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学生版)1.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蓝藻和水绵细胞相同之处是均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B.叶绿体内的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受光面积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D.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2.下列关于蛋白质组成与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都有稳定的空间结构B.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肽键数会增加C.质膜中的蛋白质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D.毛发与指甲的外观大不相同是由于其主要蛋白质种类不同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C.某些高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D.胆固醇不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4.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需要消耗能量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跨膜运输方式中的胞吐C.细胞外液中的氧气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D.组织液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基础只是其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B.体验制备细胞膜时,破裂哺乳动物红细胞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C.生物膜选择透过性是指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选择性的允许物质通过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共同组成的6.某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和甘油进入液泡的方式不同B.液泡膜和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C.Na+运输调节了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D.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7.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是引起去皮的梨和苹果褐变的最主要因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梨和苹果发生褐变后酚氧化酶立即被灭活B.酚氧化酶为梨和苹果发生褐变提供能量C.高温可以破坏酚氧化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D.组成酚氧化酶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通过提供能量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C.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D.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9.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A.突变酶F的最适温度为65.5 ℃B.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C.突变酶中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无关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10.在一定条件下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和葡萄糖B.光照下两者的[H]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C.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5比ADP先减少D.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3比ADP先增加11.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c表示相关物质。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为O2,可部分释放到空气中B.图中b为NADPH,外界CO2浓度升高时,b的含量暂时升高C.该过程消耗的NADP+和c可来自于叶绿体基质D.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b和ATP中12.有学者欲研究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B.过程①比②耗氧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H]不足C.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D.过程①~⑤有[H]的消耗和水的产生13.下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C.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D.幼苗被细菌感染后,便没有CO2释放14.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两植物的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D.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15.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细胞增殖的唯一方式是有丝分裂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均相同C.细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对稳定,不随细胞的体积扩大而增加,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D.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往往看不全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图像16.玉米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不同B.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均为20条C.育种学家要测定玉米基因组DNA序列,需要测定11条染色体的DNA序列D.玉米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0个DNA分子17.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①②③⑤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C.图一中②④为次级精母细胞,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D.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中的DF段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细胞衰老,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各种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19.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很容易产生带电分子或基团的自由基。
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致使细胞衰老。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攻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分子,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B.自由基攻击DNA分子时,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C.若攻击磷脂分子,可能影响葡萄糖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D.人体细胞若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可能延缓细胞衰老20.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2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性激素、抗体、溶菌酶、淀粉酶等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C.血浆蛋白可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而与免疫无关D.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2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较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后,将导致细胞内液中Na+浓度大于细胞外液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24.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作出的曲线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无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是静息电位,且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B.若在ab中点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C.若减小图1中ab间的距离,则刺激时图2中的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D.若将a点处电极移向膜外,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变化曲线图与图2不同25.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能产生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
患者体内会发生()A.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减少B.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C.患者的细胞代谢往往比正常人要快D.该抗体由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2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27.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28.2017年1月7日,江西省卫生计生委通报江西新增3例H7N9病例,九江暂停活禽交易,全国死亡10人。
下列有关流感疫苗和人体对流感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某些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C.效应T细胞能使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病毒一起裂解死亡D.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29.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使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