动态,吸取其先进经验,以扩大我们的优势,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初、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现在国家大力支持英语教育事业,社会上也是积极的响应。

比如有“疯狂英语”、“新东方”等等。

在学校,也是上至大学,下至小学、幼儿园都开设有英语这门课程。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那么中国英语教师的现状是什么呢?存在哪些问题呢?英语教育应如何实施?关键词:英语教师英语教育现状和问题引言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各项素质,是实现和完善两个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关键,而目前国内英语教师的继续仍停留于“培训”、“”范畴,广大英语教师也仍然在被动地期待接受“培训”和“”的机会。

鉴于我国小学开设英语后,英语教师将从现在的几十万增长到一百多万;由上级和相关单位组织的“培训”和“”,很难解决他们终身的继续学习问题。

本文从新兴的“教师发展”概念出发,立足我国实际,全面论述了英语教师发展的特点、内容、途径、方式和矛盾。

进入新世纪后,部已陆续研制、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并在数以百计的区县展开实验工作,在全国推广和宣传两个英语课程标准。

这两个新英语课标从教学的理念、内容到实施措施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而其贯彻实施的效果以及在实验中得到不断完善的水平,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但综观全国英语教师学习新课标的情况,我们发现,对于如何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问题大都有所忽视或仍固守传统的师资培训理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因此,特写此文,希望引起主管当局及同行的重视,开拓英语教师发展的新局面。

1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小学英语课程实施质量的优劣。

尽管小学正式实施英语教学已有十多年,但小学英语师资水平至今未能令人满意。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为较深入了解这些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09 年3 月份对广州市6 个区(县级市)的283 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借鉴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有关理论来设计。

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可以分为三大类: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结构和专业品质。

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问卷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力、英语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与专业品质等四个专业发展领域的24 个子项进行了调查,按需要程度和专精程度两部分进行评价,每个子项有四个选项,依次赋值1-4 分。

数据采用SPSS 进行分析,除了统计每一选项教师的选择情况外,还检验了不同背景教师的选择差异性。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1.教师重视专业能力甚于专业知识和专业品质,专业自信心总体偏低从“需要程度”平均值来看,四个专业发展领域的平均值都超过3 分,24 个子项均被评为“需要”;需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英语教学能力(M=)、基础能力(M=)、专业知识(M=)、专业发展能力与专业品质(M=)。

教师对四个专业发展领域专精程度的评估总体不高,反映出教师的专业自信心不足。

其中“专业知识”被评为“不专精”(M=),其他三个领域为“有些专精”。

专精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能力(M=)、英语教学能力(M=)、专业发展能力与专业品质(M=)和专业知识。

比较需要程度与个人专精程度两部分中得分较高和较低的选项可知,教师认为更为需要的是“英语教学能力”,个人更专精的是“基础能力”;需要程度偏低与个人专精程度偏低的选项有四项重合,集中在“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能力与专业品质”领域,如“了解目前儿童英语教学的教育政策与制度”和“乐意承担公开课等教学任务”子项的得分偏低。

由此可见,参与调查的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加强其“英语教学能力”,因该领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上课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能力与专业品质”领域因其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对它们的需要程度和专精程度均偏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不同区域教师之间的专业发展差异显著本部分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同时进行Scheffe 事后检验,以明确哪些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1.需要程度的差异分析。

各区域教师对专业发展内涵的需要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且在“基础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两个领域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天河区教师对这两个领域的需要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组。

○2.专精程度的差异分析。

不同区域教师对个人专精程度的评价在四个领域均具有显著差异()。

总体来看,海珠区教师的自我评价最高,均位列第一;荔湾区教师均位列第二,天河区和从化市教师分列第三和第四,萝岗区教师位列第五,花都区教师列为末位。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2.1 存在问题1.重视专业能力发展而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教学能力的追求是教师的持久话题,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基础。

