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摘要,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志,20世纪中国的经济是出于一个非常的低谷时期,经济得不到发展,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出于落后时期。

现代的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经济进过一个低谷时期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加入到了世界经济行列之中,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经济得到全新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工业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前进着,但中国事情都会是两面性的,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化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利益,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我国要正确认识现代世界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判判断,既不能错过眼前的大好机遇也不能盲目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地位,机遇,挑战,方针、
正文,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加快,但保护主义依然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

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坚定不移推进自由贸易,坚定不移恪守历次峰会承诺,坚定不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取消已有的贸易保护措施”。

这是我国政府向世界的宣示。

我们要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机遇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而全球化又给我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1)dxg有利于利用外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中国经济这次是在强紧缩和强刺激政策作用下,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一个下行和上行的周期性曲线。

但V型复苏后仍然面临多重挑战。

挑战一:中国产业结构正遭受“高端挤压”和“低端挤出”效应
在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类型经济:第一,美欧消费型;第二,中印生产型经济;第三,中东、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是资源型经济。

美国欧洲等国家是靠金融扩张来支持赤字消费,他们出口高科技产品,然后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老百姓靠信贷消费。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国内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生产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依赖出口。

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去杠杆化,使得美欧这些国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这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需求是一个严重抑制。

因为我国生产了太多的发达国家正在减少甚至停止购买的产品,这加大了我国出口压力。

挑战二:现阶段消费超过投资比较难
为什么?第一,有制度因素制约。

第二,有经济发展阶段决定。

从制度因素看,我国收入政策有两方面不利于消费。

一方面,在政府、企业和老百姓之间,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大蛋糕”里,收入增长快,所占比重上升快,而老百姓收入增长慢于前两者,所占份额不断下降。

比如,去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9.8%,农民纯收入增长8.5%,但政府财政收入增长11.7%,超过居民收入增长。

挑战三:中国产能过剩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循环是畅通的,先是高储蓄、高投资,因为储蓄在长时间变量中等于投资,而后高投资引起高产能,在消费跟不上产能增加时,又必然引起高出口,高出口又引起高外汇储备,高外汇储备又导致高货币发行。

挑战四:资产泡沫在进一步发展,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
通货膨胀预期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货币连续超经济发行。

去年,我国M2增发13万亿元,同比增长27.7%,是GDP增长的3.2倍。

当货币连续超经济发行,到达一定时间和数量,就会沿着产业链向最终需求流动,最后导致或者稀释最终产品价格。

第二,老百姓的涨价预期也在形成,根据今年第一季度调查,在两万个居民储蓄户中,有65.6%的人认为未来价格要涨。

所以,2010年CPI 和PPI价格是先低后高不断向上扬的,但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
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

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

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