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类作文题
将比喻类作文题目“写得深刻点”的建 议:
1、要有语句明确本体与喻体,若用的比喻 义一定要点明比喻义
例1:
又到春暖花开时,爷爷的病会好,而糍粑的甜 蜜依旧,我会依然善意的编造这谎言,只为爷 爷的心、爷爷的爱。 心似四季,春夏秋冬,爱似阳光,皓彩朦胧, 又到春暖花开时,糍粑的香依旧甜蜜,而爷爷 的病也会好转,我相信爱,相信爱的春天会有 温暖。(直接点) ——《又到春暖花开时》(58分)
评1:‚文章引用频繁。名言警 句与历史文化名人相配合,信手 拈来,随处点缀,增加了文章的 厚重感和可信度。同时作者多处 使用排比………很有表现力和说 服力。‛(2009,安徽高考作文)
评2:‚不惑之年‛的苏轼怎么成了一个‚壮志 未酬的学子‛?什么时候苏轼又‚告诫告诫学子, 要永不言弃‛了?‚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 出自苏轼的一首《满庭芳》。那是苏轼遇赦离开黄 州,被‚恩准‛移居阳羡(今宜昌)时歌咏阳羡溪 山之美的词句,怎么会是‚道出了人生真谛‛?《 浣溪纱》中‚谁道人生无再少‛几句,是表达旷达 乐观之情的,怎么成了‚愤懑之情‛?最后,何以 见得苏轼在‚慨叹周郎‛之雄姿英发、‚颂一句人 生如梦‛后,就‚懂得‛了‚转弯之后,是个春 天‛?分开看,是食而未化,一知半解,对苏词歪 批乱解;连着看,是东拉西扯,随便堆砌,前言不 搭后语:总之是不知所云。(2010,北京十二中教 师批语)
命题“又到春暖花开时” 1.很多学生没有挖掘“春暖花开”的深层意义,全文 只是铺排春天之景,使文章立意较浅; 2.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未能挖掘和体现“又”; 3· 多写心灵感悟,内容冗杂,少形象生动的具体事 件叙述; 4.写"春"的比喻义时没有以自然的春暖花开为基础 (作铺垫),硬贴一个心上的“春暖花开”,很生硬。
比喻类作文题 巧织天机云锦
盘点中考作文题目
让自己奔跑起来(2009 连云港) 一路走来一路歌(2009 湖北) 那一缕春风(2010 黄石) 属于自己的天空(2010 昆明)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201 成都) 远方(2010 内江) 做一个行者(2010 温州)
伪优秀 转弯之后,是个春天
不惑之年,东坡因‚乌台诗案‛涉牵连,被贬 黄州,是他人生的又一个弯道,可他并不因此沉沦, 依然显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 漂流江海,万里烟波云帆,似乎勾勒出了一个壮志 未酬的学子的悲凉心境。同时,他又告诫学子,要 永不言弃,一句‚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道出 了人生真谛。对于自己一贬再贬的弯弯曲曲的境地, 他也歌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愤懑之情。携好友,游赤壁, 不禁慨叹周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 发,看滔滔东逝水,淘尽黄沙显真金,颂一句‚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深深懂得,转弯之后, 是个春天。
题材要分 立意要合
4、简单地布局谋篇
练习: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
(1)拆分“他人” :苏轼、 李清照 、 李白、陶渊明……
( 2) 拆分“花”:
拆分“花”:
善良之花 友情之花 爱情之花 [以上是“类”的拆分] 梅花---陆游 莲花---周敦頣 菊花---陶渊明 [以上是“个体”的拆分]
本次作文阅卷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例一、命题作文:我最好的朋友 1、审题:“朋友”的内涵: 陪伴 帮助 安慰 思想情感的交流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 启迪 心灵的默契 ……
例二、话题作文 1、理解话题: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 (1)这是一个用比喻类话题 (2)我们要理解话题蕴含的哲理(这里的“花” 指的就是美好的行为或付出),但不能直接替换 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 ≠ 奉献(当然也可 以理解成“奉献”,但这样就狭隘了) (如文中只有“奉献”而没有“为他人开一朵绚丽 的花 ”则视为偏题) (3)文章可以实写“花”,也可以写“美好的行 为、事物等”,但都应该出现实物的花,这样, “花”的比喻才合情理【“又到春暖花开时”是
3、要有哲理句提升文章主旨 例:他继续说道:“因为它们(大棚中的梅 花)心中坚信这是春天,即使有寒风呼啸, 因为它们的信念,它们才能开出更绚烂的 花!”……我豁然开朗,望着春梅千手千 指抚摸着不那么柔的阳光,看着洒着一地 的醉汞,我坚信,只要心中怀春,就会春 暖花开!
