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四川话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
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
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
一、称谓: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生活用语: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打锤----是指打架;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归一 ----是指把事做彻底;弄巴实----是指做好;没来头----是指没有关系;光董董----是指赤条条的。
三、形容词:悬吊吊的----不稳当(妥);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瓜兮兮的----傻里傻气;温都都的----温热合适;香喷喷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四、歇后语: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武汉地名来历1 、三层楼三层楼位于武昌城区的北部,泛指和平大道与新河街交汇的地带。
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
清末,新河洲渐有居民,逐步形成武昌城外的集市贸易场所。
1912年,从事营造业的资本家喻兴隆在今和平大道445号处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底层开杂货锦、棺材铺,二楼开茶馆,三楼为说书场和皮影戏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这座三层楼房高踞于四周平房草棚之上,非常突出,成为这一带的显著标志,人们遂以三层楼泛指这一地区。
解放后扩建和平大道时,原楼己经拆除,但三层楼仍为这一带的区片名称。
由武昌至红钢城的16路公共汽车在此设三层楼站。
附近有条小街,至今仍叫三层楼街。
2 、六渡桥六渡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相交的地带,原有一桥,名六渡桥,又有六度桥、绿豆桥、六道桥、六斗桥、陆渡桥等多种称呼。
名源亦不止一说。
一般认为是三百多年以前成河的玉带河上的三十多座渡桥中的一座。
当时的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
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
为便交通,多处建桥。
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
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
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3 、宗关·水厂宗关和水厂都是汉口汉水铁桥至江汉三桥一带的泛称,几乎是同意语,但又名有自己的来历、所指。
宗关俗称上关,与下关汉口汉关对称,和武昌关,汉阳朝关一起,同属旧江汉关监督署,是过去的征税机构。
名源"江汉朝宗"的"宗"字。
清代在这一带没关收税。
民国以后,征税作用渐小,三十年代以后仅为码头、渡口。
水厂即宗关水厂。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汉口巨商宋伟臣等筹办既济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意),在宗关兴建水厂,是武汉市最早的自来水厂。
水厂建成后,四周多为农田菜地或荒地,只有水厂较为显著,人们便以水厂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相沿至今。
4、水果湖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水果湖并不产水果。
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
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
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水果湖边有放鹰台,传为唐代诗人李白放鹰之处。
解放后在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铲、稻壳烧土和陶制生活用具等,说明武汉地区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现在这一带有洪山宾馆、电讯中心大楼、计量中心大楼等高层建筑。
开封的历史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朔至新石器时代。
夏朝(帝杼)曾在开封一带建都157年,史称老丘。
商朝曾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
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迁都大梁,这足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
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定都于此,所以开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公兀前225年,秦改大梁为浚仪。
公元534年东魏孝静帝时,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没汴州总管府。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永平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定都东京,置开封府领17县。
北宋时期,开封历经儿帝168年,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均出自北宋时期。
公元1130年,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
元灭金后,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
元朝末年,韩林儿、刘福通毕领的红巾起义军,曾在开封建立“龙凤”大宋农民政权。
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粱路为开封府,封第五子朱橚就藩开封,称周王。
清承明制,但撤去藩封,开封仍为省、府治所。
中华民国改制,废开封府设豫东道。
民国3年(公兀1914年)祥符县改为开封县。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成立开封市。
民国21年(公元1932年)设行政督察区。
1938年日军占领丌封,省会西迁,次年日伪在开封成立河南省政府。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恢复开封原来建置。
1948年6月22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开封,因战略需要,旋即撤离。
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开封,11月成立开封特别市,省会地位不变。
1954年10月,省会由开封迂往郑州,开封改为省直辖市。
1955年郑州专区迁至开封市改称开封专区,1958年开封市委托开封专区管辖,1962年开封市复为省直辖市。
1983年实行“市带县”体制,撤销开封专区,将原属专区的杞县、通许、尉氏、开封、兰考五县划归开封市管辖。
历史文化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
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
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谈熟语在英语新闻报道文体中的运用要了解熟语(idiomatic phrase)在英语新闻报道文体中的运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熟语的概念和英语新闻报道的文体词汇特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熟语准确、恰当地使用与新闻报道中,才不会犯一些望文生义、词不达意、前后矛盾、前后重复等错误、才不会闹出笑话。
一、熟语的概念和特征《辞海》中这样解释熟语: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能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说,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牛津英语字典中这样解释熟语:“a peculiarity of phraseology approved by usage of language and often have a special signification other than its grammatical or logical one.”。
在Ke Lin 时期他说“in standard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today, idiom is an Universal and essential element. And it is used with care, and ornaments and it enriches the language.”。
美国熟语字典编者Makkai给熟语这样定义”The assigning of a new meaning to a group of words which already have their own meaning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熟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它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的特征。
比如说:Curiosity Kills the Cat。
好奇害死猫。
Speak of the devil。
说曹操, 曹操到。
Man proposes and god disposes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To suffer for one’s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