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B卷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B卷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毕业班中考模拟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古诗文积累(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五题只选三题作答。

①求之不得,________。

(《诗经·关雎》②复行数十步,________。

(《桃花源记》)③________,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________,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在文人的笔下,四季盛开的娇美花儿,各具独特的精神魅力:袁枚《苔》中的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现了苔花执着向上、积极进取的追求精神;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体现了莲花高洁质朴,不同流合污的君了气质;而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更体现了梅花凛然风骨、虽死犹香的高贵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王荆公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鸾。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既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彘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着,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顾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待客》)[注释]①渴:拜访。

②馔:饭食。

③彘脔:切成块的猪肉。

彘,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朝晖夕阴晖:________②萧氏子盛服而往服: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3)从[甲][乙]两段的内容看,你喜欢范仲淹,还是喜欢王安石?请说明理由。

3.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 ,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节选))【注】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1)解释划线词语。

①见往事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永乃发愤读书________④有友人与之书________(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 . 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 . 自青州人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 .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不一品学兼优(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言多务,孰若孤?去③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7分)4.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除心中杂草齐夫一个青年到寺里进香,眼露凶光,面带杀气。

一个冷眼旁观的老僧拦住他说,施主,你心中有杂草。

果然,经交谈知道,这青年交往多年的女友近来移情别恋。

因为失恋,他由爱生怨生恨,想到寺里上一次香,就回去实施报复。

在老和尚苦心劝说、一番点化后,青年幡然醒悟,放弃了复仇计划。

我们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所以又称心田。

心田可以长鲜花,也可生杂草,全看你撒的是什么种子。

心里长着鲜花的人,善良正直,乐观向上,热爱工作,乐于助人,富于进取精神,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

而心里有杂草的人,终日心情郁闷,心理阴暗,看谁都不舒服,干啥都没劲,自己一事无成,还嫉妒别人,甚至会干出种种违纪犯法的事。

贪婪是心中的杂草。

好财喜钱乃人之天性,无可厚非,但一要取之有道,二不能贪得无厌。

君不见,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满足贪欲,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最终身败名裂,果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嫉妒是心中的杂草。

他人有出类拔萃之处,遇喜庆欢乐之事,可羡慕,可赞扬,可奋起直追,见贤思齐,但绝不可心生嫉妒。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嫉妒潜伺在人的心底,如毒蛇潜伏在穴中。

”这条毒蛇会咬伤别人,也会咬伤自己。

仇恨是心中的杂草。

如果不是不共戴天的国家仇民族恨,就不要让仇恨轻易在心中扎根。

邻里纠纷,同事摩擦,误会和争执在所难免,达人智者善于化解,宽人严己。

切勿使之升级激化,更不能酿出祸端。

懒惰是心中的杂草。

大哲程颐说:“惰意一生,即为自弃。

”懒惰,等于慢性自杀。

一个懒惰的人,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游手好闲,坐吃等死,算是白活了。

骄傲是心中的杂草。

骄傲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故步自封目中无人,心狂气浮自高自大。

骄傲发展到极点,离失败就不远了。

“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千古经验之谈。

禅宗大师神秀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的心田,应时时勤耕耘,除去杂草,种上鲜花,心灵才会充满生机,生活才会充满灿烂阳光。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心田可以长鲜花,也可生杂草,全看你撒的是什么种子。

②我们的心田,应时时勤耕耘,除去杂草,种上鲜花,心灵才会充满生机,生活才会充满灿烂阳光。

(2)本文的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至少说出两种)。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名著填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是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_(人名)的小说《________》,文中主人公是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6. (13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

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

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

(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

(只填序号)①从来佳茗似佳人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欲把西湖比西子④尝尽溪茶与山茗上联:________下联:________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节这天,长期住校的小敏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她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

”接到电话,妈妈很诧异,过了一会儿才说:“你没钱了?身体不舒服,还是成绩考差了?”小敏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可评判现实,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1、1-2、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2-1、2-2、2-3、3-1、3-2、3-3、3-4、3-5、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7分)4-1、4-2、4-3、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1分)5-1、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3分)6-1、6-2、6-3、6-4、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