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二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社会不平等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是以“等级”的形式存在的。
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等级内部还有各种独特的等级。
到了19世纪,人们广泛使用“阶级”和“阶层”概念来描述社会中人们的地位等级。
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后,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阶级,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与阶级斗争作出独特的分析,在理论上有着重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对阶级与阶层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
他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三条标准既是互相联系的,又可以独立作为划分社会层次的标准。
此后,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大多继承韦伯的上述观点,归纳起来有:①把社会划分成几个大的阶级。
②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个层次。
③续谱排列。
根据人们在职业分工、工资收入与身分声望等方面的具体而细致的差别,把社会成员划分成连续排列的多个小层,即续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学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职业声望的测量。
另外,西方一些学者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出现了一个中间阶级,即所谓管理者阶层。
他们研究的趣旨在于这个阶层的定义和归属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80年代以来,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分化现象。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正在对社会分层作新的探讨。
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在社会互动中,交互作用是社会互动的基本特征。
个人或群体互动的产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之间,这是互动的结构条件;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动才产生互动,不论这种依赖性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是亲和的还是排斥的;3、参加互动的人都是有意识的,都基于行动者一定的需要与利益,都力图用头脑中成熟了的计划去调动另一方的行动;4、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5、社会互动还会带来一定的效果,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6、无论是个人或群体的互动都不可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引导下行动;7、互动的双方一般互为主体或客体,沟通双方使用统一或相通的符号,沟通双方对交往情境有相同的理解,沟通双方是相互影响的。
互动对于社会成员的功能在于:1、当人们发生社会互动时,他们对外在世界发生了共同的意义,对外在的文化和环境有了共同的了解;2、互动是将文化规范和价值代代相传的一种方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将新生代予以社会化,并将文化传递下去;3、社会互动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互动有5个维度:1、向度-社会互动的方向;2、深度-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3、广度-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4、频度-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少;5、强度-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烈程度。
决定任何互动关系性质的因素无非是利益或精神两大类,只不过所占比例大小不同而已。
从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和非理性互动。
理性互动以物质利益为中心,非理性互动以精神为中心。
社会互动的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宏观理论科塞反传统观点地认为冲突对社会具有正面功能,他认为冲突是指不涉及双方关系的基础、不冲击核心价值的对抗,是系统内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抗,是社会系统可容忍的对抗。
他的主要思想是:1、冲突对社会和群体具有内部整合功能-1)、冲突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或群体的身份和界线;2)、群体发生冲突时,可促进群体内部团结;3)、虚构的冲突对群体也具有聚合作用;4)、不断与外部发生冲突的群体往往不容忍内部冲突。
2、冲突对社会具有稳定功能;3、冲突对新群体与社会的形成有促进作用;4、冲突对新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5、冲突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平衡机制。
产生冲突的原因:1、不平等系统中的下层成员趆怀疑现存的稀缺资源的分配方式的合法性,他们就趆有可能起来斗争;2、下层被剥夺状态,相对剥夺比绝对剥夺更可能引起不公平感,更有可能引起被剥夺者的不满和反抗;3、对群体或社会的忠诚,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对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要求,或由于对对立的价值系统的效忠而形成了冲突;4、亲密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包含冲突的原因。