——《又到春暖花开时》(54分)
写得精彩点 4、简单地布局谋篇
可将话题或题目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或拆分 (此招实写类、虚写类均适合)
期望去远方
期望去远方,期望去白发苍苍 的苏州 期望去远方,期望去烟雨朦胧 的西湖 期望去远方,期望去雄壮辽阔 的黄土高原
《 在 水 一 方 》
远方,那遥远的一方水,我又该在寻寻觅 觅?我到了邛海……我到了珠海……我到 了洱海…… 那片远方的水,究竟存在吗?……一个偶 然的机会,我翻开了《前赤壁赋》。我知 道,这就是我梦寐的远方,它就在我的书 案上。在那个时空遥远的地方,不得志的 苏轼泛舟于赤壁之上…… 远方,不止是天涯海角,不止是时空上的 距离。我如此庆幸,翻开书页,我就能抵 达心中的远方,我必然俯吻那悠悠的灌水, 至今,它还透着苏子的芳香。
2、“实”与“虚”的转换一定要有明确的语言 过渡
例:初三,这一定是艰苦的一年。我们都在埋头学习, 忘了一切。那曾让我倾心的春,竟也被遗忘了。抬眼 望了望那盆水仙,我忽然明白了,不管有多艰难有多 苦多累,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美好是值得我们去珍藏的。 这小小的水仙被我忽视,那么其他的呢?老师的关心, 父母的叮咛,同学的鼓励,是否也因为我的不在意而 被拒之门外了?我有多久不曾用心地浇过一次花,看 一场电影,吃一次大餐了?初三忙,我总用这拙劣的 借口,搪塞了世界的太多美好。 我轻轻走上阳台,用力地嗅了嗅水仙的淡香。又到春 暖花开时,明天,我也要像它一样,去享受属于自己 的春暖花开。
许多题目都既可以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 意,诸如:
《路》――脚下的道路、成长的历程 《窗》――房屋的窗户、对外的开放 《桥》――山涧的桥梁、感情的沟通 《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 迹 《春风》――吹面不寒的和风,轻言 细语的教诲……
以“弯腰”为话题选材立意。
(1)“弯腰”是一种谦逊礼貌的态度。 (2)“弯腰”是一种劳动的姿态。 (2)“弯腰”是一种能伸亦能屈的豁达。 (3)“弯腰”是一种忍辱负重的表现。 (4)“弯腰”也可以是一种卑躬屈膝, 降低人格的表现。
‚……初中生写作训练的文体主要是记 叙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要做 到内容具体。’所谓内容具体就需要有一 定的人物或故事,通过具体的故事表达一 定的思想感情。……中考的优秀文章能用 朴实文笔写出感人故事、具体人物的文章 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大文化’的 ‘抒情’文章。……如果我们的初中生写 惯了夹叙夹议抒情空灵的文字,将来既不 会写内容具体生动的记叙文,也不会写说 理透彻的议论文。‛
爱的春天(58分)(合二为一 希望 生命中的美好(55分例文4)(合二 为一) 信念(54分) 母爱
比喻类话题审题两点建议:
1.组词扩句:将题目扩展成一句有比喻词的完整 的话,再逐渐加修饰语:以此理解题目的内涵, 同时找准本体和喻体,以及抓准本体和喻体之间 的相似性。 2.用好材料: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 理解的突破口。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 的。当拿不准本体时,所写内容应尽可能要与材 料同类或相似。
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实”:具体事物、具体事件 “虚”:比喻意义、象征意义 有时是只居其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有时合二为一
有时可以任居其一,也可合二为一 以“远方”为例
美丽的、遥远的地方 梦想 心灵的栖居地 (例文《何处才是远 方》)
以“又到春暖花开时”为例
自然之春季: 发生在春天的 故事或春天的 景物
盘点中考作文题目 让自己奔跑起来(2009 连云港) 一路走来一路歌(2009 湖北) 那一缕春风(2010 黄石) 属于自己的天空(2010 昆明)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2010 百色) 文学是灯(无锡) 守望(2010 成都) 远方(2010 内江) 做一个行者(2010 温州)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门其实开着 翻过那座山 我心中的一首歌 生活在阳光下 我眼中的色彩 心中的风景 画一扇窗给自己 打开窗好心情 又见枝头吐新芽 又到春暖花开时 ……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门其实开着 翻过那座山 我心中的一首歌 生活在阳光下 我眼中的色彩 心中的风景 画一扇窗给自己 打开窗好心情 又见枝头吐新芽 又到春暖花开时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 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美丽无比, 价值连城,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 上有个小小的黑点。渔夫心想,要是能把珍珠上 的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掉 一层,黑点仍在;渔夫不断剥下去,等到黑点没 有了,珍珠也被削剔得荡然无存了 。在对人或其 他事物的态度和方式上,常常有人犯了像渔夫一 样的错误。 请以“珍珠上的小黑点”为题写一篇文
以“风”为话题选材立意
组词:风沙、春风、狂风、风气、风俗……
造句: 不能治理好风沙,人类就可能被风沙掩埋,成为历史的 尘埃。 春风是大自然的魔术师,变幻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 灵。 母爱如春风般柔和温暖。 在追星的风潮中,要做独立潮头的弄潮儿,而不做被 风潮裹挟的可怜虫。
例2:
鲜花无言,却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太阳无言, 却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母爱无言,却带来温 暖,世界因此又到春暖花开时。(含蓄点)
——《又到春暖花开时》(55分)
1、要有语句明确本体与喻体,若用的比喻义一定 要点明比喻义 真是奇怪啊,在家里,江南这小镇是远方,是一 次我期待的旅程。可到了这儿,家却成了远方, 成了我坚定地走下去的目的地。 究竟何处才是远方?而我又将启程去何处?我接 受不了旅程的空灵,远方的缥缈,家却可以带给 我无比的安定的内心。它虽没有长烟落日的壮阔, 却也有变幻莫测的一方天空可供欣赏,它虽没有 春雨如酥的秀丽,却也有几幕烟雨可供倾听。家, 永远是我的避风港,是我归来的远方。 ——《何处才是远方》(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