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程的意义》优质教学设 计

《方程的意义》优质教学设 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王黎明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数学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4、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天平。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研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方程,你们听说过吗?你想了解方程的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知道的,并提出自己想问的一些问题,有的学生问:方程是什么?有的学生问:方程是个什么单位?有的学生问:方程和算式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问:方程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此时,老师总结:同学们问得好!让我们带着对方程的期待进入课堂。

(一)情境引入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看。

(课件播放视频)师:同学们都开心的小了,但笑声的背后也得思考,这个小虫子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呢?生: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

师:真好!尤其质量这个词用的非常棒!好,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一种新的知识。

(二)新知探究1、演示天平,引出等式。

(1)认识天平,了解平衡现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数学王国里一位新朋友,它也运用到了这种平衡原理,我们一起来认识它,请看—出示天平。

师:了解天平吗?生谈谈对天平的了解。

生1: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

生2:天平没有放东西的时候永远是平衡的。

生3:天平称东西时以便放砝码、一边放物体。

师:很棒!为了操作方便,使用天平一边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请看,它的指针指到刻度的正中,天平处于什么状态?生:平衡。

师:天平可以称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2)根据天平平衡现象写出等式。

师:在天平左边放2个50克砝码,右边放1个100克砝码,此时天平又会是什么状态呢?生:平衡。

师:平衡意味着什么呢?生: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的。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生:50+50=100师:说得不错!50+50(50×2)是天平左边两个砝码的质量,100是天平右边一个砝码的质量,天平平衡可以用等于号来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

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板书:等式)刚才这位同学真是了不起,写出了一个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学生举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沉浸在等式的海洋里了,那让我们回到天平上再来认识一些不一样的等式。

2、演示天平,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

师:请看(课件演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生:杯子的质量就是100克。

师: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已知数。

(2)往杯子里倒水,引出未知数。

师:接着往下看。

(课件演示倒水)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

这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生:x、y、z...师:如果水重x克,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吗?生:100+x>100(3)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师:如果想要知识水的质量怎么办?生:添加砝码。

师:好,添了。

(课件演示添加一个100克砝码)行吗?生:不行,再添砝码。

师:现在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吗?生:100+x>200师:又添了。

(课件演示再添加一个100克砝码)生:不行,太重了。

师:那怎么办?生:换一个轻的试试。

师:换轻的之前,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现在的左右两边吗?生:100+x<300师:现在可以了吗?(课件演示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一个50克的砝码)生:可以了。

师:这时候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吗?生:100+x=250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用天平称出来,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两种,平和不平”。

师:“对,不管是向哪边倾斜,总之都是不平。

那你们能够将以上这些式子按照这样来分分类吗?”师: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生:杯子的质量+水的质量=砝码的质量。

师:这时候同学们发现天平(生:平衡了)。

平衡意味着左右两边相等。

该用什么话来表示这个“!”呢?当我们发现100+x的质量大于200小于300克的时候,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一个50克的砝码试试的时候,我们惊喜的发现天平平衡了!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连串的动作解决了什么问题?生:杯子里的水有多重。

师:我们把杯子里水的质量用什么字母来表示?生:x。

师:当用x表示的时候,左边杯子的质量是100克,杯子和谁就是(100+x)克,为了知道水重多少克,我们不停的在做什么事?生:调整。

师: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生:平衡。

师:平衡了我们才能写出一个方程,叫做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是今天我们认识的第一个方程,你要问我什么是方程,我愿意这么去写:(板书)①为了解决问题。

②为了找到一种平衡关系。

③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老师愿意把什么是方程写成了3句话。

数学上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把这种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叫不等式。

师:数学是不是有点偏心?怎么看这个偏心?生:一个有两个名字,一个只有一个名字。

师:你觉得数学偏心有道理吗?等式很容易知识答案是多少,不等式只是一个范围。

对于数学研究来说,知道答案也好,知道范围也好,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方程解决了,再看怎么列方程。

