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2)第三章发展战略及定位 (3)第四章发展目标 (3)第五章规划布局 (4)第六章主要零售业态规划 (17)第七章近期重点建设规划(2007—2010) (18)第八章规划实施 (18)第九章附则 (19)附表1:成都商业分级一览表 (20)附表2:社区商业中心一览表 (21)附表3:菜市场规划分布一览表 (22)附表4: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的基本控制指标 (23)附表5:主要零售业态规划表 (24)成都市新都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1.1条规划作用为了建立与新都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保障新都区商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按照统筹城乡要求,对新都城镇商业和农村商业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建立布局合理的商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起适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更好地发挥新都商业对未来北部新城、新都区区域内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的要求,特编制《成都市新都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
(以下简称“本规划”)1.2 规划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2.2 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1.2.3 《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1.2.4 《四川省城乡体系规划(2003—2020)》;1.2.5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1.2.6 《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5—2020)》(报批稿);1.2.7 《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2.8 《成都市新都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1.2.9 《成都市新都区分区规划(2007—2020)》;1.2.10 《成都市新都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规划》;1.2.11 《成都市新都区土地利用规划(2003—2020)》;1.2.12 《成都市新都区旅游规划(2006—2020)》;1.2.13 新都区各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3 规划对象、范围规划对象:本规划所称商业网点是指新都区区域范围内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货市场、物流中心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
由于在本规划前新都区已经编制《新都区现代服务业规划(2007—2020)》,故本规划不含宾馆、酒店等餐饮类网点规划。
规划范围:新都区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496.72平方公里。
其中重点区域为《成都市新都区分区规划(2007-2020)》所确定的主城区建设范围,面积为63.55平方公里。
1.4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7-2020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2007-2010 年;远期规划:2011-2020 年。
第二章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2.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部署,根据《新都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要求以及新都区“一区一园一中心,两城两镇两区域”的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商业网点建设;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推进市场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构建商业网点建设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格局。
2.2 规划原则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协调、科学发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注重效益;近期为主,兼顾长远。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定位3.1 发展战略抓住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立足全域成都、全域新都,树立“大市场、大物流、大商贸”观念,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外迁市场,以商贸城组团和北部商城建设为重点,统筹专业市场建设和物流业,通过一体化发展方式打造新都区商贸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与新都区总体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化商业网点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形象和品位;统筹城乡商业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商业服务保障。
3.2 商业发展定位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区域商贸发展,以市场、物流、商务、旅游休闲特色,大力发展以市场园区、城郊型商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厂家直销中心、农村商业为主的现代流通形式和组织,通过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和错位经营方式,满足各层次消费群体需求。
第四章发展目标4.1 总体目标把握“大成都”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趋势,结合北部商城建设,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把新都区建设为辐射西南的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成都北部商贸中心。
