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 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 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例如第八册第六单元,教材以形象的图形谱形式举例,让 学生以郊游内容作自由命题,用各种表现方法编创音乐(音 响),并且参照课本列举的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 等画出创作的图谱,学生可以以课本内容为提示,充分发挥 想象力,创造出其他音响的图形谱。
第四节 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分析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
中年级学段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主要表现以表 述对创编活动的要求及相关问题的文字为主,同时附有画面、 图形谱、表示节奏和旋律的音符、各种乐器的实物图例等来 说明。教材中已有的材料和文字多数是为了给学生以简单的 要求和启示,而编创活动的完成更多的则是靠学生平日积累 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以及细心的观察、动脑筋去完成。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中年级学段教材的教学内容则是以歌曲内容相衬的、富 有情境的图画作为背景,以直观的五线谱为主要呈现方式, 侧重于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综合。如人音版第七册第四单元中 2/4拍和3/4拍这部分内容。
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中《小拇指的故事》欣赏 部分,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作品不同片段不同拍子的主 旋律分别以五线谱以及音节标注唱名的方式具体呈现知识点 ,同时教材用画出旋律线的方式,请学生结合音乐和插图, 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表达音乐的情绪,学生在听音响、看图画 、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这首作品。
演唱方面看,教材对歌曲的演唱难度要求增加,歌曲中出 现的复杂多变化的节奏、音程跳动、变化音、装饰音以及 每首歌曲不同调号对音高的要求,如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 《拍手拍手》这首歌曲中有6~8度音程的大跳;有包括附 点、三连音的节奏。
演奏方面,教材中有插入竖笛、口风琴等简易乐器的学习 ,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上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后 可以尝试着简单的乐曲演奏或者为乐曲伴奏如第八册第九 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试着用乐器来演奏所学歌曲《美丽 的江》。
有赞颂人民教师的《飞来的花瓣》、《每当我走过老师窗 前》;
有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 《荡秋千》;
有描绘大自然风光的《森林的歌声》、《小溪流水响叮咚 》。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中年级学段与低年级学段教材内容上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其 呈现方式上的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 教材内容主要呈现为色彩艳丽的图画、简单明了的短小文 字、生动形象的图形谱、制作精美的音响资料等。 不同之处在于: 中年级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上还增加了不同篇幅长短的歌词、 完整的五线谱以及各种演奏乐器的实物图样。Biblioteka 第二节 从“表现”领域分析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 中年级学段教材的教学内容对于演唱、演奏、识读乐谱、
表演各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 中年级教材使用初期选用图形符号谱,也是为了巩固低年
级学段所学的读谱知识,将其与五线谱的知识相融合,逐 渐过渡,从而引入这一阶段对识读五线谱的学习,对于已 经初步具备基本的识谱能力和相当的理解接受能力的3~4 年级学生来说,学会一定的五线谱知识是必要的。
在第六册第五单元《童趣》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教材内容所 提供的演奏乐器竹笛、伴奏乐器碰铃、响铃等结合肢体动作 为歌曲《一支竹笛轻轻吹》设计表演唱,并且分组完成,达 到了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配合完成活动的意识;
还有在第六册第十单元《百鸟音》中,课本要求的编创活动 是让学生们收集有关描绘鸟的歌曲与大家交流,这样可以充 分地利用课外时间自己观察、分析、搜集资料,锻炼了学生 的独立完成课外作业的动脑、动手能力。
第六章 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从“感受与欣赏”领域分析教材 从“表现”领域分析教材 从“音乐创造”领域分析教材 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分析教材
第一节 从“感受与欣赏”领域分析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 中年级学段教材的内容在选择和编写上,与低年级学段教
(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 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低年级儿童音乐学习的能力指标 第二章 低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第三章 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 第四章 低年级儿童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中年级儿童音乐学习的能力指标 第六章 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第 七 章 中年级儿童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第 八 章 中年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第 九 章 高年级儿童音乐学习的能力指标 第 十 章 高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 第十二章 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中年级学段教材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与编写上将音乐与相关 文化以及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音乐理解和表现更加紧密联系 ,使学生透过音乐的多种表达方式更好的认识多元文化, 并且参与到地方性文艺活动中。
第三节 从“音乐创造”领域分析教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 中年级学段教材的教学内容与低年级教材的教学内容相比,
不再仅仅是以简单的编创与活动内容来体现,不再是简单地 模仿创作,而是有更进一步的要求。 例如,在人音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的《我们多么幸福》中,教 材内容根据学生能够用肢体动作和乐器配合音乐或者律动的 要求,启发学生听歌曲说出哪些地方使你感到兴高采烈,并 且用动作或者打击乐器表示出来; 在第六册第一单元《牧童之歌》中,要求学生能够用简单的 旋律创作进行曲调接龙练习;
材内容相比较,所涉及音乐知识点逐渐增多,内容难度加 深,感知鉴赏要求增高,这与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和语言的 特点也是相符合的。 从题材选择上比低年级阶段的内容更广一些。与低年级教 材不同之处在于所选的作品内容,其鉴赏的要求不同。 中年级学段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在聆听作品时具备较深的感 知能力和较高的鉴赏水平,并且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了解 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人音版教材5~8册同样是精选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音乐 作品:
有国外经典性与文献性的音乐作品《童年的回忆》、《樱 花》、《欢乐颂》、《小夜曲》、《马刀舞》;
有热爱赞美家乡的《故乡是北京》、《八百里皖江八百里 歌》、《黄土高坡》;
有热爱祖国的《红旗颂》、《救国军歌》;有歌颂母爱的 《妈妈之歌》、《鲁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