列方程之前找到了天平的平衡,咱们这天平的平衡是左边和右边的质量相等,同意吗?(生:同意。

)其实有时候不光是质量相等,也有可能是数量相等,都可能表示出一种平衡。

所以怎么列方程,关键的关键是找?生:平衡。

师:还有一点,把那个水,也就是你不知道的数(问题)用字母表示出来,也把它当做一个条件。

我们为了建立这个平衡用到了100,还用到了x,还用到了250,把这三个条件让它们建立了一种平衡关系,我们就列出了方程,理解吗?师:我们以前教方程喜欢这么教,大家把手伸出来。

(师动手演示)方程其实就是左边等于右边,左边和右边相等。

当然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我们要解决问题,这时候未知数要放在里面。

要不我们尝试着换一道题目,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写一个方程,当然刚才那个方程不能算自己列的,是我们大家一起列的。

马上给你看的这道题目,就是你这辈子这课堂上列的第一个方程。

你们猜想一下,我给你们看的可能是什么?有一个声音说是天平。

天平最好是平衡的状态。

还有什么呢?把砝码的重量标好,把解决的问题标好,字母设好,就能写出来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哎呀,完全如你所愿,写吧写吧。

生:20+x=100.师:掌声!要不要再来一个?难不难,看第二个。

师:小小的故障,3个x相加也可以写成3x。

难不难?增加一点难度呗?怎么增加?假如把x藏起来,图上没有x了,你会不会设?咱们这个题实际上设的谁为x?生:梨。

师:设一个梨的质量为x。

这一点要明确,好,我们一起来看下一题。

来了,真好看的香蕉啊,看的我都想吃了,设谁为x,不准告诉我设香蕉为x,设一根香蕉的质量为x克。

这样就可以写出这个方程:3x=600.师:写几个方程了?生:3个了。

师:真棒!不一会就写出3个了,要不要列第4个,第4个的难度增加这哪里?难道列方程就一定让你清清楚楚的看一个天平在那吗?我要把天平藏起来敢不敢试一下?天平没了可以吗?哦!你想告诉我什么?就算没有天平,那能找到平衡就可以列出方程,就算没有天平我也能找到平衡,对不对?要不要试一下?天平藏起来,其实还是可能在的哦。

设谁为x?这样你就可能列出来一个2x=425,那么对于这句话来说,真正帮助我们理解平衡的是哪一个字或哪一个词啊?是哪一个字在表达平衡关系?生:是“是”字儿。

师:是的左边是2x,是的右边是425,我认同。

我们找到了“是”字这道题能解决,下道题可能连“是”字都没有了,怕不怕?那能不能找到一个相当于“是”字儿的字儿呢?好,我们一起来看。

下一道题是这样的。

这道题里没有“是”字儿了吧,有什么?生:刚好。

师:对!那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个方程:2x+300=2200,有的同学说写反了,没关系,我们通常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写在等号的左边。

为什么要用方程解题呢?把一个不知道的问题假设成未知数x,思考问题是就多出了x这个信息。

信息多了,解题的难度就小了。

(三)练习巩固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课件出示)师:请判断哪些是等式。

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等式呢?哪些又是方程呢?你们为什么不在横线外面找方程呢?等式和方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把关系说的非常清楚。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

弄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和判断。

2、大头儿子也列了两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的是不是方程?师:想说哪个就选哪个。

第一个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还是一个等式。

师:第二个可能吗?生:如果遮住的是未知数,那就是方程。

如果遮住的是已知数,那就不是方程。

3、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生独立完成。

师:谁先来说说你写的方程?这三个方程都表示小明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之间的关系。

小明到底多少岁呢?着重讲解40-28=x。

它虽然是方程,可它仍然是我们儿时的想法,不是今天的思维方法,如果方程的未知数单独放到等式的一边,如果事情复杂了,会使问题陷入困境的,如果你把未知数当成已知量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对你今后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方程未知数没有发挥作用就能算出结果,所以一般不这样写方程。

4、介绍数学文化。

师: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认识了这么方程,要知道这些方程可是经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才逐步演变而成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师:看来,同学们收获多多。

今天我们认识了方程,这为今后的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信随着深入的学习,你们会越来越感受到方程的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