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诊断与改进报告模板

课程诊断与改进报告模板

XX课程诊改报告
一、课程设立的必要性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目标
1.
2.
3.
(二)能力目标
1.
2.
3.
(三)职业情感目标
1.
2.
3.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重点分析制冷工的主要工作岗位,总结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职业能力结合岗位所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序化出主要教学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并且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法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步骤来组织教学,即了解资讯——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实施工作过程——过程检查——工作评价,由此培养学生整体工作过程概念和工作组织方法等。

2.直观演示法
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数字资源进行各类操作、工艺过程的演示。

3.小组讨论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编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

通过分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条件。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短片、仿真软件、云班课等,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等问题,加强教学互动及教、学过程的监管与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课程考核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1.该课程虽然经过几年多年的摸索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在教学经验和学术积累上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

教学实训室由于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了实训教学发展。

此外,在实训室配备和图书资料收集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及时的优化、提升和更新。

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日益盛行,学生也乐于接受。

目前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要求,首先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使其转变为同学们乐于接受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模式;并将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实现教学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模式。

六、课程建设改进措施
1.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
养为目标,形成课程线上资源丰富合理、线下理实一体化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
2.加强课程组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围绕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课程组教师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师资质量,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3.强化基础设施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仿真性、生产性实验实训室,构建综合型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行实验实训室开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对接。

相关主题