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指标到201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亿元,年平均增长13%,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0%;到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7亿元,年平均增长13.5%,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
4.3 商业面积控制指标4.3.1 全区零售商业面积控制指标名称2020年备注人口(万人)人均商业面积(m2)商业面积(万m2)全区116.92 1.0-1.2 117-131 ---新都城区54.3 1.2-1.5 65-79 包括新都主城区、商贸城组团(包括北部商贸城组团和斑竹园镇)重点镇及大丰街办31 1.0-1.2 31-37 包括新繁镇、石板滩镇、大丰街办一般镇9.3 0.8-1.0 7-9 包括新民镇、清流镇、军屯镇、泰兴镇、木兰镇、龙桥镇、马家镇农村新型社区17.77 0.6-0.8 11-13 共35个农村新型社区行政村 3.35 0.6 2 ---4.3.2 主城区商业营业面积总量控制名称辐射范围营业面积(万m2)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区级商业中心新都区北部新城及周边区县18-21 38-56 社区商业中心社区社区3-5 15-20 其它商业网点-- -- 1 2-3 合计-- -- 27 794.3.2 片区商业中心营业面积总量控制名称辐射范围营业面积(万m2)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新繁片区商业中心新繁城区新繁次区域3-5 11-13石板滩片区商业中心石板滩城区石板滩次区域1-2 3-5大丰片区商业中心大丰城区大丰-天回片区6-8 15-18 合计-- -- 15 37第五章规划布局5.1 商业体系规划参照《成都市商业分级一览表》的要求设置(见附表1),新都区商业的规划布局体系分为:组团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片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商业(特色)街区、乡镇商业、农村商业七大类。
5.2 区域商业空间布局新都区商业网点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一心、两核、两带、三片”。
一心:即新都城区商业中心,由北部商城商业中心、新城区商业中心和宝光-桂湖商业中心构成;两核:即以商品交易市场核心的北部商城和以物流为核心的新都物流中心;两带:即毗河生态旅游休闲商业带、青白江乡村休闲商业带;三片:即新繁片区商业中心、石板滩片区商业中心、大丰片区商业中心。
5.3 组团级商业中心规划根据《成都市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20)》要求,各外围组团重点发展具有对内供应、对外辐射的批发市场和为本地服务的商业功能。
本规划的组团级商业中心,是新-青组团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都城区的商业中心共同构成。
5.4 北部商城商业中心规划5.4.1 规划范围在北部商城范围内的北新大道以东、兴城大道以北、香城大道以南。
位置和范围将有由北部新城总体规划确定。
5.4.2 定位与功能北部商城是构筑“大成都”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规划,北部商城发展定位为“立足成都、服务西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现代商贸服务综合发展区,构建由主体产业、配套产业、相关产业组成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同时北部商城也是新都区的城市商业新区。
以商贸人群以及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商贸城组团和北部新城建设提供商业保障。
5.4.3 设置导向鼓励设置:宾馆、酒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网点、超市、便利店、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购物中心、仓储超市、菜市场;限制设置: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控制指标:规划到2020年,零售商业面积控制在36万平方米以内,其中新建1个购物中心,1个仓储式会员店。
5.4.4 规划重点规划在北新大道以西、兴城大道以北重点发展郊区型商业,设置1个大型郊区型商业聚集区,以1个城郊型购物中心为主体,并新建1个仓储式会员店。
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租赁店数量在200个以上,包括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各种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直销店、饮食店及娱乐服务设施等,在其周边聚集商务酒店、会所、度假村、娱乐中心、游乐场等,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游玩、居住于一体,辐射城北地区和周边区市县的新型城郊商业区。
5.5 城区商业中心规划本次规划的城区商业中心,由新城区商业中心和宝光-桂湖商业中心共同构成。
5.5.1 新城区商业中心规划5.5.1.1 规划范围本区域范围包括:主干二路以东,主干三路以西,南抵电子路新城区段,向北以正因、正兴小区为界的“日”字形区域内的商业金融用地。
5.5.1.2 定位与功能该区是新都城区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现代、时尚风貌特征,以北部新城区域内和新—青组团居民、商务行政人群以及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成都北部的商业发展中,发挥核心和带动作用。
5.5.1.3 设置导向鼓励设置:宾馆酒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品牌餐饮店、大型超市、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限制设置:仓储超市以及各类专业批发市场。
控制指标:规划到2020年,零售商业面积控制在22万平方米以内,其中新建1个市区型购物中心。
5.5.1.4 规划重点结合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景观小品、广场、绿地和开敞空间,配套停车场的设施,营造爽心悦目的休闲环境,开辟舒适宜人的购物空间,重点集聚人流、留住各类人群,提升商业气氛。
以星级酒店建设为契机,盘活周边商业资源,以现代建筑风貌为主,引入文化、娱乐、休闲设施、大型零售网点和品牌餐饮店、小吃店等,融入现代化业态和经营理念,使该区域内的城市风貌、商业设施、商业氛围、商业建筑和娱乐服务设施能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游玩、休憩等多方位需求。
在主干三路北延线的新都大道北侧城守片区商业用地内重点建设1个市区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内;规划在主干三路(兴乐北路)两侧重点建设百货店、大型超市、大型专业店和专卖店、休闲娱乐网点、金融服务网点;在新都大道与主干三路(兴乐北路)交叉口设置1五星级酒店,并与主干三路(兴乐北路)两侧设置的网点共同支撑大型卖场聚集区;在马超东路以东以街坊商业为主,主力业态为便利店、小超市为主;在主干二路以东、马超东路以北、饮马河以南区域集中建设写字楼、酒店、百货店、大型专业店和专卖店、餐饮店、文化娱乐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