二、社会互动的微观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人们通过“支付-回报-再支付-再回报”的行动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结构。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人们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他们只是想在交换关系中得到某些利润;2、人在交换中并非常常从长远着想或进行理性计算;3、交换物不仅仅是金钱,还有赞同、尊重、依从、爱、情感,以及其它紧缺的物质产品;4、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交换,而不是仅仅在市场中才有交换行为。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可以说,人们的互动之所以与动物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人是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上,即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思考并解释的世界。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有:1、符号在人们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和修正自我的概念。
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拟剧论,认为生活是演戏,他的理论被称为印象管理;布鲁姆-认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在于人际交往的礼仪,礼仪把日常互动联系在一起:1、表意礼仪;2、回避礼仪;3、维护关系的礼仪;4、认可礼仪。
礼仪的功能在于:1、像交通信号灯一样保证互动的顺利进行并指挥他们避开危险地带;2、保证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时不受伤害;3、互惠原则。
符号互动理论的缺陷在于:将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人际关系,关注的仅仅是个体互动方式,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对人的互动的制约,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减少了它对群体互动的解释力;同时,人的行为是多样化的,对有些人印象管理有解释力,对那些真诚、坦率的人不具有解释力。
三、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与沟通非言语互动分为三大类:动态无声的互动(1、手势;2、运动体态;3、触摸;4、眼神;5、面部表情)、静态无声的互动(1、静止体态;2、人际距离)、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社会互动的类型顺从型互动:行动者之间发生性质相同或方向一致的行动过程,有暗示、模仿、从众三种形式。
暗示的作用:1、能造成行动者的行为倾向;2、能重新引起以往曾有过的行为的倾向;3、能加强某种行为倾向。
容易引起暗示的社会条件是:1、暗示者的地位具有权威性;2、刺激的反复与持久性;3、有的放矢发出的暗示比无的放矢更有效。
模仿可分三类:1、无意模仿;2、有意模仿;3、选择模仿。
从众有3种形式:1、缺乏判断的从众;2、违心的从众;3、表里一致的从众。
从众与模仿的区别:1、模仿是自愿的行为,而从众并非是自愿的行为,具有消极性;2、模仿是没有外部压力情况下的行为,从众则是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的一种行为,可以说从众是一种有压力的特殊的模仿;3、模仿的对象可是多数人,也可是少数人,从众的对象则一定是多数人。
二、合作型互动1、社会交换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1、内容与范围的宽窄不同,社会交换不仅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2、经济交换比社会交换导向更明确目标更清楚;3、经济交换有明确的规则和法律保护,社会交换则是自愿行为;4、经济交换的价值与价格非常清楚;5、经济交换的目的是功利性的,社会交换则不完全是功利性。
社会交换的四个要素:1、目标;2、支付;3、回报;4、效益;4、2、援助行为援助行为有三类:1、单向性援助,这种行为往往是无私精神和崇高风尚的外显;2、双向型援助,具有稳定关系的双方容易成为互助的对象;3、牺牲型援助,这是一种最高行为的援助行为,没有利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不行的。
与援助行为相反的是集体性坐视不救或旁观者的冷漠。
集体性坐视不救从内容上看有两类:1、突发性灾难;2、受犯罪分子攻击。
在突发事件的特殊场合,人们的社会行动会受到一些特殊的心理因素的影响:1、情况不明,判断模糊;2、期待暗示,相互误解;3、屈从压力,盲目从众;4、责任分明,相互推诿;5、怕惹麻烦,危及自身。
道德观是利他的,无论人多人少,都会挺身而出,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集体性良知麻痹,折射出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人们特有的复杂心态和道德状况;见义勇为不仅是道德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少数人的拚死相助、见义勇为,甚至牺牲生命,会使邪恶势力得到有力的遏制。
三、冲突型互动科塞把冲突分为两种类型:1、现实性冲突;2、非现实性冲突。
桂斯拨把冲突分为两类:1、共意冲突;2、异意冲突。
按照冲突的程度可分为:1、竞争(竞争有几个特点:1)、资源目标有限;2)、结果总有差异;3)、相互激发、相互促进的行为;4、趆出规则就会转向斗争。
)2、斗争(斗争的三种形式:1)、口角;2)、打斗;3)、械斗。
)3、战争(其特点是:1)、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时间比较长久,是冲突的最高形式;2)、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发挥了人类高度的智慧。
主动发生战争的一方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素:强制、暴力和霸权。
)4、恐怖主义(特征:1)、目的带有政治性;2)、手段是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暴力形式主要有暗杀、袭击、绑架、劫持人质、爆炸、纵火等;3)、攻击目标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目标一般为游客和大众,间接目标是政府;4)、是所有犯罪中最能造成人们恐惧心理的行动;5)、崇拜者和实施者是极少数极端主义分子。
)桂斯拨认为冲突结果有四种类型:1、引退;2、强加;3、皈依;4、妥协。
冲突发生后促使对方就范的方式有三种:1、说服;2、强制;3、利诱。
谈判中第三者扮演的角色:1、中间人;2、调停者;3、仲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