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制度问题
声明:本人身居偏远,平时亦不喜好闻政议事,仅凭日常看到些少画面听到的只言片语,才疏学浅且孤陋寡闻而浅谈中国的制度问题,肤浅见识,望见谅。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国度皇朝的建立逃不了被他人指染江山、改随他姓的频繁周期性。
在我而言,皇朝的兴衰与制度昌明与否脱离不了干系。
中国历来存在制度问题,无论是汉景之治还是盛世唐朝,更不言强秦弱宋。
新中国,制度空前无限昌明,祖国无比繁华,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祖国还是不能统一,腐败日益严重,权钱交易拜金主义盛行不减,矿难污染等人为问题总不能得到遏止,等等,一系列的新问题老问题困扰着人们,群众久旱不逢甘露,甚而有愈演演烈之势,多数颇有怨言。
纵观全局,我个人认为中国主要存在以下制度问题:
一、制度的不完善。
大的明确小的模糊。
举个例子,就好像小平同志说“无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毫无疑问,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的方向,制度是清晰的,但是具体谈到如何建立市场经济、怎样使市场经济有条不紊等等,在小的方面,制度就不能明确。
只设定一条底线,过这条边线的是违法违纪,但是在边界上游走、在边线内乱窜,这造成很多人能转空子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而,在跨越地方界限的,问题总是很难妥善解决,涉及省与省边界、市与市边缘,好戏争着演,骨头没人理睬。
湛江,或许在广东、广西、军方三方面是不能一个鼻孔出气的?
二、制度摇摆不定。
在大事上,维护主权国家统一上,任何一届的国家领导人的意志都是一致的,但是下滑到省一级是一级,就是一朝天子修改一朝纲程,这使得有个人心思的官员有机可乘,浑水摸鱼,而老百姓内心不安,到底该如何是好?比如:一会儿说,国家出台政策,央企推出房地产市场,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到底还是有一些央企停驻在这个行业,在经济危机时期,还重点扶持了央企,这好像又与国家总的思想国退民进有出入。
三、制度不公平。
小平同志说: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富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按我的理解说,这个思想是好的,但是这是不公平的!现在,富裕的家庭始终富裕,而且越来越富裕,而贫穷的家庭终不见有出头之日,就我能知道的,贫穷转为富者终究为之极少数,犹如大熊猫。
更为不公平的是,如果一个贫穷家庭出生的孩子,他起码先注定得贫穷上好长一段时间,而后或许幸得些许甘露滋润。
而富裕家庭呢?我总感觉天平向富裕的一方倾斜,有点像贫穷是富裕所剥削专政的对象,而不是国家的主人。
四、制度的滞后。
或许哲学家常常会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而争吵的面红耳赤,但是,我想中国从来就不曾为制度与社会现实存在的母子关系有任何怀疑——因为社会现实的存在而产生制定制度的。
所以,是否能说:制度是用来解决社会矛盾的?不能,制度是用来鞭策行为及指导前进的,而不是挽救失误的。
问题出现了,严重了,才出台相关文件,但是之前犯错误的是否就没有责任?而后来者,被推至边沿地带,就飞蛾扑火,或许未等任何问题出现。
房价过高,国家要给它“降温”,让它“回复”到正常位置,这里头就有人欢喜有人愁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政策与制度总没有一点可预见性?是观察着高度不够还是池水太浊?
五、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曾到位。
雷声大雨点小总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还要基层确实贯彻到位才行。
为什么矿难在中国总是无法避免,而中国在外的企业就可以做到零事故率?为什么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在中国官员中盛行,金钱所到,所向披靡,强权所到,法律制度全部回避。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我不想多说,就想一提:朱镕基总理在98长江决提时,大骂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我要撤了你们。
结局呢?有些许直接相关官员为之
下马,但有些关系,让堂堂一国总理、强权总理也不能与之违背。
说实话,我很怀念朱镕基总理。
六、制度陈旧与执行变质。
一套中央政策到地方贯彻要经过重重关卡,最后下面老大不愿意地执行,这本来就是一种落后,而到落实时就像新闻失去时效性。
再者,由于层层领会不同,地区性质不同,制度缺少变通性或者一个好的梦想变成坏的结局。
中国很多时候都讲究传统造成传统的制度有“受之祖宗,弃之可惜”之意,真是可歌可泣又可悲。
计划生育执行下来,可真是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谓是千姿百态。
还有许多事情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出国签证手续办起来是那么的麻烦?为什么国内新闻媒体、个人说话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什么十三亿人都不怎么会玩足球?为什么“天上人间”在天子脚下风行十年,貌似至今无法查清其中某些案情?
关于建议,有人认为要,坚持传统就像坚持一个中国,值得;有人说,要向四方开放主义看齐,大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意。
本人没有甚高才识,没法想出良策。
或许,像课堂,当一个问题出现,开一个一定范围内的课题讨论会,大家对之发散思维,算是代表各抒自见,最后,当然,大事由一国之首或代表大会通过决定,小事由一村之长或村民投票决定,疑问还可以当场调查解决,然后,大家都会对之印象深刻,贯彻亦是容易落实。
当然,如此民主还是难以预见,如此方案需要细细斟酌。
用一句废话结尾:对传统与西方的制度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要自己创新,量身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