调查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虽然承认自己对小学英语教学理论、活动设计和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等专业知识最缺乏,但在专业发展需求调查中,专业知识的需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种看法令人担忧,因为理论与实践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交替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

专业能力不能与专业知识分离。

在实际情境中面临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往往有其概括性和规律性的一面,教师只有在真正理解了内在于具体行为和方法的理论后,才能避免盲目遵循教学常规或模仿他人,才能在不同情况下灵活地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

2.忽视专业品质发展。

专业品质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转岗小学英语教师能否胜任新的教学岗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专业品质。

但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和专业发展能力不足,只有%的教师能积极参与教学观摩并吸收别人的优点,%的教师有自己的英语教学理想,21%的教师乐意承担公开课等教学任务,%的教师会关注儿童英语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发展。

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重视教学研究,不知道从教学研究中获取经验和信息来充实自己。

3.专业发展阶段错位。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如美国学者卡茨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26-30 岁年龄组的教师和任教6-10 年的教师从年龄和任教年限看,应大体处于卡茨划分的“巩固时期”,但与卡茨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不一致的是,这两个年龄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专精程度的评估表明他们尚处于卡茨理论的“求生存时期”,需要技术与情感方面的支持来发展其教学的适应能力。

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教师多为转岗教师,其在英语专业教学方面的自信心、经验和能力尚处于转型阶段,犹如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新教师,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岗位需求,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

1.2.2 原因分析1.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以参与专业进修。

教学任务重首先表现在任教班数多,备课任务重。

广州市小学英语课程1-2 年级每周每班开设2 节,3-5 年级为3节,六年级4 节。

英语教师要达到额定的教学数(一般每周14-18 节不等),平均要承担四至五个班的教学任务,且多跨年级,每周的备课量也随之增加。

尽管与音乐、体育学科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周教学数相对少一些,但在考试评价、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严格,对教师构成极大压力。

另外,由于课时不够,七成以上的教师还需要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量相应增加。

其次是任教学生人数多,差异大。

广州市小学平均班额为人,若以每班42 人来计算,每位英语教师要面对的学生达二百来人甚至更多,因为实际班额在45人以上的占%,有的班人数超过60。

每天批改作业、检查背诵、听写单词等工作占用了英语教师课堂外的绝大多数时间。

另外,学生人数多,两极分化明显,学习差异大,令英语教师感到教学愈加困难,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基本成为不可能。

80%以上的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差异大是其教学最大的困扰。

面对大班额、多班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差异的日益扩大,再加上对新教材不熟悉、外语学习环境不利等因素,英语教师工作压力极大,即使有心进行专业进修,也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

因此,调查中有三成教师表示不愿意或极不愿意从事英语教学。

2.培训效果不理想。

首先,受众面窄,教师受训机会少。

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以及提升其学科教学能力。

就前者来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说,能够直接与英语母语者交流是最好的方法,如聘请外籍教师、出国培训等,但此类培训所需经费庞大,特别是出国培训动辄几万。

广州市教育局和部分区县教育局陆续组织了几批小学英语教师出国培训,但对象限制在骨干教师,大部分真正需要培训的教师则没有这些机会。

一些市内或区内组织的研讨活动因场地不够等原因限制名额。

其次,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通常是在职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

目前,校本培训的途径不外乎开展课题研究、上研讨课、集体备课和自学等方式;校外培训主要有观摩课例、听专家讲座、参加研讨会等。

这些培训一般面对所有教师,不能够针对不同教师的特殊需求展开,对转岗教师和非转岗教师、有经验教师和无经验教师等无明显区分度。

3.专业发展缺乏有力的专业引领。

调查发现,省级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更有信心,自我评估更高,是因为这类学校能够通过校本研究或校本培训,组织英语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法知识,进行各种课堂教学实践,使知识不断得到运用,不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循环使得城区教师或省级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而缺乏有力的专业引领的郊区或一般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日渐拉大了彼此间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